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双鸭山农场:黑土地上的“创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7

  在北大荒集团双鸭山农场这片黑土地上,大豆水肥一体化技术让每一寸土地焕发活力,垦地合作的鲜食玉米基地结出共赢硕果,标准化的农机服务中心激活装备效能,模拟股份制改革则为耕地经营注入全新动能。一场现代农业的实践热潮正在这里蓬勃兴起,吸引着各地观摩者的目光。

  为作物定制“营养餐”破解丰产密码

  走进双鸭山农场第五管理区14片区3号地,305.3亩的大豆示范田一片生机盎然。绥农52品种的豆苗在1.3米的秋起大垄上整齐排列,每公顷30万株的保苗密度,尽显科学种植的功底。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手持田间管理台账,指着长势喜人的豆苗介绍:“这片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我们就像给作物‘量身定制营养餐’一样,精准供给水分和养分。”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细密的滴灌带在垄间延伸,水珠正顺着管道缓缓渗入土壤,滋润着豆苗的根系。据介绍,这片示范田根据大豆的生育周期,精准实施了4次滴灌施肥。“苗期3片复叶期,我们侧重氮肥,目的是促根壮苗;到了初花期,就补充氨基酸水溶肥与硼、钼肥,助力花芽分化;结荚期增施磷酸二氢钾,提升结荚率;鼓粒期则以高钾水溶肥为主,加速籽粒饱满。”技术人员蹲下身,拨开豆叶展示着饱满的豆荚,“全程还配合‘滴灌+叶面喷施’的病虫联防模式,既省工又高效。”

  一旁来自其他农场的观摩人员忍不住提问:“这种技术相比传统种植,效果到底有多明显?”农场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拿出对比数据:“采用水肥一体化后,水分蒸发与渗漏减少,氮磷钾肥利用率提升20%-40%,与对照田相比,增产超10%。”听到这里,观摩人员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有人感慨:“以前种大豆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增产,这差距真是一目了然。”

  农场负责人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丰产田规划道:“明年这里将轮作玉米,我们会继续推广滴灌技术,让精准种养模式惠及更多作物。”话音刚落,便引来观摩者的阵阵赞同。

  让土地结出“共赢果”农户收入翻番

  驱车前往宝清县七星泡镇三合村,4000亩鲜食玉米示范田铺展成一片绿色海洋,玉米秸秆挺拔,饱满的果穗裹在翠绿的苞叶中,预示着丰收的喜悦。这是双鸭山农场推进垦地融合的标志性成果。

  “这片地是我们通过第五管理区双盈农机合作社与三合村达成的整村合作,总共覆盖1.4万亩耕地,其中鲜食玉米4000亩、籽粒玉米9000亩、大豆1000亩。”农场农业发展部负责人指着玉米田,向围观的农户和观摩者介绍。他身边的三合村农户李建国接过话茬:“以前自家种地,零散又没技术,亩产上不去。现在跟着农场学技术搞规模种植,地还是那些地,收入翻了一番!”

  农场农业发展部负责人给大家算了一笔效益账:“鲜食玉米亩产成品棒3000棒,亩利润能达到400元;籽粒玉米每亩增产100斤,合计增收63万元;大豆每亩增产50斤,增收9万元。”他进一步解释,农场推行的“2+3”服务模式——农机、农技两个套餐,加上三支专业服务队,不仅保障了生产标准,还为农场带来每亩10元的技术服务费,年增收14万元。

  “我们提供‘耕、种、管、收’全环节农机服务和技术指导,农户只需做好土地流转和连片工作。”农场技术员在田间演示着玉米的生长情况,“你看这玉米的品相,颗粒饱满、甜度适中,一上市就被收购商抢着要。”李建国笑着补充:“去年我家5亩地种鲜食玉米,纯利润就有2000元,比种普通玉米多赚了一倍还多!”

  以改革激活“新动能”农业提质增效

  在第三管理区7片区的农机服务中心,150余台(套)农机具按“全、净、齐、松、卸、垫、涂、封、美、好”十字标准整齐停放。28800平方米的场地内,总动力达3.3万千瓦的农机设备随时待命,透着一股现代化大农业的气派。

  “我们按‘2375’标准配置装备:每2000亩配6行电控播种机,每3万亩配自走式喷药机,每7000亩配大型收割机,每5000亩配200马力以上拖拉机,精准匹配种植规模。”农机管理员指着刚保养完毕的阿玛松播种机介绍,“今年通过‘以租代购’引入的6台阿玛松播种机,在春耕中发挥了大作用,提高了播种效率。”

  农机手王师傅正在检查收割机的轮胎,他擦了擦手上的油污说:“以前农机归个人所有,保养不到位,农忙时还常出故障。现在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停放、调度、作业、验收、结算、更新,农机资源利用率提升30%,我们干活也省心多了。”据了解,农闲时农场还组织农机服务队为地方代耕超10万亩,年增收300万元。

  而在第二管理区6片区2号地的323亩玉米示范田,一场耕地经营的革命正在上演。“从2019年的1266亩到如今的13.97万亩,模拟股份制已覆盖全场55%的耕地,成立了15个股份制公司。”农场合规风控部负责人介绍,“我们构建了‘农场+科技服务中心+管理区+股份制公司’的‘3+1’模式,民主选举‘三会一层’运行,优化了37项制度,实行‘两级管理、一级核算’。”

  股份公司带头人蹲在玉米地边,扒开一株玉米的根系说:“你看这根系多发达,我们用了碧护组合拌种、超声波种子处理、格兰高速气吹式播种等技术,力争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把地连成片、把人聚成团、把技术用到位,这就是股份制的魔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广袤的田野上,也映照着双鸭山农场现代农业的坚实足迹。从精准滴灌到垦地合作,从农机标准化到经营机制创新,这里的每一项实践都在书写着黑土地上的丰收新篇,为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着鲜活样本。(通讯员:康灵宇李凯)

上一篇:
八五九农场:积极开展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下一篇:
蚂蚁集团万里汇获马来西亚MSB A类牌照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