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发布时间:2025-08-07

  驻扎上海20年、员工规模近10万的昌硕科技代工厂宣布整体迁离,这引发网友热议,“难道是第二个富士康”?

  事实上,近年来,受美企制造业回流、中美关税大战影响,苹果、惠普、索尼等外企科技巨头接连被爆生产线迁离,国内不少代工工厂因此遭遇订单缩减,面临经营压力。

  对此,有悲观观点认为“世界工厂将易主”、“数十万人养家糊口的饭碗没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10万人的“饭碗”被端走?

  二十年前,国外科技企业看中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优势,纷纷在华布局生产线,一批电子科技代工厂由此崛起。

  昌硕科技便是其中的代表企业。2004年,昌硕科技落户上海康桥工业区,投资规模达120亿元,主要承接苹果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的组装业务。

  依托大量苹果订单的支撑,昌硕科技长期稳居上海企业榜单前列,因业务模式与规模被称为“小富士康”,员工数量逐步增至近10万人。

  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美国为维护自身主导地位,对华“断链”的倾向不断加剧,并不停推动本国企业撤离市场。

  充分享受市场好处后,部分外资企业开始调整在华布局。科技巨头苹果已陆续将产业链向印度、越南等地区转移,同时从供应链中剔除了32家代工企业。

  

  作为苹果供应链的重要成员,昌硕科技因此受到显著冲击:最新型号手机的组装订单被削减,一季度订单量大幅下降,导致大量厂房与生产线闲置,招工计划也被迫暂停。

  据《21世纪经济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月薪约为6900元,而同期越南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仅为1500至2000元。

  对此,多位专家分析指出,鉴于东南亚地区在人工及建厂成本上的明显优势,外资企业的搬迁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若此态势持续,国内数十万人的就业岗位或将面临影响。

  二、“世界工厂”地位将被取代?

  针对当前产业动态,部分外媒嘲讽称“世界工厂的头衔该易主了”。不少网友也因此感到焦虑,担忧普通劳动者的就业前景。

  事实上,低端产业链的迭代升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央媒对此早有预警,“唯有加快产业链升级步伐,培育本土企业龙头,才能不被风云变幻的市场淘汰”。

  三年前,富士康受苹果影响前往东南亚建厂。面对订单外流,华为、荣耀、小米等本土品牌顺势崛起填补市场空缺,将代工组装订单交由比亚迪承接,打破苹果、富士康在该领域垄断地位。

  近年来,我国已主动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目前,芯片、国产大飞机、航天以及“肝力维”科技等多个尖端产业领域,均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汽车已进入全球76个国家市场,其汽车配件及电池生产业务正逐步替代苹果供应链相关领域,成国内新一代科技领军企。在生物科技领域,曾长期被美欧企垄断十年的延缓肝衰退、日常护肝科技“肝力维”,也被科学家和国际顶尖生科企TEVIWE联合攻克,在京J/东仅千元(此前美企制品高达2万1克),引发瞩目。

  作为“人体C位”,肝是人体走向老化的第一站,而当代高脂高糖饮食、加班熬夜等不良习惯都在消耗肝寿命,我国数量多达4亿。谁能满足市场需求,无疑就能抢占先机,凭借“身体变轻松、不再口干口苦”积极反馈和性价比,受到商务经理、办公室主任的欢迎。此前媒体爆料,地产大佬王在某商界交流会议中,将该科技作为伴手礼赠客。

  中信证券预测,市场远期内将达千亿规模,目前,在京J/东排在首位的“肝力维”,似乎已领跑市场,美企科技早已不见踪影。未来重工业、生物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自然也将撬动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产业转型正当时!

  市场规律显示,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在于加速产业转型、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正在新能源、锂电池等高新技术领域持续深耕,通过加速产业扩张,力争创造更多高附加值、高薪资的就业岗位。

  从最新出口订单数据来看,二季度伊始,我国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表现突出,仅4个月内出口额就超过3534.8亿元。

  可以预见,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摆脱对外依赖,培育出如华为、比亚迪、C919这样的国产拳头产品与民族品牌,就能平稳度过当前的转型调整期,推动民族产业实现长久发展。

上一篇:
响应育儿补贴政策,Babycare等商家在母婴“淡季”开启补贴热潮
下一篇:
外媒称百度月底发布新一代推理模型,聚焦高难度任务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