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江苏镇江经开区:稳外贸引外资 双轮驱动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5-08-07
一面崭新的塞尔维亚国旗在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冉冉升起,成为园区飘扬的第16面外国国旗。旗帜下方对应的是塞籍商人Marko创立的米德马斯国际贸易公司,企业落户半年,就收获11个集装箱动力电池订单。 “在这里经商,安全感和安心感满满!”Marko的感慨,折射出的是镇江经开区以文化认同构筑国际营商环境的深层努力。 今年以来,镇江经开区全方位加强产业投资、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资源盘活等服务保障,助力企业拓市场、抓订单,促进外资外贸扩容提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软环境铸就外资“强磁场”。国旗在大学园飘扬的背后,是镇江经开区独特的“情感招商”逻辑。大学园管办党组成员石印认为,“外资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认同感。” 不仅仅是常态化悬挂国旗,大学园的暖心助企举措多不胜数。去年秋季,阿雷蒙中国创新综合楼项目因窗户玻璃厚度与设计方案不符,竣工验收陷入停滞,丁卯街道获悉情况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与区建设局取得联系,开展高效协调。仅两天时间,便敲定解决方案,为项目竣工验收扫清障碍,推动验收工作顺利进行。“正是丁卯街道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使得我们继续扎根丁卯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企业负责人感慨。截至目前,超百家外资企业在大学园扎根,其中21家规上外资企业贡献了大学园近半工业产值。 除了情感认同,产业生态的“硬实力”同样不可或缺。经开区科技及服务业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充分发挥长三角区位优势,搭建与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产学研平台,形成创新要素集聚高地。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成效显著——1-5月,经开区实际到位外资3750万美元,占全市比重37%,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创新引擎驱动外贸突围。除了外资企业落户注入新鲜血液外,创新动能持续升级也为本地企业扬帆出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加勒电气智慧工厂内,耐火母线槽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我们正全力交付国内外订单。”公司副总经理任静透露。这家深耕低压母线领域十余年的企业,凭借超百项专利技术(含十余项发明专利),产品打入宁德时代、中兴通讯等巨头供应链。创新投入是加勒电气的核心竞争力研发团队占比超20%,2024年研发投入猛增至2000余万元。产学研深度融合更添动能——企业与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经理王海师受聘为江苏航院产业导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2024年6月,加勒电气匈牙利工厂投产,国际化版图持续扩张。 创新带来最直观的变化是产品的升级,4月14日,孚能科技获得全球权威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简称“TüV 南德”)颁发的《欧盟电池法规(EU 2023/1542)》动力电池符合性评估报告。这一报告标志着孚能科技产品在安全、性能耐久、合规性等方面均达到了欧洲市场的高规格要求,这为公司深化欧洲市场布局及加速全球化战略进程提供了坚实技术后盾与权威资质保障。未来,孚能科技还将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企业在欧洲及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电池市场的竞争。 机制创新夯实发展根基。外贸外资的亮眼成绩单离不开系统性架构与支撑。十年来,镇江经开区外贸企业增加139家,进出口额增长54%。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经开区精准的服务机制:经开区推出“专属政策包”,以载体租赁优惠、科创企业落户奖励等组合政策,吸引高科技外资项目落地。“我们将始终秉持尊重包容、互利共赢理念。”经开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持续升级国际化营商生态,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 从匈牙利工厂的机器轰鸣到大学园飘扬的塞尔维亚国旗,从母线槽生产线的忙碌到通过TüV南德欧盟新电池法规符合性评估,镇江经开区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全球资源。软环境与硬实力共振,本土创新与国际布局共进,这片热土上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澎湃向前。(虞心怡 李长兴)
上一篇:
科技崛起,创新文化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下一篇:
温州 淤泥变身生态石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