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创新动能奔涌向前——金昌市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08-07

  从依赖“挖矿”到专注建设产业体系,从传统工业城市到蓬勃发展的“科创高地”,金昌市近年来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引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我市围绕“强科技”行动,精准发力激活创新活力、培育产业动能、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7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强度排名全省第三;2024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72.4%,排名全省第三;2025年上半年,全省营商环境考核涉及的2项科技创新指标获得满分,排名全省并列第一;市州重点工作评价涉及的1项科技创新指标,排名全省并列第一,创新动能澎湃释放。

  培育主体

  厚植发展动能“肥沃土壤”

  

  △在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镍带冷轧生产线上作业(资料图)

  在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0.05毫米厚的“手撕镍带”如丝绸般从生产线滑落,这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心脏”的超薄材料,正冲击全球高端市场。而在十年前,这家以“一镍独大”闻名的企业还难以想象,科技成果转化率会让实验室的“金种子”长成产业森林。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我市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补偿金等,全方位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在新能源电池产业,聚焦镍钴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个方向,扩大产业产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新能源电池原材料及辅材本地供应率达77%。

  

  △“元生爱特”绵羊奶制品(资料图)

  在农业领域,我市加快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产品精深加工攻坚行动,培育出一批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金昌高原夏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永昌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元生爱特”绵羊奶成为全国唯一。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8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累计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农产品27个,认定“甘味·金品”知名企业商标品牌62个。

  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我市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牵头承担的省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比例超过95%。开展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获批认定“三高”企业14家。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7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61家。此外,还培育了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9家,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金川科技攻关大会是我市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平台。第24、25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邀请20位院士到会指导,聚智解决制约镍铜钴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推进前沿科技研发与应用。大会累计签订科研合作项目17项,为企业多元化发展储备了新技术、拓展了新优势。

  

  △2024年金昌市化工循环领域成果对接会(资料图)

  我市还积极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化工循环领域、高品质菜草畜领域科技成果对接会上,现场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14份。实施发明专利提质倍增行动,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全市有效发明专利774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48件,居全省第二位;荣获中国专利奖2项,甘肃省专利奖24项、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际商标18件。近三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36项,技术交易总额达33.54亿元。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我市落实包抓联、“六必访”工作要求,建立市、县(区)联动机制,实现全市科技型企业包抓联全覆盖,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建设平台

  构筑产业升级“强力引擎”

  在甘肃元生中新奶绵羊产业研究院内,工作人员正在做各种实验,这个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研究院,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推动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我市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先进镍钴铜金属及新材料中试平台开工建设,金川集团公司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镍盐公司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金昌市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商品苜蓿种植基地和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资料图)

  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了多个协同基地,“工业互联网安全实验室”“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甘肃永昌奶绵羊科技小院”“国家牧草体系金昌试验站”等的落地,有力推动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发展。建成氯碱化工、高品质蔬菜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玉米种子、绿色农药、数智产业6个市级企业创新联合体,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研究院建设省级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实现民营企业建立省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吴爱祥院士专家工作站在金川集团签约(资料图)

  目前,全市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个,省级企业创新联合体、省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各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科技孵化器各2个,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5家。这些平台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通过市企、校企合作,我市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金川集团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突破高温合金关键技术,开发出系列镍基高温合金。八冶集团16项工法关键技术通过鉴定。在新材料领域,攻克了6N5超高纯镍钴制备、高强高导铜合金、航空用4J36因瓦合金等高端材料生产工艺难题,新能源电池转换片冲压用磨砂面超软铜带填补行业空白,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用4N5无氧铜板材实现国产替代,高性能单晶动力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开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智能制造领域,大板电解镍智慧工厂样板间实现生产线“无人化”,5G+5万吨铜精矿仓智能配料系统改造项目投入使用,新能源无人驾驶地下矿用卡车荣获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

  协同保障

  优化创新体系“生态系统”

  “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我市围绕重点产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7项,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4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98项,涵盖科技“揭榜挂帅”项目、产业链技术短板项目、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科技赋能计划项目等。

  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金昌市建立健全财政科技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市级财政每年以不低于10%的增幅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金川集团作为金昌市的龙头企业,也以创新为引擎,加大科技投入,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8亿元,同比增长9.8%,引领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金昌分行推出全省首个“科创贷”业务品种(资料图)

  我市组建工商银行金昌科技支行,并推出全省首款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信贷产品——“科创贷”。“科创贷”极大地压缩了担保和放款流程,有效促进了银企互信和信贷投放。截至目前,已为2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近1亿元。此外,金昌市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融资质押工作,深入园区开展“入园惠企”行动,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达902万元,质押专利19件。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我市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金昌市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政策清单》,整合56项政策举措,解决了政策碎片化问题,实现人才发展“一张清单管到底”。修订15个配套文件,涵盖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创新平台认定、人才选派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创新政策体系。调整下放引才自主权限,开展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试点工作,解决人才引进用编难题。

  

  △育苗时节,金昌市的科技特派员们忙碌不停,将农业科技“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资料图)

  同时,探索推行“人才+项目”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省级重点人才项目8项、市级人才项目26项、青年人才基金项目53项,选派科技专员、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创新和乡村振兴。举办“科技专家金昌行”等活动,加强校(院)地合作。聘请李灿院士为市政府科技顾问,吴爱祥院士专家工作站在金川集团建立,建成国家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2个,国家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1家,培育大国工匠1名,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1名,现有省级领军人才23名、省优专家15名。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市不断健全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根。优化提升金昌科技大市场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功能,与兰州科技大市场、兰大科技园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线发布仪器设备、技术成果和科技专家信息,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金昌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记者:李峰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常远

  责编:闫瑾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金昌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金昌发布赞分享推荐写留言,选择留言身份

  原标题:《创新动能奔涌向前——金昌市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阅读原文

上一篇:
2025江苏“创青春”乡村振兴青年电商直播大赛训练营开营 暨宿迁市青春直播“共富”计划发布会举办
下一篇:
中国平安投诉处置逻辑,用透明机制化解消费者信任危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