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为什么优秀的企业,反而被颠覆?
发布时间:2025-08-13

  一家优秀的企业,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它应该怎么做?

  创新驱动发展、夯实核心竞争力、打造高效运营管理体系、保持财务健康、客户至上——这些,正是大多数企业为保障其领先地位而采取的普遍手段。

  但是,这套通用公式并不能让每一家企业都可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举个例子。在功能机时期,诺基亚手机声名远扬,几乎人人都想拥有一部诺基亚,笔者也不例外。据公开资料显示,诺基亚手机巅峰时期全球市场份额将近50%,对于成熟的功能机市场而言,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数据。然而,诺基亚手机帝国还是倒塌了。2014年,诺基亚将手机业务打包出售给微软公司,彻底告别手机市场。

  是什么原因导致诺基亚手机走向没落呢?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著作的《创新者的窘境》可以很好地概况这一现象。那么,怎样去理解“创新者的窘境”?这揭示了看似矛盾的商业悖论,即那些管理良好,锐意提高竞争力,认真倾听客户意见,积极投资新技术研发的企业,却仍然丧失了市场主导地位。

  回到案例上,诺基亚并不缺乏创新技术、高效运营管理体系等,管理层也作出了合理、适当的决策。但最终不仅丧失了主导地位,还被淘汰出局。

  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良好的“现状”会导致企业陷入“窘境”?《创新者的窘境》总结出了延续性技术与破坏性技术、市场需求轨道与技术改善轨道、破坏性技术与合理的投资三个特征。

  很显然,诺基亚手机的没落主要体现在延续性技术与破坏性技术上。它们的“进取心”基本体现在延续性技术领域。因此,当破坏性技术出现时,即智能手机时期的到来,破坏者获得了成功,而原先的主导者被颠覆、下台。

  进一步拓展,在汽车领域,丰田、通用、大众等传统燃油车企,它们也做出了合理、适当的决策,但仍然避免不了被特斯拉、比亚迪等破坏性技术拥有者颠覆,而丧失市场主导地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飞行汽车技术的出现也将颠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领先企业。

  至于如何避免陷入“窘境”,《创新者的窘境》提到可以好好利用“破坏性创新原则”。

  例如,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客户和投资者,管理者很难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发展破坏性技术,因为没有需求,导致不被客户和投资者认可。然而一旦有需求时,就已经为时已晚。故此,需要管理者设立一个独立的机构,专门面向破坏性技术独立开展新业务,这类机构不受主流成熟体系所制约,能够自由地接触不同类型的客户、投资者。

上一篇:
利润增600%五矿资源大涨,铜矿企业迎来高光时刻
下一篇:
北京万科两项目商业资产出售,要求6个月内支付全款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