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突发!雷军「捅了」米粉一刀
发布时间:2025-08-11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最近,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又刷屏了。

  不过这一次,不是小米汽车的销量捅破了天,也并非雷军的营销花活又给友商上了一课,而是“小米汽车被曝要求用户提前支付尾款”引发市场热议。

  社交媒体上,不少车主哭诉商量好的提车前一天付清尾款却翻脸不认人,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否则可能面临订单取消、定金不退的风险。

  长久以来,雷军在舆论场一直扮演着车友们知心朋友的角色,包括但不限于听劝增减功能、亲自为车主开车门,所以这一次突然手段强硬、搞霸王条款,的确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市场上最朴素的买卖逻辑,消费者质疑小米汽车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

  当然小米汽车同样有话说,这是扼制黄牛,让真爱粉快速提车的手段之一。

  然而这一招范围伤害实在太强,小米汽车是必要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01

  小米汽车,朝车主开了一枪

  市场经济的规则,买东西讲究个你情我愿,买定离手。

  9块9的小米充电线可以用爱发电,但几十万的小米汽车只能用真金白银交朋友。

  问题是,掏出票子但拿不到车子,油然而生一种买了“期车”的冤种模样。

  有网友表示,自己在2024年底购买了一辆小米汽车,随后陷入了漫长的等待期,抱着对小米汽车的热爱即便是看到其他品牌新车也丝毫不眼红,直到等来了支付尾款的通知。

  还是极其强硬的那一种,销售表示“这是公司的规定,否则订单可能会被取消”。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大概从去年年底开始,社交媒体出现了一些吐槽小米汽车尾款提前支付的帖子,都是突然收到交付顾问的通知,要求在期限内完成付款。

  还有的车主因未能及时支付尾款,订单被顺延,需要重新排队等待交付。

  不过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在小米汽车的购车协议中,有关于“余款支付”的解释:用户锁定订单后,小米汽车有权根据车辆生产安排或销售等情况通知其支付余款;自收到车辆余款支付通知(简称"付款通知")之日起7个自然日内,用户需要支付全部剩余款项;未按期足额支付或拒绝支付余款的行为构成根本性违约,小米汽车有权取消订单并解除本协议,且已支付的定金不予退还;协议自小米汽车通知用户取消订单之日起终止,小米汽车同意继续履行本协议的除外。

  由于这是购车流程中必须同意的一条,所以不少用户质疑为霸王条款。

  而且网友们还搬出了之前小米汽车公众号有关支持验车后再付尾款的言论,清楚标题可以验车后再支付尾款,但建议用户提前办理相关手续,方便到店后减少提车等待时间。

  如此反复横跳的言论,让不少用户倍感欺骗,纷纷表示要请教雷总,以求主持公道。

  其实广大消费者不满的地方主要在于亮点:

  一是小米汽车的合同条款与销售流程过于复杂,且给到消费者调整的时间较少,大多情况都是在被动的接受。

  二是宣传期间提到的诸多好处,落地到现实没有兑现,落差感十足。

  02

  营销开路,售后铺路

  车到店再付款是新能源行业常态,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减少消费者的资金占用风险,另一方面市场上有关新能源品牌暴雷声四起,消费者同样担心钱打了水漂。

  通常车企都会支持用户先验车后付尾款,甚至明确将“车辆到店”作为付款的前提条件,这就更凸显了小米汽车催收尾款的不合理性。

  更要命的是,正式上市的一两年时间里,有关小米汽车的投诉声音一直存在。

  如有消费者吐槽,下单时支付页面和销售并未告知具体交付日期,之后APP显示预计交付时间过于漫长,远超合理等待期限,严重影响自身的用车计划。

  还有人干脆表示“着了营销的道”,认为小米汽车在营销层面的花活没有切实贯彻到售后。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小米汽车之所以上市即是爆款以及拥有巨大的声量,与创始人雷军密不可分,以至于俞敏洪都坦言,如果没有雷军宣传小米,小米不会卖得这么好。

  功夫其实都在车外,这是车圈一段时间以来的营销流行法则。

  但雷军的诀窍在于,诸多行为其实难觅“营销”的痕迹,总在与千亿富豪身份的反差感之外令人惊喜不已。

  从给用户躬身开车门、到给小米15用户求婚点赞,再到和网友打赌买车换头像、睡工厂扭螺丝,以及最近去黑河冬测荡秋千开怀大笑,解锁泼水成冰,拿着瓷缸子的照片刷爆全网,雷军的营销花活总让友商应接不暇。

  这种通过个人IP链接消费者的方式,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门槛,使得小米汽车在初入车圈之时,就收获了泼天的流量和关注度。

  但IP生意的过度曝光,会增加品牌的脆性,之前小米SU7的高速车祸事件雷军已经领教了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

  再上催付尾款事件频发,消费者更是诸多不满,认为雷总在在产品发布、宣传层面极为活跃,和准车主们达成了一片,但售后体验上米粉们并没有收获对等的对待。

  这种信任一旦倒塌,是很难扶的起来的,对于小米汽车而言,要走的路还很长。

  03

  车圈淘汰赛没有犯错空间

  任何生意做到最后,都关乎人性。

  在车圈淘汰赛愈演愈烈之际,这一点尤为重要,如近期理想车主被大面积抹黑吐槽,看似是个玩梗事件,但多少影响到了准车主们的购车信心。

  李想还表示,知道哪个品牌在操控,他们藏得很深。

  看到没,车圈明面上的价格战、营销战只是最简单直白的较量,水面之下的暗流涌动才更加致命,只要发动就可能是致命一击。

  正因此,补齐短板,把自己打造成六边形战士,对车圈品牌们尤为重要,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小米汽车同样如此,上个月,雷军发微博激动的表示,小米汽车交付量超过3万辆,这是小米汽车自开启交付以来首次实现月交付超过3万辆。

  随着汽车交付量的攀升以及用户规模的扩大,消费者和行业势必会拿着放大镜斟酌小米以及雷军的一举一动。

  如这次的催促交付事件,处理不好可能会寒了准车主们的心,影响潜在车主的信任情绪,从而在舆论场掀起风浪。

  对于其他厂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首先在条款设计层面避免过于死板,一刀切很容易造成车主的损失。

  其次,如果公开承诺过一些服务措施,那么就不该在后续的落实中推翻,毕竟企业不是过家家,变脸不断很容易引发信任危机。

  当雷总和小米汽车享受着顶流般的爱戴,必须要配套完善的服务链来支撑这个地位,否则很a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新能源的品牌力已经迈过了0的阶段,现在吸引消费者的不光是比谁能在新能源的大潮里荡起更多想象的波澜,更重要的是内在。

  把没有落地的“故事”变成踏实妥贴的服务与确定性!

上一篇:
泰诺麦博融资10.87亿后拟再募15亿 三年多亏15.67亿仅一款产品商业化
下一篇:
(深互动)红太阳:曲靖项目主体为曲靖茂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