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2025房企半年报:冰火两重天,万科缘何垫底?
发布时间:2025-08-12

  地产寒冬下的业绩冷暖

  在房地产行业的风云变幻中,2025 年房企半年度业绩预告的集中发布,无疑成为了市场瞩目的焦点。当一份份业绩预告摆在投资者和购房者面前时,呈现出的是一幅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数据显示,在众多参与业绩预告的房企中,仅 24 家预计盈利,而预亏的房企却多达 36 家,亏损金额更是超过了 470 亿。在这场业绩的“寒冬”里,万科的表现格外刺眼,以血亏 120 亿的成绩业绩垫底,这样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市场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一直以来,万科在房地产市场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品牌知名度高,市场份额也颇为可观。其房子销售情况一直不错,在同一片区,价格往往也能卖得比较高,而且拿地成本相对来说算便宜的。按常理推测,这样的经营状况下,万科应该有着不错的利润空间,可如今却深陷亏损的泥沼,这实在令人费解。钱到底都去了哪里?这个问题不仅萦绕在投资者心头,也引发了广大购房者和业内人士的深深思考。

  万科表象:销售、价格与拿地优势

  一直以来,万科在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堪称亮眼。在销售层面,即使是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中,万科的房子销量依然可观。从市场数据来看,2025 年上半年,万科实现销售金额 691.1 亿元,这样的销售成绩,足以证明其在市场中的强大号召力,很多楼盘开盘便吸引了大量购房者的关注,部分城市如上海、杭州、天津等地的新项目开盘去化率超 80%,足见消费者对万科品牌的认可。

  在价格方面,万科楼盘在同一片区往往处于价格高位。以深圳宝安新安街道的万科未来之光为例,2024 年其二手房均价高达 7.8 万元/㎡,即使到了 2025 年 4 月,在市场下行的压力下,二手房均价仍有 7.1 万元/㎡,新房备案均价更是达到 8.4 万元/㎡。这样的价格,相较于周边同类型楼盘,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万科多年来积累的品牌效应,消费者信赖万科的品牌,愿意为品牌附加值买单;另一方面,万科在楼盘的选址、规划、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标准,从选址上看,多选择城市核心地段或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周边交通、商业、教育等配套资源丰富,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户型、优美的小区环境以及完善的物业服务,使得万科楼盘具备了较高的品质,支撑起了其较高的价格。

  在拿地成本上,万科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回顾过去几年,万科在土地市场上的布局较为合理。2019 - 2021 年,虽然房地产市场处于较为火热的阶段,但万科拿地节奏稳健,拿地金额虽高,但获取的土地大多位于核心城市或城市的核心区域。2022 - 2023 年,随着市场的调整,万科及时调整拿地策略,拿地金额骤减,避免了在市场高位大量拿地带来的成本压力。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土地竞拍中,万科凭借自身的品牌实力、良好的市场信誉以及丰富的开发经验,能够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拿下优质地块,为后续的项目开发奠定了成本优势基础。而且万科与很多地方政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一些旧城改造、城市更新项目中,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土地资源。

  深度剖析万科亏损根源项目结算与毛利率困境

  从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来看,万科在 2025 年上半年面临着规模显著下降的问题。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从拿地、建设到销售、交付,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环境风云变幻,调控政策持续收紧,市场需求也不稳定,这使得万科的项目开发进度受到了影响。一些项目的建设周期延长,交付时间推迟,导致结算规模无法达到预期。例如,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市场库存积压严重,去化速度缓慢,万科的部分项目不得不放缓销售节奏,从而影响了项目的结算进度。

  毛利率方面,万科仍处于低位。成本控制是影响毛利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万科在拿地成本上有一定优势,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建安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等不断上升。建安成本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持续攀升。营销成本也因市场竞争激烈而居高不下,为了吸引购房者,万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举办促销活动等。从售价策略来看,尽管万科楼盘在同一片区价格较高,但在市场下行压力下,为了促进销售,也不得不采取一定的降价措施,这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再加上部分项目在早期拿地时,对市场走势判断失误,导致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也影响了销售价格和毛利率。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万科的毛利率难以提升,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资产减值的重压

  基于行业、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万科新增计提资产减值,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必要性。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房价波动较大,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房价下跌的情况。万科的存货面临着滞销积压的风险,资产价值下降,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根据会计准则,万科需要进行减值处理。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也使得万科对一些项目的未来收益预期降低,从而计提资产减值。

  计提资产减值对财务报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 2024 年,万科计提各类减值准备总额高达 335.68 亿元,这直接导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约 320.79 亿元。从财务指标来看,资产负债率上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下降,反映出万科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计提资产减值也反映出万科业务风险敞口升高的问题,这使得投资者对万科的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影响了万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资产交易的折损

  在资产交易方面,万科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在 2024 年,万科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资产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宗资产交易,涵盖办公、商业、酒店、公寓等多个领域,涉及上海七宝商场、南翔印象城、松江印象城等多个项目。这些交易的背景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市场流动性不足,买家对资产的估值较为谨慎。从交易目的来看,万科主要是为了回笼资金,降低债务风险。然而,由于市场因素,这些资产的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给万科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在股权交易方面,万科对一些非主业财务投资的股权进行了处置,同样面临着交易价格偏低的问题。一些投资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收益,市场对这些项目的前景并不看好,导致股权价值下降。再加上万科急于出售股权以回笼资金,在交易谈判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也使得交易价格难以达到理想水平。这些资产交易的折损,直接减少了万科的利润,加重了亏损的程度。

  行业对比:盈利房企的启示

  在房地产行业的这场寒冬中,并非所有企业都深陷泥沼,保利发展、滨江集团等房企就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保利发展通过“保式交付”策略,在 2024 年推出高品质交付 16.5 万套的佳绩。北京保利锦上二期提前 200 天交付,广州保利湖光悦色项目在交付前与业主搭建沟通桥梁,开放交付实景、介绍施工工艺,让客户提前预见“新家园”,拒绝“盲盒式”交付。保利发展还打造了“361 精益品质保障体系”,从选材到施工,严苛执行高标准工序流程,在品质管控上,依托“多轮巡检”,“一房五验”体系重重关卡层层穿透,不放过任何细微瑕疵。凭借聚焦一二线的城市布局,保利发展销售业绩持续跑赢行业均值,2024 年前 11 月累计实现销售 3080 亿元,截至 2024 年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 78.13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约为 74.85 亿元,成为 A 股上市房企“利润王”。

  滨江集团则凭借稳健的运营模式与高效的管理方式脱颖而出。在组织架构上,采取精简化与标准化策略,内部运营机制扁平化,信息流转迅捷,决策过程灵活,人均产出超过亿元。员工忠诚度高,高管大多从基层晋升,内部培养机制保障了公司文化传承。项目集中管理,通过集中招采与成本控制,确保高质量交付。滨江集团还注重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在项目开发前进行详细市场调研,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线。如滨江锦尚和品府和栖江揽月轩的项目设计与户型规划,基于对目标客户群体的深刻理解,实现了高去化率。在融资方面,滨江集团保持合理的有息负债水平,“三道红线”监测指标保持“绿档”,平均融资成本从 2020 年的 5.2%下降至 2024 年的 3.4%。2024 年,滨江集团实现营收 691.52 亿元,净利润达到 37.91 亿元,同比增长 32.94%,连续七年成为杭州市场销售冠军。

  与这些盈利房企相比,万科在经营策略和市场把握上存在一定不足。在项目交付方面,万科虽然也重视交付工作,但在交付的速度和品质上,与保利发展相比,缺乏突出的亮点和优势,未能在交付环节形成强大的品牌竞争力。成本控制方面,滨江集团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运营流程,有效降低了成本,而万科在成本管理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建安成本、营销成本等居高不下。市场定位上,保利发展和滨江集团能够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万科在部分项目上存在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影响了销售和利润。这些对比,凸显了万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需要改进和调整的方向。未来展望:

  万科的破局之路

  面对当前的困境,万科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化解债务风险、优化业务布局。在债务风险化解方面,万科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债务的按时兑付。2025 年上半年,万科顺利完成 164.9 亿元公开债务偿还,2027 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万科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合作,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和融资渠道,新增融资和再融资 249 亿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业务布局优化上,万科聚焦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租赁住宅三大主业。在综合住区业务方面,加大产品研发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租购并举的政策背景下,长租公寓业务规模和运营效率保持行业第一,不断完善长租公寓的运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年轻人的租房需求。物业服务领域,积极挖掘增量市场,拓展服务范围,实现了营收增长,不仅在住宅物业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还在商企服务方面取得了出色表现。

  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同时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政策,以促进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但需求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改善性需求和租赁需求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万科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机遇方面,政策支持为万科参与“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了空间,万科可以凭借自身在小户型建设和代建等方面的能力优势,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国资支持也为万科提供了资金和信用背书,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推动融资模式转型。挑战则在于,债务压力依然存在,市场销售的不确定性增加,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实现破局,万科需要进一步调整战略。在产品定位上,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加强创新,将科技元素融入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服务质量。利用万物云的科技物业平台,实现数字化服务闭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上一篇:
AI全国榜单爆冷,全网吃瓜大狂欢!这家黑马竟靠DeepSeek杀进全国TOP 2
下一篇:
恢复交易,黑芝麻之重生归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