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广西一千头猪场毒气弥漫,猪群奄奄一息!二次育肥集体熄火,行业正从“疯狂扩张”走向“精打细算”!
发布时间:2025-08-07

  7月26日上午9时50分许,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马泗乡四发洞屯的一家养猪场突发紧急状况。猪场风机出现故障,无法正常送风,致使猪舍室内温度急剧升高。温度的升高,生猪排泄物加快发酵,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严重威胁着场内千余头生猪的生命安全。

  为平抑猪价、稳定市场,近月来生猪养殖供给端引导政策频出,除明确“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严控新增产能”外,更提出“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等举措,产能调控成效正逐步显现。

  记者近期从生猪养殖集团和中小散户处了解到,受限于供给端收紧,二次育肥群体数量正在缩减。分析人士则表示,当前生猪产业竞争思路已从“卷规模”过渡到“卷成本”,头部企业优势明显。产能调控政策叠加近期环保趋严形势下,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下半年猪价波动也有望趋于平缓

  千头养猪场猪粪发酵毒气弥漫

  接到求助电话后,忻城县消防救援大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调派消防车赶赴现场救援。

  图片

  趴在地上急需救助的生猪

  到达现场后,消防救援人员刚踏入猪舍区域,酷暑下的热浪夹杂着浓烈的气味扑面而来。仔细查看,许多生猪趴在地上奄奄一息。

  猪场工作人员因没有防护装备,不敢轻易进入猪舍作业。

  根据现场情况,消防救援人员使用探测仪对猪舍内有毒气体进行探测,仪器显示有毒气体浓度在不断升高。

  图片

  洒水为生猪降温,抑制排泄物发酵

  消防救援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迅速展开行动,从外围铺设数十米水带,一面利用两支水枪精准地给生猪洒水降温,为生猪缓解因高温和有毒气体带来的不适,一面利用送风机对猪舍内进行强力通风换气,稀释猪舍内的有毒气体。

  图片

  降温,抑制了有毒气体发酵,危机成功化解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导致中毒。在高温和刺鼻气味的环境之下,争分夺秒地开展救援工作,经过近5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累计送水60余吨为生猪降温,抑制了有毒气体发酵,成功化解了此次猪舍危机,为养猪场挽回近300万元的财产损失。

  二次育肥陷亏损

  2024年下半年,趁着周期回暖、猪价大涨的好行情,河南洛阳养殖户王明(化名)盘下一处废弃的养殖场,加入了二次育肥大军。

  然而“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前一段刚把圈里的猪都卖了,赔钱卖的。”7月下旬,王明的猪场刚刚“清仓”,一把就卖掉了2000头,头均亏损200元。“今年上半年出手的那批小赚了一笔,这次又亏进去了,等于忙活大半年闹了个不赔不赚。”他感慨。

  快速买进卖出生猪,赚短期养殖的差价,是二次育肥模式的运行思路。在猪周期上行期间,伴随价格水涨船高,二次育肥是桩稳赚不赔的好生意,而一旦行情陷入跌势,二育就难有盈利。

  回顾自己做二次育肥的经历,王明介绍,2024年下半年二育生猪每头盈利可达到800元,但2025年上半年出栏的那一批,头均盈利就已不足200元了,足见猪价回落之快。

  “目前市场大的上行周期已经结束。”上海钢联分析师王凌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2月上旬,随春节消费支撑作用消退,生猪市场高位回落,并快速跌破15元防线,向14元/公斤逼近,此后整体呈现区间震荡行情。截至7月末,全国生猪月度均价在14.6元/公斤左右,较1月均价回落1.1元/公斤,较去年同期已下调4.3元/公斤。

  王凌云分析,伴随年内生猪价格跌后震荡,国内生猪自繁自养盈利由年初的350元/头快速回落至百元左右。截至7月份,全国生猪月度自繁自养头均盈利在113元,较1月份月均利润值下调164元,较去年同期下调473元。二次育肥养殖户的盈利空间更是大幅下滑,部分前期高价补栏的二育猪源,出栏后存在一定亏损现象。

  “对于二育养殖户来说,当前的困境不仅是猪价下行。近月来,集团场收紧了给二育养殖户的供给,说是拿不到相关检验检疫证明。我们也不敢要没有正规手续的猪,否则出栏时卖不了高价,风险也大。”王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即便猪价不景气,二育养殖户依然想要补仓,抓住阶段性行情赚些快钱。但问题是,现在市场上已很难买到有正规手续的猪,自家已清洗消毒后的猪场也只得空置。

  行业不卷规模卷成本

  王明所说的买猪难问题并不是个例。

  “包括黑龙江、两湖、两广、云贵川渝在内的多省份近期生猪调入调出量明显减少。大部分养殖企业明确表示已不再开具饲养票。”上海钢联分析师张斌提及,近期多省份出台相关措施,再次强调生猪调运前,货主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运输车辆不得承运未附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到达目的地后,货主也要及时向当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生猪经隔离观察合格后也可混群饲养。“目前有贸易商表示,调运开票难度已增加,运输成本大幅上升,且二育猪源难找。”

  政策层面,今年5月底就有市场消息称,生猪行业接有关部门通知,将暂停扩产能繁母猪以及二次育肥,出栏体重也需控制在120公斤左右。

  而在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集养殖、屠宰龙头企业进行座谈会,明确提出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卓创资讯分析师邵瞧瞧认为,中长期看,这些做法将显著减少市场的非理性投机和阶段性供给错配,极大促进生猪供需向更平衡、更稳定的状态发展,是行业健康化的积极信号。

  她提出,近年来养殖端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核心指标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已取得显著突破。据卓创资讯调研,当前头部企业PSY普遍达到25头至32头,部分优秀猪场甚至可突破35头。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养殖端生产成本,但也意味着同等的母猪存栏能提供更多的生猪供应,客观上对冲了通过单纯调减存栏来实现产能去化的进程。

  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从规模扩增调整至降本增效,规模养殖场和中小散户的竞争力差异进一步拉大,行业集中度也加速提升。

  “规模场和散户的成本差距体现在多个维度。一是规模化的养殖和技术可分摊养殖成本。比如,低蛋白日粮技术、智能化养殖等都可提高生产效率,规模化采购及优化饲料配方可降低成本支出。二是生产效能提升,头部企业PSY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三是近年行业龙头企业市场话语权及议价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王凌云表示。

  据行业龙头最新披露的数据,牧原股份年初至今养殖成本逐月下降,5月份已降至12.2元/公斤左右,温氏股份5月份的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也达到12元/公斤至12.2元/公斤,成本控制能力均进一步提升。

  而在“降本竞赛”越来越受市场关注的2025年,多家上市猪企都早早明确了年度降本目标,在不考虑饲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牧原股份全年生猪养殖成本目标低至12元/公斤;温氏股份年初即提出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目标13元/公斤;新希望则公开表示,希望整体运营场线的成本都能降到13元/公斤以下,优秀场线到年底希望进一步突破到12元/公斤以下。

上一篇:
萝卜快跑24小时不打烊,AI“老司机”真能碾压人类?
下一篇:
我市与浦发银行举行座谈交流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