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小药店的突围样本:自学即时零售运营,从夹缝中抢出1万单
发布时间:2025-08-12

  药店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据中康药店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开药店7118家,闭店10284家,净减少约3000家,门店数回落至70万家以下,零售药店进入有序出清阶段。

  有人惊呼“药店寒冬已至”,但在甘肃兰州的奥体中心商圈,佛慈大药房的24小时门店开业几个月就实现了销量领先;在辽宁锦州的银河广场附近,营盘药房的店员忙着给线上订单打包,这家被三家大连锁药店包围的门店,即时零售月订单量突破了1万单。

  医药零售市场的洗牌重构,正撕开一道残酷的裂缝:腰尾部小连锁在成本与竞争的夹缝中挣扎,而那些找准“线上节奏”的区域玩家,却在“巷战”中找到了新的生存密码。

  

  “巷战”时代

  从“规模扩张”到“蜂窝深耕”

  从店员到店长,再到营盘药房的即时零售业务运营负责人,90后刘思淼进入连锁药房行业的时间已经长达10年。这期间,国内连锁药店的数量从17万家增加到近40万家,连锁化率一度高达近60.52%。

  然而,身处其中的她在2020年就嗅到了“内卷”的味道——医保新政让线上线下利润空间同时压缩,顾客们开始对价格敏感,“万店时代”的狂欢猝然结束,业内竞争升级为流量争夺、合规能力与服务效率的终极较量。

  中小连锁药店怎么在大连锁的挤压下生存?幸运的是,营盘药房早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探索即时零售的可能。2021年7月,药房上线美团,截至目前共有92家营业门店,即便面临头部连锁的竞争,但仍保持了锦州第一的市场份额。

  这些成绩,源于自上而下的认知革命。刘思淼记得自己最初在门店工作,接到领导通知备货几千个“冷门”品规时,心中也会犯嘀咕。但直到顾客大量下单时,自己才明白即时零售的魅力。现在,营盘药房仅线上药品的备货就约为5000种,这离不开组织内部对即时零售的重视——“美团买药的商家运营负责人每个月都会来我们公司开经营会,每次开会我们董事长都会亲自参加。”

  同时,“蜂窝深耕”的逻辑,也在改写药店竞争的规则。过去,连锁药店比拼的是门店数量、地段优劣,如今更看重对每个3公里生活圈的渗透精度。作为甘肃省属国企佛慈集团的子公司,佛慈大药房的334家门店分布在甘肃、宁夏等地,既有核心商圈的旗舰店,也有社区里的便民点。但2024年,余越接手O2O业务时,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头部商圈被不少全国性的大连锁占据,佛慈的线下客流连年下滑。

  佛慈大药房(兰州奥体中心门店)线上订单不断佛慈大药房(兰州奥体中心门店)线上订单不断

  “硬碰硬肯定不行。”余越的主要策略是“田忌赛马”——避开头部蜂窝的激烈竞争,主攻次级蜂窝。在兰州奥体中心区域,他发现这里新建住宅密集、年轻人多,但连锁药店布局不足,当即选定一家SKU较全的门店升级为24小时外卖店。三个月后,这家店的线上订单量跃升至商圈第一。这个2024年才组建升级的新零售团队,将佛慈大药房的即时零售订单量翻了近5倍。

  

  平台基建

  像接水电一样接入新生态

  根据《2025半年度药店生存报告》,最近半年,全国城区店数回落了1.3%,净减少4571家,但县域及更低线城市的药店,其“神经末梢”的近场优势愈发凸显,近半年店数回落0.7%。

  调研还显示,头部连锁新零售业务(指的是B2C和O2O业务)占比普遍为8%至10%,但中小连锁根据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区域特性,新零售业务占比分布在3%至20%。

  这意味着,比起城区药店,那些扎根社区、学校、产业园区的“神经末梢”门店在面临挑战时更具韧性,正凭借即时零售的东风逆袭,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个重要角色——第三方平台。

  “线上平台给我们的不只是流量,是整套''新基建''。”据余越统计,过去一年,通过美团的热销品分析工具,佛慈药房补充了上百种线上高需药品,其中一款妇科用药的月销从几百盒涨到4000至5000盒。值得一提的是,平台的用户画像以及季节性活动还有利于商家发现新群体、新需求,处方药的命中率、TOP级非处方药的占比反过来能提升商家在线上的流量加权。

  更关键的是供应链的打通。余越说,“佛慈大药房早期的即时零售业务基本是‘捎带手做’,早期主要根据平台的热销数据,在连锁采购部的基础上,设立新零售采购部,对线上热销品以及符合即时零售场景的商品进行引进。如果在供应链上遇到困难,平台会为药店提供相关资源帮助对接。而当即时零售业务步入正轨,药店在与上游供应链谈判时就有了更多筹码和底气,可以争取到更有利的价格,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当即时零售成为药店的“基础设施”,中小连锁与大连锁的起跑线正在拉近。美团医药健康数据显示,中小连锁药店对商家系统中的品牌洞察、门店诊断等数字化工具使用率显著高于大连锁药店。就像当年电网普及让小作坊也能用上电,如今的平台工具,正让区域药店获得过去只有大连锁才有的运营能力。

  

  生存智慧

  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从顾客下单到药品打包,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超时一次,当班店员要在晨会上分享改进方法。营盘药房这个看似严苛的规则,藏着中小连锁的生存智慧:不增加人手,却能提升效率。

  刘思淼说,“营盘药房的92家门店,线上运营团队只有3人,1.5人负责美团买药业务,却支撑起每月上百万元的线上销售额。我曾经接触过一部分代运营团队,他们对于药品价格以及药店运营的理解并不是那么专业,有些可能连药名都认不全,所以内部培养运营人才未必比外部招聘来的差。”实际上,从经济账算,内部培养的人力成本要比同行更低。

  刘思淼正在学习美团培训课程刘思淼正在学习美团培训课程

  刘思淼秉持着“能蹭的培训一定要蹭”的理念,在笔记本上记下密密麻麻的培训记录:无论是美团买药的即时零售运营培训、商家交流社群,还是线下沙龙,他都积极参与。这几年,美团买药的商家运营培训她更是场场不落。

  据统计,过去两年间,美团买药新零售商学院已累计开展近50场线上培训,总课时超3000分钟。这些培训,已成为中小连锁药店培养即时零售人才的重要渠道。

  营盘药房还在“货盘”上做文章。刘思淼基于平台视角,用市场占有率和毛利率这两个维度,将货盘分为四宫格,即高毛利高市占、高毛利低市占、低毛利高市占、低毛利低市占,并针对连锁二级类目进行逐步调优,最终实现利润和规模双增长。

  这些精打细算的背后,是中小连锁对生存的深刻理解。大连锁可以靠规模摊薄成本,中小连锁却要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复用门店做线上,提升坪效(指每坪的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用平台工具替代人工分析,节省时间;借势平台培训,培养数字化人才,节省人力成本;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备货和服务上,形成正向循环,从而做到“每一分钱都听得到响”。

  目前,医药零售的洗牌还在继续,但那些活下来的中小连锁,已经摸索出自己的生存哲学:不与大连锁拼规模,而在蜂窝里做精;不拒绝新工具,而把平台当基建;不盲目烧钱,而把成本变成竞争力。

  而在当前线下客流分流严重、行业竞争加剧、收入增速及利润水平承压的背景下,头部连锁药店将线上业务视为关键突破口,积极布局即时零售业务作为重要增量业务。今年一季度,头部连锁药店的即时零售业绩同比增长显著,其中大参林、高济、叮当、健之佳、老百姓、一心堂同比增速超过10%,显著高于线下药品零售业务增速。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突围——不是打败对手,而是找准定位,读懂时代,在行业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稳稳地站在当下。

  文/李杰

上一篇:
拟不再设立监事会,多家农商行跟进
下一篇:
赵露思投资反被告,赵薇三家公司遭冻结:流量女王们的投资,到底输在哪?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