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一个没换来平安,一个没得到幸福”!平安与华夏七年资本联姻惨痛收
发布时间:2025-08-13

  辗转7年,曾经的美好图景彻底破灭。

  8月8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幸福”)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

  8月8日,华夏幸福公告披露,其第一大股东平安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平安资管计划自9月1日起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17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

  其中,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即不超过7827.4407万股;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即不超过3913.7203万股。若减持计划期间华夏幸福有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回购注销等股份变动事项的,上述减持股份数量将相应调整。拟减持股份的价格区间视市场价格确定。

  对比如今2.18元的股价与20多元的入市成本,这笔初始投入近180亿的投资,如今市值已蒸发超过90%。

  01

  “白衣骑士”的豪赌

  2018年盛夏,号称“环京之王”的华夏幸福因限购政策骤然陷入流动性困境。在此背景下,中国平安以“救世主”姿态出现,斥资137.7亿元拿下华夏幸福19.7%股份,成为这家房企的第二大股东,并一度被视为地产与金融的“典范联姻”。

  且步伐并未就此停止。仅仅时隔半年,2019年初,平安资管又与华夏控股、王文学共同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获得华夏幸福1.71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69%。本次权益变动后,平安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平安资管合计持股7.58亿股,占华夏幸福总股本的25.25%。至此,平安系持股比例升至25.25%,逼近控股股东地位。

  彼时,时任平安资管负责人对媒体描绘了美好蓝图:“双方将成为战略协同企业,围绕长租公寓、康养服务等潜在发展方向深入合作。”

  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也曾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投资逻辑:产业园区、写字楼等长期资产,与保险资金期限完美匹配。

  除了股权投入,平安系还通过债权形式深度参与。2020年,平安养老发起设立三次债券投资计划,总计募集100亿元资金投入华夏幸福PPP项目。

  此时的中国平安,已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而是深度绑定华夏幸福命运的“战略伙伴”。

  02

  崩塌的环京帝国

  然而,中国平安的入局并没有挽救得了华夏幸福。

  2021年2月1日,华夏幸福公告首次暴雷:债务逾期本息达52.55亿元。

  而这,不过只是崩塌的开始。

  短短数月后,其逾期债务如滚雪球般膨胀。到2021年9月,华夏幸福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高达878.99亿元。

  曾经风光无限的“环京之王”迅速陷入资不抵债的深渊。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华夏幸福的净利润从2019年的146亿元高峰,骤降至2020年的36.65亿元,2021年更是巨亏390亿元。尽管2022年曾短暂盈利15.88亿元,但随即又陷入亏损旋涡。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第一大股东华夏控股所持部分股权被“强平”,平安人寿2021年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

  中国平安被迫从战略投资者,变成了危机接盘者。

  03

  惨痛代价后的版图重构

  面对持续恶化的局面,中国平安终于启动实质性的退出计划。

  根据公告,此次减持将从9月1日持续至11月30日,采用两种方式并行: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股份,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股份。

  目前,平安人寿持有华夏幸福25.1444%股份,平安资管持有0.0421%股份,合计持股比例25.1865%,仍稳居第一大股东位置。此次减持后,平安持股比例将降至22%左右,但仍保持较大话语权。

  这并非中国平安首次尝试减持。2022年6月15日,平安人寿曾公告计划减持不超过6%的股份,但三年过去,一股未减。业内分析称,“当时市场环境恶劣,大规模减持可能引发股价崩盘,平安只能按兵不动。”

  如今,华夏幸福于2023年末完成债务重组,控股股东变更为安徽省黄山市国有企业徽州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尘埃落定,为平安退出创造了相对有利的退出时机。

  但“教训”却是惨烈且昂贵的。

  作为华夏幸福的主要股东和债权人,中国平安为此付出了540亿元的风险敞口。截至2024年末,已计提减值432亿元,剩余敞口108亿元。

  2021年中报显示,平安计提减值损失359亿元,导致净利润下滑15%。时任中国平安联席CEO姚波在业绩会上无奈表示:“如果剔除这部分减值准备,中国平安上半年的营运利润增幅应为18%。”

  2024年,平安养老第三季度单季亏损49.51亿元,主要原因仍是计提华夏幸福的损失。

  更惨痛的损失体现在股价上。以华夏幸福2018年9月28日收盘价17.41元计算,到2025年8月8日的2.18元,股价累计下跌87.48%。按当前股价计算,中国平安此次计划减持的1.17亿股仅值约2.55亿元,不到初始投资额的1.5%。

  华夏幸福的教训,也加速了中国平安投资战略的转型。

  近年来,中国平安逐步加大了对港股银行股的密集布局。2024年至2025年间,平安人寿连续举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其中对邮储银行H股的持股比例已达10%,对工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高达17.11%。

  这种转变反映了平安投资策略的根本调整。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阐释了新策略:遵循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原则,采用“哑铃型”配置——既有高分红高股息资产,也有成长型资产。

  调整已见成效。2024年,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0%,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结语

  “平安投资华夏幸福,一个没换来平安,一个没得到幸福。”业内流传的这句话,道尽了这场资本联姻的难言之隐。

  这场始于2018年、耗资近180亿的金融地产结合式的“马拉松”,最终成为整个行业调整的缩影。

上一篇:
因买卖合同纠纷,北京三环优品商贸有限公司起诉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下一篇:
狂买中国资产!挪威央行买入众安在线,持股比例近5%!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