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禁酒令”升级重创白酒业,五粮液、茅台杀入新能源
发布时间:2025-08-11

  今年5月18日,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要求“公务接待不上酒”。

  相比2012年出台的“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政策,此次“禁酒令”范围更广、执行更严,对白酒市场带来了极大冲击,酒企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同花顺数据显示,5月19日,白酒股集体走低,贵州茅台下跌2.22%、五粮液下跌1.39%、泸州老窖下跌2.62%,酒ETF开启周线四连跌。

  今年以来,53度飞天茅台散瓶市场价格一度下探至1780元/瓶;五粮液也一样,“普五”(八代)单瓶去年2月刚提价50元至1019元,今年线下实体店售价已跌至900元以下。

  来源:今日酒价公众号

  7月14日开始,酒企陆续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各企业明显承压。截至8月4日收盘,酒ETF相比年内高点跌去13%。

  白酒越来越难卖,酒企也没有“坐以待毙”。

  可以看到的是,白酒企业正在通过场景迁移、渠道变革、加速出海等方式,纷纷走上“渡劫”之路。低度数酒、跨界联名的创意层出不穷。

  更有一些酒企跨界新能源,看似毫不搭边,细想有迹可循,并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五粮液是最“激进”的那个。从新能源汽车到光伏,从储能到氢能,处处可见五粮液的身影。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五粮液旗下的普什集团联手宜宾市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斥资约25亿元收购奇瑞子品牌凯翼汽车。

  作为四川省唯一一家全品类兼具燃油车、新能源车双资质的乘用车生产企业,凯翼汽车成为宜宾打造千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引擎。

  2023年4月,五粮液又成立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达10亿元,重点关注光伏、储能等领域,成为五粮液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进军的重要平台。

  同年6月,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入股了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跨界光伏的新征程。

  2025年2月,五粮液在光伏领域再出手,联合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宜宾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宜宾英发德睿科技有限公司。

  进军新能源汽车、光伏,五粮液采用的是增资入股方式;而进军储能、氢能,五粮液采用的则是产学研合作方式。

  今年3月,电子科技大学刘兴泉教授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一种基于五粮液酒糟硬碳掺硅实现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通用策略”的文章。

  这种利用五粮液酒糟制备的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硬碳),电池储电量可提升9倍。

  同月20日,五粮液发布“酒糟制氢”产学研合作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五粮液在生物质能源转化领域已有深厚积累。其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采用低温干馏气化工艺(反应温度450-600℃),可将酒糟转化为热值≥12MJ/m3的合成气,并通过水煤气变换或变压吸附技术提取氢气。

  这一积极探索不仅有助于解决五粮液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问题,还能实现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为氢能的生产提供新的途径。

  目前五粮液年处理酒糟量达200万吨,并计划2026年将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扩展至300MW。

  相比五粮液的“多路出击”,贵州茅台对电池“情有独钟”。

  2024年1月,贵州茅台通过茅台科创基金投资了刚成立仅半年的贵州珈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军锂电负极领域;8月,贵州茅台又通过茅台金石基金投了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D+轮融资,入局固态电池领域。

  除了“直接下场”,贵州茅台还通过跨界“联姻”,绑定与电池企业的关系。

  今年4月,贵州茅台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零碳生产场景、绿色物流体系、能碳管理系统等三大核心领域展开合作。

  来源:贵州茅台官微

  此外,泸州老窖、洋河、舍得、古井贡酒、迎驾贡酒等企业,或“大手笔”投资,或跨界“互动”,集体拥抱新能源。

  白酒企业为何热衷跨界新能源?

  第一个原因,在于新一轮白酒牛市恰与新能源周期交织。

  2016-2023年,白酒行业驶上了快车道,茅台营收、净利润年均增长均超20%,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茅五泸汾洋”(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五家企业形成“一超一大多强”的市场格局。

  与此同时,伴随《巴黎协定》的签署,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和碳中和进程加速,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光伏、储能产业也迎来发展黄金期。

  白酒有“钱”途,新能源有前途,二者“一拍即合”。

  此外,白酒企业往往是地方的“现金奶牛”。在各地“大干快上”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中,酒企就成了“急先锋”。

  如五粮液大举跨界新能源领域,正值宜宾从“中国酒都”迈向“全球动力电池之都”“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从白酒与煤炭“白+黑”走向绿色新能源与数字经济“绿+蓝”之际。

  2023年4月,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成立。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五粮液集团)100%控股。

  再如2024年1月,泸州老窖联合泸州国资设立泸州市壹期产业引导基金,首期认缴规模10亿元,优先考虑白酒、能源化工等泸州市7大重点工业产业。

  第二个原因,在于白酒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亟待寻找新的增长点。

  2024年以来,在政策收紧、消费结构转型的背景下,白酒行业告别了高速增长,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

  一方面,白酒市场在收缩,天花板效应明显。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从15.97%下降至7.3%;归母净利润增速由18.88%下降至7.4%。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量价齐跌”,近60%的酒企营业利润减少,超50%的企业营业收入下滑。

  另一方面,白酒市场集中度已经很高。

  2024年,“茅五泸汾洋”五家企业营收占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总营收的80%,占行业整体营收的45%,头部企业很难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来源:山东商报

  与其在白酒“红海”中艰难“厮杀”,不如另辟赛道,拥抱新能源这个“蓝海”市场。

  从今年发布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来看,布局新能源最为激进的五粮液表现亮眼,稳坐白酒行业头把交椅,名次较2024年上升了5位。

  来源:财富500强情报中心

  第三个原因在于,ESG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给白酒企业带来了全新课题。

  国外主流ESG评级机构MSCI和Wind数据显示,中国白酒行业ESG评级普遍偏低,与市值普遍背离。

  2024年,甚至没有一家白酒企业在MSCI的评级中拿到A及A以上的评级,ESG评级最高的白酒企业贵州茅台为BBB;今年8月1日,贵州茅台在MSCI的ESG评级升级为A,是白酒企业中的独苗苗。

  来源: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

  同时,在国内市场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白酒企业必须加速转向海外市场寻求增量。

  因此,加强ESG管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成为酒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必然选择。

  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白酒酿造在原料处理、发酵、蒸馏等环节均需大量的电力和蒸汽支持。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酒企提出“零碳”目标。

  如2021年,五粮液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创建“零碳酒企”,从管理、技术、交易三大层面规划减排路径。

  泸州老窖通过智能制造与能源技术双轮驱动,打造了白酒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构建零碳生产体系。

  茅台与宁德时代强强联合,共同构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生态发展链,打造零碳工厂样板......

  可见,酒企的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在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酒糟循环利用,都在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清洁升级。

  “零碳酒企”建设与新能源布局可实现“协同效应”,助力企业更好突破出海“贸易壁垒”。

  白酒企业跨界新能源,看似“不务正业”,其实蕴藏着多重考量和全球博弈:既有国内外碳中和进程的“顺势而为”,又有地方政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推波助澜”。

  在寻求业务多元化的“主动求变”之路上,拥抱新能源是一场白酒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自我革新”。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一篇:
联想All in AI,是一步好棋吗?
下一篇:
7月车市进入传统淡季,无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27.4%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