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大模型驱动数字人产业跃迁:从技术重构到生态爆发(2025-2030)
发布时间:2025-08-08

  引言:从罗永浩数字人直播看产业变革

  在直播电商的喧嚣浪潮中,一场特殊的直播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2025 年 6 月 15 日,罗永浩的数字人搭档朱萧木的数字人,完成了一场长达 6 小时的直播带货。谁也未曾料到,这场由代码与数据驱动的直播,竟成为直播电商领域的全新里程碑。

  

  图源网络

  直播数据令人惊叹:累计观看人次突破 1300 万,GMV 强势突破 5500 万元,部分 3C 数码、食品类目商品的订单量甚至超过了罗永浩真人直播的同期水平。直播开场仅仅 26 分钟,成交额便轻松超越了罗永浩真人直播 1 小时的业绩。在直播过程中,双数字人配合默契,宛如多年搭档。当观众在弹幕中调侃“360 个月的宝宝能喝牛奶吗?”数字人老罗迅速回应:“我 600 多个月都能喝!”朱萧木则立刻接梗,巧妙强调产品卖点,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互动效果极佳。

  这一现象级直播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支撑。百度“慧播星”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借助文心 4.5 Turbo 大模型,生成了长达 9.7 万字的直播剧本,数字人完成了 8300 个动作,调用知识库达 1.3 万次。多模协同技术精准复刻了老罗的标志性动作,如扶眼镜、敲桌子等,以及他幽默风趣的话术风格,甚至能够即兴回应弹幕中的各种问题。例如,面对“这大脸盘子,数字人能模仿得来吗?”这样的调侃,数字人也能巧妙应对,丝毫没有露出“破绽”。此外,对话上下文编码器实现了双数字人之间的毫秒级互动,40%的动作都是实时生成,彻底打破了大众对数字人直播可能是“预录播片”的质疑。就连罗永浩本人也不禁感慨:“两个数字人在那儿眉来眼去讲段子,我都有点恍惚……”

  这场直播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 AI 数字人产业爆发的一个缩影,预示着行业的深刻变革。从技术层面来看,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的发展,为数字人赋予了“智慧”与“灵魂”,使其从以往简单的虚拟形象,进化为能够实时交互、自主决策的智能体。在商业领域,数字人直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它实现了 24 小时不间断开播,像东北农产品商家“翠花”,借助百度数字人在虚拟雪景中直播卖酸菜,订单量暴涨 10 倍;同时,成本大幅降低,商家无需承担主播分成、差旅等费用,GMV 反而平均提升 31%- 62%,为中小商家提供了“零门槛入局”的机会;头部主播的数字分身还实现了 IP 资产化,以“真人+数字人”双模式开播,进一步放大了 IP 价值。

  据 IDC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 AI 数字人市场规模约 41.2 亿元,同比增长 85.3%,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2D 数字人市场规模达到 28.9 亿元,占比 70.1%,在电商直播、客服等领域成为刚需。这背后,是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 500 亿级别的产业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024 年,AI 数字人领域的投融资额高达 110.56 亿元,资本的涌入加速了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进程。

  罗永浩数字人直播的成功,只是 AI 数字人产业崛起的冰山一角。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下,这一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着自身的基因,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拓展边界,深入渗透到各个行业场景,一场关于数字人的产业变革已然来临,而我们,正身处其中,见证着历史的书写。

  一、技术革命:大模型重构产业基因

  (一)从“数字皮囊”到“智能生命体”的跨越

  在 AI 数字人的发展历程中,早期的数字人更多像是“数字皮囊”,虽有逼真的外貌,却缺乏内在的智能与灵活交互能力。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

  以百度“文心”大模型为例,其在数字人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交互准确率的大幅提升。在唇形同步方面,借助文心大模型对语音语义的深度理解,结合先进的音频处理技术,能够精准匹配数字人的口型,使数字人在说话时的唇形与语音几乎完美同步,交互准确率超过 98.5%。在复杂手语翻译场景中,文心大模型可将自然语言快速转化为准确的手语动作,为听障人士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服务,打破了语言交流的障碍。

  华为云的多模态引擎同样为数字人交互带来了革新。该引擎整合了视觉、听觉、语言等多种模态信息,让数字人能够全方位感知外界信息,实现更加自然、流畅的交互。当用户与数字人交流时,数字人不仅能理解语音内容,还能通过对用户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分析,捕捉到用户的情绪和潜在需求,从而给出更加个性化、贴心的回应。

  

  AIGC 工业化生产链的建立,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数字人的生成时效。百度曦灵平台利用 AIGC 技术,实现了 3D 超写实数字人生成时效从周级到 10 分钟级的飞跃。通过对大量人体扫描数据、面部表情数据和动作数据的学习,曦灵平台能够快速生成高度逼真的 3D 数字人模型,包括人物的外貌、服饰、发型等细节,都能做到栩栩如生。用户只需提供简单的文本描述,如“生成一个年轻男性,穿着白色衬衫,面带微笑的 3D 数字人”,平台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数字人的生成,大大提高了数字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为数字人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D 与 3D 数字人的技术差异与融合

  当前,2D 数字人凭借低成本和高场景适配性的优势,占据了数字人市场的主导地位。在电商直播领域,制作一个 2D 数字人主播的成本通常在数万元,仅为 3D 数字人制作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这使得众多中小商家能够轻松负担,纷纷引入 2D 数字人主播进行直播带货。2D 数字人主播可以根据商家需求,快速切换服装、场景,展示各类商品,为消费者带来丰富多样的购物体验。在客服领域,2D 数字人客服能够快速响应大量用户的咨询,通过智能对话系统解答常见问题,有效减轻了人工客服的压力,提高了服务效率。

  3D 数字人则在医疗仿真培训、元宇宙社交等特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潜力。在医疗仿真培训中,3D 数字人能够模拟真实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病理特征,为医学生提供高度逼真的手术训练环境。医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手术操作练习,通过 3D 数字人实时反馈的生理数据和手术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手术技能。在元宇宙社交中,3D 数字人凭借其高度逼真的形象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社交体验。用户可以通过 3D 数字人与其他用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参加虚拟聚会、活动等,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交场景中。

  尽管 2D 与 3D 数字人在技术和应用上存在差异,但两者的融合趋势也逐渐显现。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将 2D 数字人的灵活性与 3D 数字人的逼真性相结合,打造出更加优质的数字人产品。通过将 2D 数字人的实时交互技术应用于 3D 数字人,实现了 3D 数字人在交互过程中的流畅性和自然性提升;利用 3D 建模技术为 2D 数字人增加立体感和层次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饱满。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D 与 3D 数字人的融合将为数字人产业带来更多创新应用和发展机遇。

  二、市场竞争:头部玩家的战略布局

  (一)五强争霸格局下的竞争力剖析

  在 AI 数字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百度、华为云、小冰等头部企业脱颖而出,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形成了五强争霸的格局,其市场份额总和(CR5)达到 31.2%。这些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凭借的是多维度的核心竞争力。

  百度以 9.8%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其全栈技术链优势显著。百度曦灵平台作为数字人的技术底座,整合了文心大模型、语音合成、计算机视觉等多项核心技术,实现了数字人的高效生产与智能交互。在直播领域,百度慧播星直播解决方案大放异彩,为商家提供了一站式的数字人直播服务。通过与文心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慧播星能够根据商品特点和用户需求,实时生成个性化的直播脚本,并精准控制数字人的动作、表情和话术,实现了高度拟真的直播效果。百度数字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市场占有率超过 50%。浦发银行的“小浦”数字人,依托百度的技术支持,能够为用户提供 7×24 小时的智能金融服务,包括账户查询、理财咨询、贷款申请等,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华为云以 9.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其端云协同战略是核心竞争力之一。昇腾芯片作为华为云的算力基石,为数字人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能够实现数字人的快速建模、实时渲染和高效推理。华为云 AI 服务器在市场中占据 47%的份额,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保障了数字人服务的大规模并发和低延迟响应。华为云 MetaStudio 数字内容生产线,整合了盘古数字人大模型和分身数字人等技术,为数字人提供了从建模、驱动到渲染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在电商直播场景中,华为云数字人能够实现多语种泛化,口型匹配度业界领先,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文旅领域,数字人导游能够为游客提供生动、有趣的景点讲解,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小冰凭借 5.1%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情感计算框架是独特优势。小冰平台基于超千亿大模型基座与 Agent 构建框架,打造了数字大脑平台,为数字人赋予了强大的情感交互能力。虚拟偶像“洛天依”作为小冰旗下的明星产品,拥有千万级粉丝生态,其在音乐、演出等领域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小冰在数字人 IP 打造和运营方面的实力。小冰还推出了“零样本”数字人技术,将数字人的训练时间缩短至秒级,定制化流程即时完成,满足了用户对数字人快速生成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二)垂直领域黑马的突围策略

  在头部企业占据主导的市场格局下,追一科技、商汤科技等垂直领域的企业,凭借专业优势和创新应用,成功实现了破局。

  追一科技专注于金融数字员工领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其基于银行营销服务场景的智能助理解决方案,以智能助理机器人为核心,与智能客服系统、智能语音导航、智能质检系统和全行级知识库无缝对接,实现了人机协同的高效服务模式。在某大型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中,智能助理机器人为员工提供话术推荐、流程导航、合规质检提醒等智能辅助功能,使问题的一次性解决率、营销开口率、客户满意度均有明显增长,呼叫中心的整体产能提升 15%以上。在智能投顾业务中,追一科技的数字员工通过对用户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的精准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智能投顾转化率提升了 34%,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营销效果。

  商汤科技在医疗数字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灵医智惠”平台服务了 500 万+患者。商汤科技的医疗健康大模型“大医”,利用超 300 亿 token 的高质量医学知识数据进行训练,拥有行业领先的医疗问答能力,能够处理各类复杂医学任务,能力覆盖健康管理、患者服务、临床诊疗辅助以及医学科研四大领域。在与上海新华医院的合作中,“大医”模型助力打造智慧就医平台,实现了导诊、问诊、辅助诊疗全流程智能化。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分析患者病史和影像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单日处理病例量超 5000 例,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场景渗透:产业变革的强大引擎

  (一)直播电商:数字人重构价值链

  在电商领域,直播带货已成为推动商品销售的重要力量,而数字人的加入,更是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重构了万亿市场的价值链。百度慧播星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的服务模式,引领数字人直播电商迈向新的高度。

  百度慧播星构建了从脚本创作到决策优化的全流程技术闭环。在脚本创作阶段,依托文心 4.5 Turbo 大模型,慧播星能够根据商品特点、目标受众以及市场趋势,自动生成个性化、富有吸引力的直播脚本。通过对海量电商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模型可以精准把握消费者的兴趣点和需求,将产品卖点巧妙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或场景中。对于一款智能手表,脚本可能会以“都市白领的高效生活助手”为主题,围绕其健康监测、便捷支付、智能提醒等功能展开,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同时,慧播星还能实时跟踪热点话题,将其融入脚本,增加直播的时效性和话题性。

  在直播过程中,数字人主播借助多模协同技术,实现了高度拟真的交互。唇动匹配技术使数字人的口型与语音完美同步,表情和肢体动作也更加自然流畅。在展示商品时,数字人主播可以做出拿起、佩戴、演示等逼真动作,就像真实主播在现场一样,让消费者有更直观的感受。面对观众的提问和弹幕,数字人主播能够通过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理解问题含义,并给出准确、专业的回答。当观众询问某款护肤品的适用肤质时,数字人主播可以根据产品成分和功效,详细解答适合的肤质类型,并提供使用建议。

  慧播星还实现了决策优化的智能化。通过对直播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包括观众的互动行为、停留时间、购买转化率等,系统能够快速调整直播策略。如果发现某个时间段观众对某类商品的关注度较高,数字人主播可以及时增加该商品的介绍时间和优惠力度,提高销售转化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慧播星可以预测观众的购买意向,提前为观众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商品,实现精准营销。

  这些技术优势带来了显著的商业效益。百度慧播星已成功打造了 10 万+主播矩阵,为众多商家提供了多样化的直播选择。在 GMV 转化率方面,慧播星助力商家实现了 31%的提升。通过精准的脚本创作和高效的交互,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和购买。成本方面,数字人直播大幅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降幅达到 80%。商家无需再支付高昂的主播薪酬、差旅费等费用,同时减少了因主播请假、离职等原因导致的直播中断风险。据统计,一些中小商家在引入慧播星数字人主播后,月销售额实现了数倍增长,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二)千行百业的数字人赋能图谱

  数字人技术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直播电商领域,还广泛渗透到金融、教育、文旅、政务等千行百业,成为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效能提升的重要引擎。

  

  在金融行业,浦发银行的“小浦”数字人是数字人应用的成功典范。“小浦”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 7×24 小时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无论是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理财咨询还是贷款申请,“小浦”都能快速响应并准确解答用户的问题。通过对用户历史交易数据和行为习惯的分析,“小浦”还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推荐和投资建议。在贷款审批流程中,“小浦”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快速评估用户的信用风险,实现贷款的快速审批,将服务覆盖率提升了 200%,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教育领域,腾讯课堂的小 Q 数字人,通过个性化教学和智能辅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小 Q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在课堂上,小 Q 能够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小 Q 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课后,小 Q 还能为学生提供作业批改、错题分析等服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证明,使用小 Q 数字人的班级,学生成绩平均提升了 15%,充分展示了数字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文旅行业中,济宁的“孔小礼”数字人成为了传播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的新亮点。“孔小礼”以孔子文化为背景,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和互动,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在景区宣传中,“孔小礼”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向游客介绍济宁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在景区内,“孔小礼”还能作为导游,为游客提供实时的讲解服务。游客可以通过手机与“孔小礼”进行互动,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自“孔小礼”推出以来,济宁景区的年轻游客增长了 45%,有效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政务领域,北京社保数字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北京社保数字人可以为市民提供社保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指导等服务。市民只需通过线上平台与数字人进行对话,就能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在办理社保业务时,数字人可以引导市民完成在线申报、资料提交等流程,避免了市民因不熟悉流程而多次跑腿。据统计,北京社保数字人的应用使咨询效率提升了 8 倍,有效缓解了政务服务窗口的压力,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

  四、产业链重构:基础设施与投资热点

  (一)上游“硬科技”的国产替代进程

  AI 数字人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上游“硬科技”的强力支撑,而国产企业在 AI 芯片、传感器、AI 服务器等关键领域的崛起,正加速推动着国产替代的进程,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 AI 芯片领域,寒武纪、地平线等企业表现出色,成为国产替代的主力军。寒武纪作为“AI 芯片第一股”,2024 年业绩大幅改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5.56%。2025 年第一季度,其营业收入更是同比增长 4230.22%,归母净利润 3.55 亿元,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盈利。寒武纪的智能芯片产品已在互联网领域的自然语言应用场景中实现批量出货,并成功验证了集群规模的 LLM 模型预训练功能。据市场消息,字节跳动曾向寒武纪下单 4 万颗 580 芯片,虽字节方面回应消息不实,但这一传闻也侧面反映出寒武纪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地平线专注于自动驾驶芯片研发,其征程系列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领域,为国产汽车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随着国产 AI 芯片技术的不断突破,预计到 2025 年,中国 AI 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 1530 亿元,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传感器领域,韦尔股份、歌尔股份等企业引领国产替代潮流。韦尔股份在图像传感器领域实力雄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安防、汽车等多个领域。在手机市场,韦尔股份的图像传感器凭借高像素、低功耗等优势,与国际品牌展开激烈竞争,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歌尔股份在声学传感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苹果、华为等知名品牌提供优质的声学解决方案。在 TWS 耳机市场,歌尔股份作为主要供应商,凭借先进的声学技术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音频的需求。随着物联网、智能驾驶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795.5 亿元,国产传感器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AI 服务器方面,浪潮信息凭借 47%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浪潮信息的 AI 服务器产品性能卓越,在算力、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色,为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在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训练中,浪潮信息的 AI 服务器发挥了关键作用,保障了模型训练的高效进行。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以及大模型训练需求的激增,中国 AI 服务器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从 2020 年至 2024 年,中国 AI 服务器市场规模从 26.8 亿美元攀升至 75.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9.6%。国产 AI 服务器厂商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全球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推动了 AI 服务器的国产化进程。

  (二)资本与区域集群效应

  AI 数字人产业的火爆,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同时也催生了区域集群效应,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AI 数字人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达 30.54 万家,地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广东以 5.1 万家的注册企业数量位居榜首,凭借其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开放的创新氛围,吸引了众多数字人企业的落地。在深圳,众多科技企业围绕数字人产业展开布局,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湖北以 2.3 万家紧随其后,武汉光谷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在数字人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光谷的一些企业专注于数字人技术研发,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从投资热点来看,生成式 AI 和多模态交互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2024 年,这两个领域的投融资额高达 110 亿。生成式 AI 能够快速生成数字人内容,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多模态交互则使数字人具备更加自然、流畅的交互能力,提升用户体验。这些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能够为数字人产业带来更多创新应用和商业机会,因此受到资本的青睐。

  区域集群对 AI 数字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产业集群区域,企业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集聚,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创新效率。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杭州等地形成了数字人产业集群。上海的企业在数字人技术研发、内容创作方面具有优势,杭州的企业则在电商直播、数字营销等应用领域表现突出。两地企业通过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数字人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集群内的企业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

  五、挑战与未来: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一)突破产业瓶颈的关键路径

  在 AI 数字人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瓶颈,亟待通过创新与合作来实现突破。

  伦理与标准缺失是当前数字人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随着数字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其身份权属、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数字人往往需要获取大量用户的面部特征、声音、行为模式等敏感信息。一旦这些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将对用户的隐私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部分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数字人技术进行身份冒充,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深度伪造视频也可能借助数字人技术泛滥,扰乱信息传播秩序。目前数字人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同企业生产的数字人在形象、交互能力、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增加了用户选择的难度,也限制了数字人在跨平台、跨系统间的应用和流通。

  IEEE 在 3D 数字人建模标准方面的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向。IEEE P3482 标准明确定义了 3D 数字人相关技术,规定了建模、动画和驱动、性能、互操作性、安全和伦理等要求。这一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数字人产业的技术发展,提高数字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建立统一的 3D 资产数据格式和互操作性要求,该标准确保了不同软件、平台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促进了数字人在建模、驱动技术、产品设计和生产等领域的进步。在安全伦理方面,标准明确了数字人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为保障用户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依据。

  技术断层也是数字人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在 3D 数字人实时渲染算力方面存在明显缺口。3D 数字人对硬件性能要求极高,在实时渲染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几何图形、纹理、光照等数据,以实现逼真的视觉效果。当前的硬件技术虽然在不断进步,但仍难以满足 3D 数字人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在一些复杂的虚拟场景中,3D 数字人可能会出现卡顿、掉帧等现象,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目前的算力利用率仅达到 70%,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硬件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芯片、显卡等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另一方面,要通过优化算法和软件架构,提高算力的利用效率。采用分布式计算、云计算等技术,将渲染任务分配到多个计算节点上,实现并行处理,从而提升渲染速度。

  (二)2030 前瞻:全民数字人时代的趋势洞察

  展望 2030 年,AI 数字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引领人机共生的新纪元,呈现出三大显著趋势。

  “技术民主化”将使数字人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降低,个人定制数字人的成本将降至百元级。这意味着普通大众能够轻松拥有属于自己的数字人,实现“人手一个数字人”的愿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数字人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创作,如制作短视频、直播等。创作者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让数字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讲解,大大降低了创作门槛,激发了大众的创作热情。在教育领域,学生可以拥有专属的数字人学习伙伴,数字人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辅导,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数字人将成为空间互联网的重要入口,5G+AR 技术的发展将为其提供强大的支撑。5G 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确保了数字人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实时交互;AR 技术则将数字人与现实世界紧密融合,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在元宇宙社交中,用户可以通过数字人化身,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参加虚拟聚会、活动等。数字人将成为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的代表,承载着用户的社交关系和情感体验。在购物场景中,数字人导购可以通过 AR 技术,将商品的虚拟模型呈现在用户眼前,用户可以通过手势、语音等方式与数字人进行交互,了解商品信息、试穿试用,实现更加便捷、有趣的购物体验。预计到 2030 年,元宇宙用户渗透率将达到 40%,数字人作为元宇宙的重要入口,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全球竞争中,中国 AI 数字人市场将占据重要地位。凭借技术创新、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产业链,中国数字人市场份额有望在 2030 年达到全球的 33%,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2700 亿元。中国企业在数字人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百度、华为云等头部企业在全栈技术链、端云协同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中国数字人在直播电商、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随着中国数字人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数字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结语:数字人——新生产力的崛起

  中国传媒大学张洪生教授曾指出:“AI 数字人不是替代人类,而是延伸人类感官与能力的媒介。”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数字人的本质意义。从产业发展历程来看,AI 数字人在技术红利(大模型)、商业需求(降本增效)与社会价值(无障碍服务)的共振下,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为数字人赋予了强大的智能,使其能够理解人类语言、感知人类情感,实现更加自然、流畅的交互。商业领域对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推动数字人在直播电商、金融客服等场景中广泛应用,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数字人在无障碍服务中的应用,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带来了便利,拓展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中国以 43.5%的全球最高增速,在 AI 数字人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产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在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等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推动数字人技术的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数字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能够快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完善的产业生态,包括上游硬件供应商、中游技术研发企业和下游应用场景拓展企业,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展望未来,AI 数字人有望成为人机共生新纪元的重要标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人将更加智能、个性化,与人类的融合也将更加紧密。在日常生活中,数字人可能成为人们的智能助手,帮助人们处理各种事务,如安排日程、购物推荐等。在工作领域,数字人将与人类协作,完成复杂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数字人还将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

  AI 数字人产业的爆发,是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高速发展,不仅为自身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全球数字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人机共生的新纪元里,AI 数字人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
2025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TOP20都有谁?
下一篇:
(上互动)淮河能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未在间接控股股东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董事、监事或其他行政职务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