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兰州新区“甘智汇”科创园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5-09-29



“甘智汇”科创园是推进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为加快推进“甘智汇”科创园建设,根据《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按照1139工作部署,锚定“三新五化”思路举措和“111”发展目标,依托新区产业发展基础,实施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行动,着眼打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关键堵点,聚力打造科技合作交流窗口、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创金融发展高地、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到2027年,科技创新生态明显优化,创新创业活跃度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合作全面深化,累计实施概念验证及小试项目100项,中试项目30项,转化落地科技成果20项,产值达到20亿元,形成“一核引领、多区联动”总体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产业孵化大厦为核心,盘活周边存量楼宇空间资源,布局“甘智汇”科创园总部、研发实验区、科创服务市场、绿色金融大厦、人才公寓、科技成果会展中心,形成“总部+研发+金融+服务”集中连片区域。“多区”即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据信息、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现代农业等新区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成果转化承载地。

7个承载区功能定位:

1.绿色化工产业承载区。依托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中试基地、专精特新孵化基地,配套建设专业检测分析平台,打通全链条成果转化机制,重点转化高性能专用化学品、环保型催化剂、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基化学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科技成果,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承载区。以药物碱厂、佛慈、兰药、申联生物、九州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充分利用生物医药产业园闲置厂房资源,借助西部药谷、凯博医药产业园等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动物实验中心、药物筛选与分析测试平台、GMP/GLP标准洁净厂房,推动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互补,构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聚平台。重点转化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疫苗、体外诊断试剂与设备、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制剂、医用植介入材料、应急医疗等科技成果,打造中医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

3.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承载区。依托新材料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中小微企业工业产业园等场地资源,建设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室、中试生产线、特殊环境实验室、产品性能测试与认证平台,重点转化新能源电池材料、轻量化高强度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等科技成果,打造新型建材、储能技术、高效光伏光热、稀土功能材料、贵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4.数据信息产业承载区。依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和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建设大数据应用产业园、超算智算中心、5G及物联网应用示范场景,重点转化行业大数据分析与解决方案、AI智能体应用、工业软件和工业APP开发、智能终端产品、数字孪生技术等科技成果,发展数据标注、数据资产交易、大模型评测、工业大数据等产业,延伸数据存储、数据应用、算力产业链。

5.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承载区。依托兰石研究院、兰石重装、兰州电机、兰泵、大宏工程设备、莫尼塞克等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研发中心和检测认证平台,重点转化能源化工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氢气制储输加关键技术与装备、精密仪器、特种专用装备、增材制造设备与材料、核能装备、航空航天配套装备、商用卫星、关键基础零部件等科技成果,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规模化、链条化发展。

6.核技术应用产业承载区。依托中国科学院近物所在核技术研究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快建设省级离子放射治疗产业技术联盟和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重点转化医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药物、重离子治癌装备、辐照加工(食品保鲜、材料改性、医疗消毒)、核医学影像设备、工业无损检测与过程控制、辐射环境监测与防护技术、碳14核电池技术等成果,推动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技术推广与产业化应用,打造核技术应用先行区。

7.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承载区。以国有(龙头)企业为引领,依托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特色作物种植基地、食品园区等资源,建设育苗育种基地、种质资源库、检验检测中心等,重点转化盐碱地改良、生态修复、高产抗逆作物品种、特色经济作物与畜禽新品种、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智能种植与养殖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成果,推动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构建“生产基地规模化、加工能力配套化、三产融合深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一)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支持兰州科研“新四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与新区共建产业培育基地、孵化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孵化、引进科创企业,培育、转化科技成果,按需保障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工作场所。

(二)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争取国家、省级重点研发平台在新区布局,培育打造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围绕未来产业、“卡脖子”难题、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孵化、引进上下游企业,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通道,形成“产学研用”协同互促的发展格局。

(三)建设成果转化平台。通过盘活闲置楼宇和厂房资源、强化周边配套等方式,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合作方式,建设共性技术研究平台、概念验证平台、通用中试平台、产品认证中心、柔性生产车间,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服务获取收益,支撑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四)布局孵化加速平台。整合新区企业孵化器资源,优化孵化器功能定位,加强与省内外专业孵化机构合作,建设一批垂直领域孵化器(加速器),配套专业化设备、设施和投融资服务,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培育能力,吸引省内外高校院所专家和毕业生来新区创新创业、筑梦未来。

三、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一)建立全流程扶持保障机制。建立“研发—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全流程扶持保障机制,按需保障入驻团队办公、科研、概念验证、中试场所,完善人才公寓等生活服务配套。探索更为灵活的“先投后股”成果转化新模式,将新区投入的科技项目资金、场所租金等一并纳入“先投”范围,“转股”后由新区国有企业代持,按照“适当收益”的原则退出。

(二)推进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入驻“甘智汇”科创园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允许科研人员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入股经高校、科研院所批准同意、产权清晰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

(三)建立技术经理人队伍。加快建设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技术经理人队伍,鼓励技术经理人按照市场化原则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获取合理收益,并视其贡献大小给予奖励。争取省上赋权新区开展技术经理人职业资格认定及职称评定,符合条件的可获得相应级别职称证书。

(四)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鼓励开放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场景,认定一批科研成果应用友好单位,推动首台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应用,支持企业购买成果转化产品。

四、创新科技金融机制

(一)争创全省科创金融发展先行区。依托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以及新区产业基础、创新基础,申报全省科创金融发展先行区,争取省级政策资源倾斜,以新区绿色金融大厦为核心,加快集聚一批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为新区乃至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建立科创基金体系。设立科创专项基金,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省级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参与组建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形成覆盖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成果转化、产业化全生命周期基金投资体系。建立健全科创基金容错免责机制,提高基金风险容忍度。

(三)降低科创企业融资门槛。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科创企业,开发新型担保产品和服务,提供纯信用或敞口融资担保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初创企业开发特色信贷产品,拓展知识产权、股权、订单等多种质押模式,推动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多模式融合。鼓励金融机构、银行机构在“甘智汇”科创园核心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科技支行,适当下放授信审批和产品创新权限。

(四)建立科技创新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风险补偿金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引导保险机构开发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保险产品,探索“投保联动”等投资新模式。

(五)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新区本级财政每年根据实际财力情况及支出情况安排“甘智汇”科创园专项经费,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省市科技项目资金支持,保障科创园建设运营。探索地方政府专项债、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方式募集“甘智汇”科创园建设资金。鼓励社会力量设立支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联合科研基金。

五、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一)建立推进工作专班。成立由科技、经发、工信、财政等部门以及相关国有企业组成的“甘智汇”科创园推进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甘智汇”科创园发展规划,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研究确定并协调解决“甘智汇”科创园建设相关重要事项。

(二)明确实施责任主体。授权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在科技创新局指导下具体负责“甘智汇”科创园管理运营,健全项目准入、专项资金管理及扶持政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等相关制度;推进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加速等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构建科技金融支撑体系,打造科技成果筛选、转化价值评估、转化路径设计、技术投融资、法律政策咨询、产品市场推广等一体化服务。

(三)推动市场化运营。以现有各产业园区管理运营主体为基础,构建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创公司”)重点围绕打造核心区综合服务窗口,建设“一体化”服务平台。各产业园区管理运营主体重点围绕中试、成果转化,提供各产业承载区项目服务。支持新区监管国有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成果转化。

六、保障措施

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科技创新局负责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争取科技政策支持。组织部负责落实人才公寓、人才项目等人才政策。经济发展局将“甘智汇”科创园纳入新区“十五五”总体规划并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工信和数据局做好项目中试、产业化落地等服务工作。财政金融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科技创新风险补偿金制度,申报全省科创金融发展先行区,推动基金等金融资本在新区聚集。产业合作和转移服务局及各驻点招商服务部积极引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技项目入驻“甘智汇”科创园。组织部、科技创新局需加强绩效考评,将本意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实施主体,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坚持容纠并举、激励创新、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原则,充分尊重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的探索性、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探索更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处置结果公示
下一篇:
淮南建发集团:召开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关键岗位干部节前廉政谈话会议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