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牧原成本降到11.8元/公斤!更多猪企冲刺10元成本,降本增利成发展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5-08-12

  据牧原股份最新透露,其7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1.8元/公斤,较年初的12.2元/公斤再降3.3%,创下行业新低。这不仅标志着这家行业龙头在成本控制领域的持续突破,更折射出整个生猪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利”的深刻变革。

  猪企降本减产,新赛道“狂飙”

  牧原的成本优化源自于种猪基因改良、饲料配方升级和智能养殖系统应用等,其能繁母猪PSY已提升至28头,断奶仔猪成本降至270元/头,低蛋白日粮技术的应用使每吨饲料减少豆粕用量50公斤,“天网工程”隔绝大多数疫病感染......

  此外,牧原在成本攻坚的同时积极响应减产号召,主动调整产能结构,平衡市场供需。截至2025年7月,其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峰值的362.1万头减少至343万头,并计划年底进一步降至330万头,累计调减32万头,相当于减少900万头肥猪供给!这一举措与农业农村部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全国需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将总量稳定在3950万头左右。

  

  “当前,不少大型企业已开始去产能。”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专家朱增勇也指出:在我国,生猪产业养殖场户有1700多万,其中,大型龙头企业出栏生猪占全国总出栏量的30%多,对调控产能起到风向标作用。

  实际上,猪企去产能不仅利好猪价反转,更有利于未来猪市的长期稳定和生猪生产力的提升。因为在政策引导下,猪企“逆势扩张、以量取胜”已成为过去式,而“提质增效、降本增利”将成为发展主旋律。

  牧原的成本突破也并非孤例,而是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2025年上半年,生猪养殖行业呈现三大新趋势:头部企业成本差距逐步缩小,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政策引导从“保供”转向“稳价”。神农集团执行副总裁何昕阳就明确提出“10元成本目标”,其2025年3月养殖成本已降至12元/公斤;天康生物新疆基地通过工艺革新,育肥成本低至10.33元/公斤;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稳定在12.8-13元/公斤。这些数据表明,企业之间成本差距迅速缩小,行业整体养殖成本持续优化。

  

  牧原等头部企业通过成本优势建立的竞争力,将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支撑。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成本控制能力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生猪产业降低成本本质上是减少粮食消耗,符合国家战略导向。

  值得关注的是,除成本优化之外,各大猪企的经营策略也开始高度趋同,这一点从各猪企7月销售简报就不难看出。

  猪企经营策略趋同,行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近期,牧原股份、金新农、神农集团、东瑞股份等多家猪企陆续发布了7月销售月报。从这些月报来看,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猪出栏量环比出现下滑。

  以养猪行业龙头牧原股份为例,其7月商品猪销量为635.5万头,而6月这一数据为701.9万头,环比降幅约10%。正虹科技7月生猪销量为1.63万头,环比降幅达38.65%。

  大北农7月销售生猪59.39万头,6月则为66.61万头;反差尤为明显的是金新农,7月销售头数为7.94万头,6月为11.22万头,环比降幅接近30%。

  整体来看,上述猪企7月的生猪出栏量仅高于2月,是年内第二低的水平,而2月受春节效应影响明显。其中,神农集团7月的生猪出栏量更是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低值。

  

  为何7月生猪销售较6月出现明显回落?牧原股份相关人士称,这与前期仔猪销量较大有关。神农集团相关人士的回应也与之类似,同样提到了年初仔猪行情向好、销量可观这一因素。

  而卓创分析师容志发表示,年初本就是仔猪补苗的旺季,从仔猪到育肥出栏周期约6个月,若今年1月加快仔猪销售,对应的便是6月、7月猪企出栏量下滑。他对全国196家养猪样本企业统计后发现,今年7月出栏量同样呈下降趋势,环比降幅为4.21%。

  由此可见,在“信息透明”的时代,各猪企的经营策略开始高度趋同,虽然养殖模式各有差异,但在对猪价预判的一致性下,各猪企很清楚应该“卖仔猪还是养肥猪”,而其他经营策略也同样如此。

  

  总的来说,在这场猪业重构中,猪企的生存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虽然难改短期猪价低迷,但中国生猪产业将以更稳健的姿态,迎接下一个盈利周期的到来。这不仅将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还将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深远影响,上游产业所面临的“极限内卷”有望得到改善(中小养殖户生存环境改善),而下游产业也将继续完成高质量转型升级。

上一篇:
最新公示!河北省政府质量奖受理名单来了
下一篇:
超七成网友支持YU7标准版不改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