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聚焦新工科人才培养,湖南信息学院深入实施项目制教学
发布时间:2025-06-28
项目式教学是落实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关键抓手。近日,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项目式教学虚拟教研室组织教学研讨会,2024年已立项的校级项目式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围绕课程建设理念、实施路径与改进举措展开深入交流。 依托虚拟教研室,研讨活动突破了传统教研的时空限制。6门示范课程——《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设计》《数据挖掘及应用》《嵌入式原理及应用》《EDA 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负责人先后作主题发言,系统分享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框架、项目设计与资源建设情况。 《嵌入式系统开发》负责人易锡年介绍,项目必须来自产业一线,才能让学生在真场景中锻炼工程能力。他提到课程已与三一集团、湖南融探智能等企业共建案例库,将ALC生产线节能控制、数字化钻机系统等项目拆解为教学任务。与会教师围绕项目真实性与教学适切性展开讨论,认为应通过“再工程化”处理,把复杂工程项目转化为可教学、可评估的学习任务。 《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设计》负责人赵光耀分享了“五大核心项目+全程评价”模式,他指出项目式教学的评价焦点应当落在学生会不会做而非记不记得,课堂活动、进度提交、成果答辩三线并行,突出过程性考核。《数据挖掘及应用》负责人彭琛补充,通过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双导师制,将问题分析、团队协作、技术文档等软硬技能纳入评价体系。 《嵌入式原理及应用》负责人雷琳展示了“小车硬件基础—控制功能—智能功能—无线通信”的递进式链条设计,她指出单个项目易做,难在整体规划,强调知识点在不同项目中呈现阶梯式回环。《EDA 技术与应用》负责人彭晖提出模块化项目思路,把数字通信系统拆分为信号源、发送、信道、接收四大模块,既便于分层教学,也利于最终集成。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负责人胡炎贵介绍,课程将 Multisim 虚拟仿真与线下实训穿插,每周固定云答疑,并使用学习通跟踪项目进度。教师们认为,混合式教学要厘清线上与线下的功能分工,线上解决知识获取,线下完成动手与验证,二者互为补充。 研讨会还聚焦跨学科融合议题。与会教师一致认为,现代工程问题天然跨越电子、计算机、控制与数据科学等领域,项目式教学为学生搭建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平台。 学院院长余波表示,项目式教学改革是一场持久战。学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为教师创新教学提供更大空间。此次研讨为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新工科背景下项目式教学的深化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汤志城 李子尧) 举报/反馈
上一篇:
全国节能宣传周|焕新引领 中国电信以科创之力奏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下一篇:
重要时刻!第二批险资正式入市,三大布局方向曝光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