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2025年中国低空保障产业:低空物流崛起,保障体系面临新挑战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5-08-12

  2025年中国低空保障产业:低空物流崛起,保障体系面临新挑战与机遇

  前言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万亿级市场”潜力重塑产业格局。低空保障产业作为支撑低空经济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涵盖空域管理、飞行服务、安全监控、数据通信、能源补给等关键领域。随着政策红利释放、技术突破加速、应用场景拓展,低空保障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策体系加速完善,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低空保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发展要求。国家层面通过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修订《民航法》、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举措,构建起“中央统筹+地方创新”的政策框架。例如,深圳发布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专项法规,明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都计划建成千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形成eVTOL研发制造集群。地方层面,全国超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合肥、广州等城市通过专项政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推动低空保障产业集聚发展。

  (二)技术融合驱动创新,基础设施加速布局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低空保障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低空保障产业的技术突破集中于通信、导航、监控、能源等核心领域。5G-A通感基站、北斗高精度定位、AI飞行控制系统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低空飞行器实现“自主感知-决策-执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例如,上海试点5G-A低空智联网全域覆盖,实现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与精准调度;深圳SILAS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提升空域利用效率。基础设施方面,通用机场、垂直起降场、充电网络、通信导航系统等加速覆盖,浙江创新“高速公路服务区+垂直起降点”模式,华为推出“低空云脑”系统提升设施共享利用率。

  (三)应用场景多元拓展,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低空保障产业的应用场景从传统通航向“无人机+”“低空+”融合业态延伸。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文旅观光等领域成为主要增长点。例如,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实现精准施肥与病虫害监测,在物流领域缩短配送时间,在应急救援中快速运送医疗物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推动城市空中交通(UAM)从概念走向现实,深圳至珠海的“空中出租车”将地面通勤时间大幅缩短。此外,低空旅游、电力巡检、测绘等场景的深度开发,重构了产业价值链条。

  二、产业链分析

  (一)上游: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

  低空保障产业链上游聚焦于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研发,包括通用机场建设、通信设备部署、空域管理系统开发、能源补给网络构建等。例如,5G-A基站、北斗增强站、毫米波雷达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低空飞行提供“数字底座”;高能量密度电池、国产飞控系统、智能集群控制技术等核心环节的突破,支撑低空飞行器性能提升。

  (二)中游:保障服务与系统集成

  中游环节以空域管理、飞行服务、安全监控、数据通信等保障服务为核心,涵盖国家级低空智联管理平台、城市级AI中台、动态电子围栏系统等。例如,成都构建“国家-省-市-区县”四级管控中枢,实现空域资源“分钟级”动态释放;深圳部署AI风险预警平台,提升突发天气跟踪精度。

  (三)下游:应用场景与运营服务

  下游环节聚焦于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与运营服务,包括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巡检、飞行培训、航空会展等。例如,顺丰、京东等快递巨头与飞机制造商合作开展无人机配送试点;内蒙古依托地域优势,推动无人机在生态旅游、智慧畜牧等场景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一)深圳: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的标杆

  深圳作为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通过立法、资金扶持、空域开放等举措,构建起具有特色的低空保障产业生态。例如,深圳发布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专项法规,明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场景应用;建成全国领先的低空智联管理平台,实现空域数字孪生与风险预警。深圳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制度范本与技术标杆。

  (二)成都:区域协同与产业集群的典范

  成都依托骆岗中央公园建设全球首个全域低空智联网示范区,集成5G-A通感一体网络、北斗高精度定位、AI飞行控制系统等技术,实现低空飞行器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同时,成都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吸引头部企业落地,形成eVTOL研发制造集群,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成都模式表明,区域协同与产业集群是提升低空保障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三)内蒙古:特色场景与资源整合的探索

  内蒙古依托地域广阔、能源充足等资源优势,构建有效的低空航路网,缩短区域间的运输时长。例如,内蒙古工业大学推动无人机在生态旅游、智慧畜牧等场景的应用,内蒙古大学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低空经济相关人才。内蒙古的实践表明,地方需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拓展低空保障产业的应用场景。

  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空域管理精细化与动态化

  未来,低空空域管理将向精细化、动态化方向演进。千米以下空域有望逐步下放到地级城市,飞行审批流程简化,空域划分细化,明确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的专用空域。例如,成都试点“动态网格”管理模式,湖南建立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联合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二)技术融合与自主可控

  低空保障产业的技术创新将呈现多元化、融合化趋势。5G-A、北斗、AI、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低空飞行器实现全自主飞行与智能调度。同时,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电池、飞控、材料等环节的技术突破,将降低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三)应用场景深化与消费普及

  低空保障产业的应用场景将从B端专用向C端普及延伸。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个人飞行器等消费级场景逐步成熟,推动低空经济从生产性应用向生活性应用转型。例如,深圳计划建成多个起降点,构建空中交通圈;上海推进虹桥-浦东机场快线项目,采用eVTOL缩短通勤时间。

  (四)区域协同与全球竞争

  低空保障产业的发展将从东部向全域、城市向乡村延伸,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同时,中国在无人机制造、5G通信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标准。例如,中匈低空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成立,中国低空经济国际合作联盟覆盖多国分会网络建设,标志着中国正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五、投资策略分析

  (一)聚焦核心技术环节

  投资应重点关注高能量密度电池、国产飞控系统、智能集群控制技术等“卡脖子”领域,支持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例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固态电池研发,推动eVTOL续航能力提升。

  (二)布局基础设施网络

  基础设施是低空保障产业发展的基石。投资可关注通用机场建设、垂直起降场布局、充电网络覆盖、通信导航系统部署等环节,支持地方构建“低空交通一张网”。例如,参与浙江“高速公路服务区+垂直起降点”模式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协同性。

  (三)拓展高价值应用场景

  投资应瞄准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等高价值场景,支持企业开展示范应用与商业化运营。例如,参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的eVTOL试点项目,推动“空中出租车”常态化运营;投资无人机物流企业,拓展生鲜电商、医药运输等时效性要求高的市场。

  (四)关注区域协同与生态构建

  投资需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与政策导向,支持区域差异化发展。例如,在东部地区投资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在中西部地区布局特色应用场景与生产制造基地;参与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如需了解更多低空保障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低空保障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上一篇:
2025年中国微电网管理行业:技术融合创新,AIoT与能源区块链重塑产业生态
下一篇:
【财经分析】涨价函+停机函齐上阵 造纸行业开启“反内卷”引关注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