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传珠海华发集团前掌门人李光宁被带走
发布时间:2025-08-12

  最近几天,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珠海的大街小巷流传。

  据说,珠海最大的国企——华发集团刚卸任的前掌门人李光宁被带走了。有知情者说,李光宁是在周三晚上被有关部门带走的。

  在珠海这个南国小城,华发集团和李光宁这个名字,可谓妇孺皆知。

  华发是珠海最大的国企,珠海几乎就是一座华发城,多少珠海人的饭碗、房子,吃穿住行,都跟华发密不可分。

  1971年出生的李光宁,据说早年是华发集团第二代掌门人袁小波的秘书。

  还有传说,李光宁从中山大学毕业后,曾在华发集团办公室送报纸,但并不妨碍他的才华被赏识,此后人生逐渐开挂。

  在华发的32年,李光宁从华发实业董事局秘书、华发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一路做到华发集团掌门人。

  直到今年4月底,54岁的李光宁突然接到调令,赴任珠海科技集团这家新成立的国企担任总经理。

  此时,李光宁在华发集团掌门人的位置,已经呆了整整12年。

  环爆雷的珠海国资系

  

  据传2025年8月7日深夜,珠海科技产业集团临时办公室的灯光未熄。刚调任总经理三个月的李光宁,在签完30亿元海洋产业基金的投资协议后,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这位曾掌舵珠海最大国企华发集团12年的“特区明星”,成为珠海此轮国资反腐的最新注脚。

  他的离场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5月至今,珠海已有6名国企一把手落马:

  大横琴集团原董事长胡嘉(5月被查,涉横琴基建利益输送)

  正方集团原董事长唐亮(6月被查,涉上市公司信披违规)

  珠海农控集团原董事长张险峰、总经理黄峻、九洲控股原董事长黄鑫、格力地产原董事长鲁君四

  风暴中心,一场史无前例的国资重组正在推进。2025年4月,珠海启动市属国企专业化整合:

  华发集团科技资产+格力金投=珠海科技集团,整合超700亿科技资产;

  大横琴集团划入珠光集团,聚焦跨境基建;

  格力地产控股股东变更为华发集团。

  从官方通报来看,利用资本运作掩盖利益输送成为珠海国资高管出事较为集中的原因。

  李光宁担任华发集团一把手期间,通过金融全牌照、港股平台和核心城市土地储备,推动华发从区域房企向多元化转型,收购了港股上市公司卓智控股、航天证券,参股了横琴人寿、华金期货,并于2023年接连在深圳、上海、成都等地巨资收购和竞拍地块,仅在上海的三幅地块就花去了231亿元。

  

  今天去看,李光宁主导华发集团收购来的这些资产基本上都买在了山顶上,结果当然损失惨重。华发集团被迫于2025年花16.76亿元将卓智控股私有化,同一年还有七幅商业用地退还政府,账面亏损14.37亿元。目前仍捂在华发手上的商业用地并不是没亏钱,而是还没重新估值体现在报表里。以最近几年的楼市表现,买在山顶上的商业地块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鲁君四主导格力地产期间所进行的一系列并购同样一地鸡毛。鲁君四2008-2022年担任格力地产董事长,期间兼任过总裁。担任董事长的第一年,鲁君四就运作格力地产借壳海星科技,由于海星科技隐瞒2亿元诉讼及1亿元违规担保,格力地产在后续运营中不得不计提1.8亿元坏账。格力地产在2014年以“地王”价格拍下上海浦东前滩地块,2016年又拿下松江区地块,但两幅地块的开发周期都跨越了楼市盛及而衰的过程,因此项目饱受争议。

  

  股票名称已经变成珠免集团的格力地产历年财报可见,从2022年起,格力地产就一路巨亏,今年上半年预计至少还要亏2.45亿元,连续四年已经巨亏超过40亿元。

  格力地产最终为四处跑马圈地付出了代价。由于格力地产实施定增时与投资方签订股价兜底协议未披露,财务造假虚增利润6亿多元,以及内幕交易,格力地产在今年4月划归华发集团接管。几天后,鲁君四也跟着出事了。

  珠海国资的“塌方”事实表明,利用资本运作掩盖利益输送的违法违纪行为,最终都逃不过监管的法眼。

  当留置室凑齐珠海核心国企的“战略研讨会”,一个根本性问题浮出水面:万亿国资航母如何在狂飙突进后穿越周期?

  从“金母鸡”到“赔钱货”的豪赌

  

  1.格力混改:400亿弹药的狂欢起点

  2019年12月,在珠海市国资委主导下,格力集团以416.62亿元向高瓴资本转让格力电器15%股权,国资委持股比例从18.22%骤降至3.22%。此次混改被官方定位为“引入市场化机制”的关键举措,但释放的巨额资金客观上成为后续珠海国资资本扩张的主要来源。

  

  讽刺的是,被出售的格力电器业绩坚挺:2024年净利润322亿元,2025年一季度再赚59亿元。而国资收购的企业却集体陷入亏损泥潭:

  阳普医疗:国资入主后连续三年亏损,创上市以来最差纪录;

  格力地产(现珠免集团):2022年起四年累计亏损超40亿元;

  华发集团收购资产:港股卓智控股私有化亏损16.76亿元,7幅商业用地退地再亏14.37亿元。

  2.并购狂潮:山顶接盘的资本游戏

  2020-2021年成为珠海国资扩张高峰期,两年内入主8家上市公司,总数达18家,数量仅次于北上广深。但交易结构暴露激进策略:

  

  来源:新浪财经

  “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成主流:8家企业通过此方式快速拿下控制权,规避严格审核;

  高价接盘商业地产:华发集团2023年在上海三幅地块豪掷231亿元,鲁君四执掌格力地产时以“地王价”竞得上海前滩地块,均买在楼市顶点。

  

  珠免集团的格力地产历年财报

  结果触目惊心:18家国资上市公司中9家亏损,2024年合计净亏22亿元。珠免集团单年巨亏15亿元,几乎抵消其他盈利企业全部利润。

  3.快速扩张:打造产业链拼图

  珠海国资手握重金并快速扩张。截至2023年末,珠海市国资委直接监管格力集团、华发集团、大横琴集团、珠海投控等核心企业平台,控股上市公司17家,参股上市公司超40家,珠海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12924.06亿元,规模居广东省地级市前列。

  重组求生:珠海国资的“断臂自救”

  三大整合手术:从无序扩张到紧急收缩

  2025年4月,珠海国资委启动第三轮国企重组:

  (1)格力地产并入华发集团。剥离上海、重庆、三亚等非珠海区域地产项目,置出上海合联、上海保联、上海太联、三亚合联及重庆两江格力地产有限公司等子公司;战略转型以免税业务为核心,公司更名为“珠海珠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组建珠海科技集团。整合华发集团科技资产(华发科技)与格力集团金融投资板块(格力金投),注册资本500亿元(华发持股60%,格力持股40%);控股航宇微、华金资本等6家上市公司,聚焦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健康三大产业。

  (3)大横琴集团划归珠光集团。成建制无偿划转,强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资源整合。

  深层目的:非核心资产“做减法”

  清理异地地产资产:格力地产2024年置出上海、三亚、重庆等地5家房地产子公司(非“上市公司”),置换珠海免税51%股权;

  风暴将至:华发帝国的生死考验

  华发集团当下也危机环伺,在利润方面,2024年房地产业务利润骤降至不足10 亿;区域销售上,上海销售额从301亿暴跌至123亿,珠海大本营下滑14%。

  同时,还面临资产困局,接手格力地产剥离项目恐成利润黑洞。新任掌门郭凌勇面临的不仅是经营困局,如果此次事件为真,华发内部势必迎来人事巨震,李光宁深耕27年的人事布局恐将彻底掀翻,而珠海国资委整合“地产+免税+科技”产业矩阵的雄心,也将面临反腐风暴的严峻考验。

  补充一桩陈年往事,据说也是李光宁的“杰作”。

  2014年,李光宁推动搭建的华发海外资本平台,从金融猛人庞维新手中接过了一个港股的壳公司——卓智控股。

  当时,华发集团花了约3.99亿港元接手了卓智控股70%股权,共计64.4亿股,每股收购价仅为0.062港元。

  收购当天,卓智控股股价报收0.197港元,看起来华发当时似乎捡了个大便宜。

  完成收购后,华发集团先将金融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后来再次收回。

  2020年1月,在物业上市正处于风口的时候,华发集团又筹划着将物业管理业务——华发物业注入上市公司。

  据说,这次推动华发物业上市的幕后推手,正是李光宁。

  只是令李光宁没想到的是,借壳十年,股价却只涨了11%,交易量也低得可怜。

  今年5月16日,华发物业服务宣布停牌,停牌前的收市价仅为0.222港元,而这次停牌后,这家上市平台还是走向了被私有化的结局。

  10年前,华发集团借壳上市花了3.99亿港元,这次退市又要花16.76亿港元。怎么看,李光宁都像是做了一笔亏本的买卖。

  长期以来,主营房地产开发的华发股份一直是华发集团的核心资产,李光宁以华发集团总裁的身份,长期兼任华发股份董事会主席,掌控华发股份。

  今年,在李光宁被调离,华发股份与珠海格力地产完成业务整合后,52岁的郭凌勇接替李光宁,出任华发股份董事会主席。

  而资深女将、华发股份总裁陈茵,从2002年开始就在华发负责销售卖房子,从销售部副经理一路高升,2021年5月升任华发股份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迄今已4年有余。

上一篇:
新赛道密集涌现 解码山东民营经济“制造”力量
下一篇:
万华化学2025上半年净利率创近年新低,三大盈利指标连续四年下滑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