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养不起了!30多万人被裁!
发布时间:2025-08-07

  近日,一则“AI独角兽全员裁员”的消息在职场圈炸开了锅。脉脉热榜显示,「硅基智能CEO:准备全员裁员,养不起你们」的话题冲上第四,截图中创始人司马华鹏在工作群直言“公司已做好全员裁员计划,算法外包、工程化留少数骨干”。这家成立8年、估值近10亿美元、拥有腾讯等巨头股东的AI企业,刚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完数字人技术,转头就挥下“全员裁撤”的大刀。

  

  

  (图片来源:脉脉平台)

  硅基智能的案例或许极端,但无疑撕开了2025年全球裁员潮的一角。从化工巨头到建筑企业,从科技大厂到汽车制造商,裁员的大刀正无情落下,而这股浪潮对涂料化工产业的影响,更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化工行业:产能震荡与裁员并行,涂料产业链首当其冲

  2025年的化工行业,正经历“冰火两重天”——高端产能闲置与低端价格战并存,全球巨头的“关厂潮”与“裁员潮”相互交织。作为涂料产业的上游核心,化工行业的波动直接牵动着涂料原材料供应与市场需求。

  陶氏化学为实现10亿美元成本节约,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1500个职位,占员工总数4%,同时削减第三方合同成本,其CEO直言“需应对缓慢的宏观经济复苏”。

  阿科玛因供应商断供,对法国Jarrie工厂重组,关闭氯、苏打等生产线,裁撤154个岗位,占工厂总劳动力的44%。

  亨斯迈关闭欧洲和北美工厂,裁员近10%(约600人);

  瓦克化学美国基地裁员90人;

  西湖公司关闭荷兰工厂双酚A和环氧树脂装置,裁员230人;

  巴斯夫去年关闭德国两家工厂,裁员300人;

  涂料企业更是直接承压,美国凯利摩尔涂料公司裁减700名工人,暂停德州制造工厂运营,正寻求新投资者“续命”;阿克苏诺贝尔两次加码裁员计划,从2000人提升至2200人,同时关闭至少5家工厂,目标年节省超1.5亿欧元;艾仕得为转型裁员600人,占全球员工5%。

  化工行业的裁员并非简单的“降本”,更折射出技术迭代与市场格局的剧烈调整:传统产能因需求萎缩被淘汰,而环保、高性能材料的研发投入挤压了传统业务空间。对涂料行业而言,上游化工企业的产能收缩与裁员,可能导致原材料供应收紧、价格波动加剧,尤其环氧树脂、氯化工等涂料关键原料的产能调整,将直接影响涂料企业的采购成本与生产计划。

  下游终端裁员潮:涂料需求端的“寒流”已至

  化工行业的波动背后,是下游终端市场的需求疲软。建筑、汽车、半导体等涂料核心应用领域的裁员潮,正从需求端向涂料产业链传导。

  建筑行业

  建筑行业作为涂料最大的下游市场之一,2025年正经历“裁员寒冬”。不仅项目停工停产,还出现了不少国央企也陷入了“暴力裁员”的漩涡。

  广X某建工集团三年减员超70%,从2022年的2.7万人缩减至2025年底的8000人以内,累计蒸发近2万人;

  

  拥有67年历史的合肥建工宣布“8月31日起解除劳动合同”,正式退出市场;

  

  图片

  江苏某国企设计院分公司“全员裁撤、就地解散”,总部员工降薪至月薪三千。

  网络流传一则某建工集团员工收到的《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告知书》,其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将到期,公司决定合同期限届满后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建筑企业的大规模裁员与收缩,直接反映出房地产开发、基建投资的放缓。建筑涂料需求与新开工面积、竣工量高度挂钩,行业收缩意味着内外墙涂料、防水涂料等需求将持续承压,众多依赖建筑市场的涂料企业面临订单下滑的风险。

  汽车行业

  汽车涂料是涂料产业的另一核心领域,全球汽车巨头的裁员潮与“电动化转型”深度绑定。

  采埃孚计划2028年底前在德国裁员1.1万-1.4万人,占德国员工总数四分之一;

  沃尔沃汽车宣布启动全球裁员计划,涉及约3000名员工,主要涉及瑞典公司的办公室相关人员,约占其全球办公室员工总数的15%;

  日产汽车计划到2027财年前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5%,并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家工厂;

  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未来五年内通过自愿离职计划削减其德国本土约2万名员工;

  德国科隆福特工厂预计到2027年底将减少约2900名员工,目前该工厂约有11500名员工;

  德国大陆集团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再裁减约3000个工作岗位,还计划在2027年前将研发投入占比降至10%以内;

  通用汽车暂停安大略省英格索尔的CAMI装配厂生产,将直接影响数百名员工,近500名工人将面临无限期失业危险;

  保时捷计划在2029年前裁员3900人,1900个岗位通过自然流动等方式削减,未来五年员工规模将缩减15%;

  英国阿斯顿马丁计划裁员5%的员工,约170人,预计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约2500万英镑成本。

  汽车行业的裁员并非需求崩塌,而是传统燃油车产能退出与电动车转型的“结构性调整”,这意味着汽车涂料需求将从传统溶剂型向低VOC、水性涂料转移,涂料企业需加速技术适配,否则可能面临订单流失。

  半导体行业

  半导体行业的裁员潮也对涂料市场产生间接影响。英特尔CEO陈立武通过全员内部信宣布,公司正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在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约10.98万人削减至7.5万人,目前员工数量减少约15%,二季度末裁员计划已初见成效,管理层级也削减了约50%;

  意法半导体披露其重塑全球制造布局计划,包括全球裁员2800人;

  全球模拟芯片领域领航者德州仪器对美国犹他州Lehi的制造工厂实施裁员计划,虽未透露具体人数,但受影响员工不到33%。

  半导体行业需求疲软,相关生产设备的需求下降,间接影响电子涂料市场的发展,从事电子涂料生产的企业面临市场萎缩的挑战。

  光伏行业

  光伏行业在价格下跌和巨额亏损的困境下,裁员现象凸显。

  路透社报道,中国大型太阳能公司去年裁员三分之一,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通威股份去年共计裁员约8.7万人,平均比例达31%。光伏组件产能过剩导致光伏背板涂料需求增长放缓,给光伏涂料生产企业带来经营压力。

  科技行业

  科技行业裁员浪潮汹涌。美国1-7月科技企业裁员达约8.9万人,7月份裁员人数约为1万6000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8%。

  微软已决定裁员9000人,占全体员工的4%,2025年又宣布裁员1.5万人,涉及销售和研发;

  英特尔计划裁员15%-20%,影响超1万名员工,集中在代工部门,未提供遣散补偿以控制成本;

  谷歌关闭智能电视部门,裁员25%;

  Meta裁员3600人,元宇宙部门成重灾区;

  亚马逊AWS裁员2.7万人,仓储物流部门缩减;

  IBM人力资源部门裁员8000人,转向AI;

  Salesforce裁员1000人,筹建AI销售团队;

  Workday裁员8.5%(约1750人),聚焦AI。

  科技行业裁员,尤其消费电子相关领域,消费电子需求收缩波及家电涂料市场,家电涂料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的局面。

  金融行业

  2025年银行业裁员潮持续加剧,仅上半年国有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储)就减员2.8万人,占全行业裁员的71%。

  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6月于七个办公室裁员约230人;

  汇丰控股已在香港裁减了近40名投资银行家,其中包括4名董事总经理;

  瑞银集团计划在意大利裁掉大约180名员工,占当地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摩根大通通知部分美国员工被裁,计划在3月中旬、5月、6月、8月和9月进行更多裁员,规模预计不到1000人;

  花旗将精简中国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减少约3500名技术人员。

  金融行业裁员导致消费信心不足,进一步抑制终端涂料消费,人们在装修、购置家电等方面的支出更为谨慎。

  物流行业

  物流运输行业也未能幸免。美国快递运输服务巨头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宣布将裁员2万人以降低成本;德国物流巨头敦豪(DHL)公布了今年裁员约8000人的计划,作为到2027年节省逾10亿欧元(10.8亿美元)战略的一部分。物流行业裁员可能导致运输效率下降,涂料企业的原材料运输和产品配送可能受到影响,增加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裁员潮全景:超30万人失业,覆盖全球多领域

  从上述行业数据来看,2025年的裁员潮已形成“全球蔓延、多行业覆盖”的态势。在裁员规模方面,仅统计公开数据,化工行业裁员超7000人,建筑行业超3万人,汽车行业超8万人,科技行业超10万人,光伏行业8.7万人,金融行业超3万人,物流行业2.8万人,累计已超30万人。覆盖领域极为广泛,从上游化工、中游制造到下游消费,从传统行业到新兴领域,几乎无行业幸免。涉及地区以欧美和中国为核心,辐射全球主要经济体,形成了全球性的就业市场震荡。

  裁员潮的背后,是宏观经济周期与行业结构性转型的叠加作用,技术迭代与行业转型也是重要推手,AI替代在科技、金融行业显现,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化工行业的环保升级,都推动企业“减员增效”,低技能岗位被淘汰,高技能岗位需求上升,但转型期的“岗位错配”导致裁员频发。此外,地缘政治与成本压力下,企业加速供应链转移,如化工企业关闭高成本地区工厂,引发了区域性裁员现象。

  对涂料化工领域受众而言,这场裁员潮带来的影响尤为直接。短期需求端承压明显,建筑、汽车等下游裁员反映终端需求收缩,涂料企业订单可能减少,尤其是中小涂料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需警惕库存积压与现金流紧张。长期来看,裁员潮加速行业整合,裁员与退出的企业释放市场份额,具备技术优势、资金实力的涂料企业可趁机整合资源,提升行业集中度。

  也就是说,裁员潮是行业“阵痛”,但也暗藏转型机遇,唯有提前布局,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撑,才有望在周期波动中存活并抓住下一轮增长机遇。

上一篇:
18家上市银行密集撤销监事会 监督空白如何填补?
下一篇:
新股上市之酉立智能:专注光伏支架的国家级小巨人,深度绑定Nextracker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