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中国一汽:主动加码兑现“60天账期”承诺
发布时间:2025-08-11

  图片3.png

  林添/图

  “政策有要求,央企有责任,作出的承诺就必须做到。”中国一汽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田海峰的这句话,透露出中国一汽兑现账期承诺的坚决态度。

  今年6月,全国17家重点车企陆续作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公开承诺;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等的问题(建议)反映。在此背景下,中国一汽率先以全流程优化、强化监督保障等举措,将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汽车产业“整零”协作作出示范。

  全链条重塑:让每笔付款都有“硬约束”

  为落实“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中国一汽组建财务、供应链、法务跨部门专项工作组,从流程到监督形成闭环管理。各部门明确分工,多方协同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相关部门还成立联合专项工作组,深入各业务部门开展调研,全面盘点采购、结算等各领域验收场景与潜在问题,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验收规则,提升流程透明度,从源头避免因流程模糊导致的付款延迟。

  结算流程的数字化是核心突破。供应商可通过系统自主发起结算流程,财务系统自动生成付款清单并完成支付;验收证明由生产系统根据验收记录定期自动生成,有严格的管控时间。“整个环节线上执行,消除了人为因素影响,以前‘跑审批’‘等验收’的问题都解决了。”田海峰介绍。下一步,中国一汽还计划进一步优化付款方式,加速供应商资金回笼。

  合同条款修订从源头明确约束。新签采购合同中,“60天付款”被细化写入结算条款,同时明确付款起算时间。“这样能进一步缩短供应商的回款周期,也让双方责任更清晰。”田海峰说。

  监督机制确保执行不打折扣。集团财务部门每月通过系统监督应付账款拖欠情况,审计部门将清欠工作纳入审计监督,同时公开拖欠问题线索投诉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出现延迟支付账款情况的单位进行考核扣分。“年中党委扩大会已经把这项工作列为重点任务,全集团落实执行。”田海峰强调。

  精准支持:让资金活水直达产业链末梢

  在落实账期承诺中,中国一汽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专项支持。2025年6月起,对经认定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全部执行100%现金支付,改变此前“现金+银行承兑汇票”的混合支付模式。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

  “以前是50%现金+50%银行汇票,平均回款周期约65天;今年6月后,中国一汽按照新政策实现了100%现金支付,且付款周期均在60天以内。”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伟说。该公司主要为中国一汽供应数字钥匙、车身控制器等产品,年供货额约5000万元,“现金到账快,我们采购原材料不用再等汇票贴现,资金周转灵活多了。”

  目前,中国一汽已完成首批2000余家中小企业的资质审核,建立起动态管理名单,通过每月更新企业经营状态,实现支持政策的精准覆盖。“对这些企业,我们就是要保障好现金流。”田海峰表示。

  政策带来的改变切实可见。陈伟透露:“我们成本80%以上是外购件,以前偶尔要贷款支付原材料款。现在回款及时,资金压力小了,更有底气投入生产,对上游供应商的付款也更及时了。”

  共生共赢:从资金保障到信任深化

  账期优化的价值不止于付款效率提升。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汽的举措正推动“整车企业—供应商”关系从单纯的买卖转向稳固的合作共同体。

  及时回款提升了供应链稳定性。陈伟坦言:“回款是生命线。有的同行因为资金问题经营困难,而我们因为一汽付款及时,生产从没断过。”现在,集诚汽车电子已将一汽订单列为优先排产对象,陈伟表示:“这么靠谱的客户,我们肯定优先保障供应。”

  数字化工具让合作更透明。通过中国一汽供应商云平台,验收、对账、付款全程可追溯,该平台还具备线上对账功能,可实时核对账目,“打开平台就能看到流程进度,不用打电话催,心里踏实。”陈伟说。这种透明化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筑牢了信任基础。

  对行业而言,这样的良性互动具有示范意义。田海峰认为:“资金流转起来,供应商有活力,整车企业才能获得更稳定的零部件供应,这是双赢。”陈伟也表示:“有稳定的回款预期,我们敢规划长期合作,甚至考虑加大研发投入,这对双方都好。”

  从流程优化到现金保障,从内部管控到社会监督,中国一汽用实际行动证明:账期承诺不是口号,而是通过系统性举措落地的实践。这些努力不仅为供应商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在汽车产业传递出“协作共赢”的信号。

  正如田海峰所说:“承诺已经做出了就必须兑现,自己要主动给自己加码。”当更多整车企业在兑现承诺这件事上“动起真格”,汽车产业链的资金循环将更顺畅,“整零”关系将更稳固,自然也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上一篇:
国内汽车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谁更强?
下一篇:
德方纳米/容百科技/湖南裕能领跑!10余家上市公司“锰”料盘点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