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雷军想给小米YU7改名,1.8万人说不!
发布时间:2025-08-13

  谁能想到,在营销上独领风骚的雷军也有为产品名字发愁甚至后悔的时候。

  一个“标准版”名称,更是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最深层的认知困境。

  01

  雷军发起投票,征集小米YU7标准版改名建议

  8月11日晚,每天坚持发多条微博的雷军又在微博上敲下了一段文字:

  

  小米yu7标准版,很多人误以为是入门版或者丐版,但实际上非常强大,续航高达835公里,700 Tops 算力的Thor芯片和激光雷达等等,配置绝不输于竞品Pro版和Max版。

  你支持改版本名吗?

  伴随这条微博的是一场投票,雷军给大家提供了两个选择:

  1.低调一些,继续叫标准版

  2.对齐竞品,直接叫Pro或Max版

  投票的结果也令人感到意外,截至目前竟有1.8万人投了反对票,不支持改名,继续沿用标准版的名称,仅有三成左右的人认为应该改名。

  为什么大家都不支持改名,网友们给出的原因也很有意思:

  

  有网友表示:“雷总还是低调点,继续标准版就好。大家都知道yu7很厉害的。”

  当然也有人赞成:“SU7 Pro 名字都Pro了,车尾还是SU7标。YU7 配置比SU7 Pro高,用Pro也没问题。将来也可以考虑出一个小20度电的标准款,价格便宜2-3w,市内开足够。”

  还有一位网友的评论亮了:“小米现在有能力自己定义什么叫标准版了,应该要等着竞品看齐小米,而不是受到竞品的限制。”

  先不管网友的建议如何,雷军发起这次投票,确实有无奈之处。

  “标准版”在汽车市场确实长期等被消费者等同于“入门款”或“减配版”,也的确有不少品牌的车型,其标准版与其他高配版本在价格、配置上存在较大差距。

  而雷军则认为小米yu7标准版从性能配置上已经足够优秀,叫标准版严重被低估,给消费者的认知造成了较大的偏差。

  雷军对改名的纠结是行业惯例带来的沉重枷锁,更是直指消费者心理弱点。

  市场数据表明,采用Pro、Max命名的车型,能有效推动消费者向上购买更高配置车型的意愿。

  当Pro、Max、Ultra作为消费者潜意识里中高端代名词时,标准版哪怕做得再优秀卖得再好,也很难获得应有的评价。

  而汽车命名也早已超越功能性标识,成为技术、性能、营销的复合战场。

  小米YU7标准版835公里的续航里程、700 Tops算力的Thor芯片以及全系激光雷达等配置,性能参数足以超越多款竞品的中高配版本。然而“标准版”三个字,却让雷军很不甘。

  02

  营销棋局:雷军的更名意图

  当雷军抛出改名这个议题,背后除了标准版名称带来的困境,其实也更像是一盘精心布局的营销棋局。

  首先,投票本身就是能让用户参与进来的宣传手段。既可以倾听用户的建议,又可以传达品牌的理念,间接让用户参与产品决策,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而雷军一向以平易近人、有求必应又喜欢和用户互动闻名,投票更是多次被他玩出了花。

  这一次以投票方式抛出自己的改名想法,与小米“和用户交朋友”理念一脉相承,把命名争议转化为品牌与粉丝的互动契机。

  

  其次,小米YU7 的3个版本中,标准版其实是卖得更好的。雷军此举更像是一种反向营销,借改名进一步强调标准版的产品力。

  此举有意这款配置强劲的车型从“标准”的认知牢笼中解放出来,匹配其真实产品力。

  然而汽车改名绝非儿戏,哪怕改的是不同配置的版本名称,历史教训同样值得警醒。

  路特斯与“莲花”的中文名之争就是典型案例。

  很多人都知道,路特斯(lotus)与“莲花”其实是同一汽车品牌,由于“莲花”中文商标名称被抢注,路特斯被迫在中国使用音译名称。此后花了五年多时间通过诉讼才夺回“莲花”品牌商标名。

  今年1月2日,路特斯汽车宣布,全球品牌标识以及中文名称“莲花”在中国市场的回归,路特斯正式更名为“莲花跑车”。

  

  然而这家创立于1948年,全球最早的超跑品牌之一,如今早已走向没落,先后将部分股权先后转让给丰田、通用、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等,最终被吉利收购。

  被吉利收购后,LOTUS开启电动化转型,虽推出多款纯电超跑,可销量却一言难尽,改名也几乎对品牌价值和销量没有带来任何提升

  在路特斯并不亮眼的销量面前,消费者对其的模糊认知并非改名能解决。大部分用户反而觉得路特斯更高级点,认为“改来改去,还是那样”。

  路特斯的案例说明,无论是汽车品牌还是车型,改名并不是决定销量成败的关键。

  唯有做好内功、找准定位,在价格、性能等方面让用户满意,才能获得成功。

  而且轻易改名还会造成品牌资产流失风险,带来的是全链条成本的震动。

  一旦改名,从生产线标识到营销材料,从经销商话术到用户手册,每处涉及名称的地方都需要更新。

  一位网友在投票下直言:“不准改,隔壁都瞄准黑你了,改了友商又要多花钱了”。

  这看似戏言,却道出商场如战场的现实。更名很可能成为新的素材,引发友商竞品的新一轮攻击。

  “别的不说。雷总,都25万的车了,连个独立功放都没有,你还好意思这么吹?”

  “雷总标准版好你们要重视呀,产能比pro和max都要少买的人还更多”

  “不是不要标准版是等的时间也太久了吧”

  除了认真讨论改名问题的,雷军的评论区里,更多的人在抱怨配置远没雷军说得那么好以及标准版产能严重不足的问题。

  确如如这些网友所说,比起命名之争,小米面临更迫切的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改进标准版的配置并进一步提高产能。

  

  数据显示,小米YU7标准版提车等待时间57-60周,近400天,远超Pro和Max版本。有这一年等待提车的时间,说不定其他品牌更好的车型都降价了。

  另一项数据则显示,7月小米YU7全系交付量仅6042台,与预售18小时锁单24.8万辆形成冰火两重天。

  不是YU7卖得不好,后劲不足,而是小米的产能还是和市场需求差距太大了。

  雷军确实是个有格局的人,在自家汽车产能不足时,他贴心推荐小鹏G7、理想i8、Model Y等竞品,被网友赞“情商高、格局拉满”。

  可雷军也没办法啊,三期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的规划,对当下交付危机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产能不足,他自己都想亲自上一线组装。

  所以,改名这个问题,雷军真的不要再考虑了,赶紧加快交付吧。#雷军问是否支持YU7改版本名

上一篇:
(上互动)物产中大:公司2023年有欧盟国家出口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很小
下一篇:
腾讯金融科技及企服Q2收入555亿元,受益于消费贷款等业务增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