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刘正涛接掌中国重汽:销量暴涨的狂欢下,藏着多少没爆的“雷”?
发布时间:2025-08-08

  在商用车行业的激烈竞争格局中,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作为国内商用车行业的头部企业,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21.jpg

  今年以来,中国重汽经历了频繁的换帅行动,尤其是拥有丰富且深厚的中国重汽工作经历的刘正涛接任新董事长一职,引发舆论关注。

  不少人当时还在嘀咕:这位“老重汽”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01

  谭旭光卸任,刘正涛接棒

  公开消息显示,近年来,商用车圈基本都进行过“大换帅”行动,从解放、重汽、江淮……似乎每隔一两周,就有新的人事变动消息出来,重汽也不例外。

  2024年7月,63岁的中国重汽前掌门人谭旭光因年龄原因,先后卸任中国重汽董事长、潍柴动力董事长等职务,更多的接班人选浮出水面,一批70后、80后干部开始崭露头角。

  从各大商用车企新上任的“一把手”来看,普遍具备两大标签:要么技术出身,要么操盘过新能源项目。这意味着新能源转型成为当下商用车主机厂的共识。

  毫无疑问,商用车行业已经进入“高周转、快迭代”的残酷赛道。换帅只是表象,背后是技术路线之争、商业模式之争、组织效率之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重汽迎来了新的掌门人——刘正涛,他的履历堪称一部中国重汽的“成长史”。

  1992年大学毕业进入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中国重汽前身之一),在中国重汽完成重组后,刘正涛开启了在集团内部多岗位历练的生涯。从质量部部长到销售部总经理;从市场部总经理到采购中心主任,再到中国重汽香港公司总裁,他几乎干遍了所有关键岗位。

  这种“从基层到云端”的经历,让他对重汽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条生产线都了如指掌。刘正涛接任董事长后,对中国重汽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市场策略的调整,总结起来就是“两条腿快跑”。巩固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

  国内这边,不光跟大物流公司签定制单,比如给甩挂运输企业改牵引车轴距,连港口、危化品运输这些细分领域都抢下了市占率第一;国外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在东南亚、中东搞本地化服务,出口收入也涨了 4.9%。同时,利用参加国际商用车展会、举办产品推介会等方式,提升中国重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其次还在渠道上也玩起了新花样。线上搞直播看车、线下加服务网点,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但市场潜力较大的地区,增加销售和服务网点的覆盖密度,提高客户购车和售后的便利性,这波操作确实让不少客户觉得方便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董事长刘正涛上任之后,重汽的产品矩阵也在同步扩大,多款新品上市。

  比如汕德卡600度电自卸车,堪称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划时代力作。这款自卸车搭载行业领先的600度超大电量电池组,满足全天候高强度作业需求,完美适应山地地形,为矿山开采、市政工程等领域提供零排放、高效率的运输解决方案。

  图片

  再比如2025款悍将轻卡的推出,则是瞄准了西北运输运营的痛点,精准匹配了西北物流场景的硬核升级与极致性价比,“省油、舒适、皮实、漂亮”是多位用户选择这款车的原因。

  图片

  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中国重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上述一系列的改革下,重汽的销量也越来越好。

  02

  销量狂飙之下,是否在以量换质?

  2025年上半年,国内商用车行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低迷、竞争白热化等重重困难。然而,中国重汽却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的6个月,中国重汽的重卡销量均超2万辆,平均月销量达到2.48万辆,月度份额均超25%,连续6个月在重卡月销量榜上登顶。实际上,“6连冠”根本不足以形容重汽目前在重卡市场的霸主地位,算上2024年的“12连冠”,重汽在重卡市场的连冠纪录已达到“18连冠”。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重汽的新能源重卡,虽然起步晚,但上半年销量突破9000辆,一下子挤进行业前四。

  图片

  2025年1-6月,全国的31个省级行政区都有新能源重卡上牌,中国重汽进入了其中30个省级行政区的193座城市,在其中15座城市销量超百辆。

  image007.png

  国内好消息不断,海外市场也不甘落下风。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1-6月,中国商用车出口50.12万辆,同比增长10.5%。其中,中国重汽累计出口7.45万辆(含各类货车及牵引车),同比增长14.4%,占整个商用车出口销量的14.87%,其中重卡及牵引车出口销量均是行业第一。

  有行业分析师调侃:“重汽这是把传统优势赛道守成了铜墙铁壁,又在新能源战场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重汽销量狂飙的背后,也藏着不少隐忧。

  根据中国网的报道,近来,在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上,接到了多例关于中国重汽汕德卡G7重卡车型的投诉,其中涉及到变速箱故障、油耗高等方面问题。

  有车主反映购买不到一年变速箱里的轴承脱落导致变速箱壳体磨损,还有车主对记者表示其车辆一趟货都还没有开始拉,变速箱就坏了,挂不上挡,然后重新更换了一个变速箱。

  图片

  还有车主反应油耗过高的问题。汕德卡G7车主称,车辆经服务站按厂家要求刷程序后,油耗从百公里35、36个飙升至41、42个,更换5、6版程序后问题仍未解决。

  图片

  此外,也有中国重汽豪沃悍将的车主投诉车辆车头小,车厢大,行驶过程中险些翻车。豪沃车型曾凭借“10吨王”而闻名,但这种超重的轻卡车型虽然可帮助车主获得更多利润,却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央视曾曝光了轻卡行业“大吨小标”乱象,中国重汽豪沃也遭到了车主的集体投诉。

  图片

  还有车主表示,重汽的售后维修师傅技术差。有车主反映中国重汽车辆出现问题后,售后维修技术不过关,导致发动机拉缸拉瓦,发动机直接报废,车主经济损失3万多。

  图片

  图片

  这一个个问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重汽在质量和服务体系上的短板。

  如果这些服务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随着销量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对中国重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03

  未来江湖谁主沉浮

  站在商用车行业的十字路口,中国重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新能源轻卡、微客、矿卡、港口牵引车全面上量,而传统柴油车销量继续下滑;另一方面,外部的竞争压力也不可小觑,竞争对手们虎视眈眈。行业观察家们对重汽的未来看法不一。有人担心其传统业务的惯性会拖累转型,也有人看好其“全产业链”优势。

  还是那句话,未来的商用车行业,本质是全产业链的竞争,通过服务、售后、金融等环节的深度整合,构建从产品到运营的闭环价值生态。这种竞争格局的形成,既是技术迭代的必然结果,也是用户需求升级的直接反映。

  说起来,中国重汽这些年能在商用车圈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老重汽人那股“实在劲儿”——车要抗造,服务要靠谱。刘正涛作为“老伙计”,肯定比谁都明白这个理。

  最重要的是,重汽接下来要把服务质量这块短板给补上,比如给技师搞新车型培训、简化投诉流程,让车主“有问题能快速解决”,也千万不要搞什么以量换质、量升质低这种市场不负责的行为,那才算是实打实的造福广大车主。

  说到底,做企业就像开重卡,跑得快跑得远才是真本事。毕竟对开重卡的师傅们来说,车好、售后靠谱,才是真正能让他们踏实往前冲的底气。

  我们相信,在中国重汽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凭借其深厚的行业底蕴、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在商用车市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企业发展的再攀高峰,为中国商用车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上互动)伊利股份:近期公司旗下高端国韵冰淇淋品牌须尽欢与国民级动画IP海尔兄弟达成战略合作
下一篇:
2025年能源电力行业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圆满结束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