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郑在行动 先进制造挺起郑州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发布时间:2025-11-23



宇通客车亮相2025中国道路运输年会 本报记者 徐刚领 摄

中原腹地,制造潮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郑州以先进制造业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壮阔图景。

2025年,这座昔日的“轻纺城”已蜕变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制造与装备制造双轮驱动,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巍然成型,规上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奏响“新能源汽车之城”“算力之城”“超充之城”的时代强音。

汽车制造:全链跃升,驰骋新赛道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2025中国道路运输年会上,宇通携客车、卡车共九款车型联袂亮相,覆盖旅游客运、公交客运、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展现了郑州汽车制造的硬实力。这份“宇通答卷”,正是郑州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郑州市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围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提升,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生态。全市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约3000亿元,拥有7家整车生产企业、15家专用车企业、150余家重点零部件配套企业,构建起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条。

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11.8万辆,同比增长34.7%,其中新能源汽车62.6万辆,同比增长98%。2025年1月至10月,全市整车产量95.63万辆,同比增长16.5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约50.8万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显著:宇通客车大中型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21年居首;比亚迪在郑州生产的全部为新能源汽车,比亚迪郑州基地自动化率高达98%,实现“每分钟下线一台整车”;上汽、东风日产等企业加速转型,深澜动力电池Pack生产线投产推动本地配套率提升至55.1%。

装备制造:重器筑基,智造赢未来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

记者从郑州市工信局了解到,目前,郑州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500余家,主要有金属制品企业138家、通用设备制造企业152家、专用设备制造企业224家、其他运输制造业企业23家。全市装备制造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在中铁装备、中创智领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2025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大国重器”闪耀全球: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出口32个国家和地区,最新“帕蒂加朗号”搭载刀具更换机器人,效率提升5~8倍;中创智领智能液压支架全球推广百余套,生产效率提升200%。产业集群协同效应显著:经开区形成盾构装备、煤矿机械产业集群,联动航空港区“材料—芯片—模组—终端”闭环发展。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宇通重工纯电动港口起重机能耗降低70%;新大方重工特种装备参与500余项国家工程,水利渡槽施工装备市场占比超95%。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产业生态重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郑州以“智改数转网联”重塑产业形态,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全市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达281家,中创智领、瑞泰耐火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宇通构建L0—L4级智能驾驶矩阵,自研“安睿通”车联网平台,实现从单车智能到系统智能的跨越;领秀服饰打造的5G+工业互联网柔性供应链,使生产效率提升3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5%,展现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潜力。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能。

开放引领:战略布局,擘画新蓝图

立足新发展阶段,郑州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产业未来。

在产业布局上,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锚定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六大方向15条新赛道,未来产业规模已超1500亿元。在绿色发展方面,扎实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和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建设,截至10月底燃料电池汽车已签订合同775辆,公共领域电动化推广完成3年总任务的69.46%。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行“一县一主链”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区域协同。这些举措共同构筑了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十五五”期间产业规模向3万亿元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郑州将紧扣国家战略,把握科技前沿,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先导,持续推进数字化赋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条以“新兴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为路径的奋进之路,正在中原大地铺展辉煌。


上一篇:
热血汇聚国企担当,爱心点亮珠海城——华发集团旗下企业联合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下一篇:
谭铁牛书记会见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严汉平一行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