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2025年上半年招商和投资促进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9-14



正在生成,请稍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工作成效

(一)任务完成情况

2025年上半年收集工业招商线索200余条,外出招商考察20余次,接待各类客商约100次。1-6月,新签约17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45.9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深圳海王安徽仓储物流总部及智造产业园项目);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13个,主导产业契合度达76.5%;新签约新开工固投亿元及以上工业开工项目数3个,开工率达17.6%;新签约项目中长三角14个,占比约82.4%;珠三角2个,占比约11.8%。

(二)优惠政策兑现情况

区招投局及时开展优惠政策兑现工作,截止目前,对2024年申报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企业中涉及4家固定资产投资奖励的企业进行补充材料收集,1家企业第二次申报固定资产投资奖励;给予园区企业兑现了2022年度和2023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厂房租赁等补助,共计2961.04万元。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梳理汽车产业链图谱开发区始终聚焦于安徽“七部整车”积极推行招商引资策略。上半年,我们对园区内为合肥车企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汇总,共识别出55家与汽车产业相关的配套企业。这些企业包括大众、比亚迪、蔚来、江淮等知名车企的一级供应商,进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园区企业汽车产业链图谱

(二)定制开发区招商投资指南。根据招商需求,制作定制化的招商投资指南,详细介绍开发区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定期实时更新,以助力外出招商活动,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投资。

(三)成立招商公司事宜。为深化开发区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机制,区招投局与县产投公司以“政企协同、产业联动、精准招商”为目标,联合推进招商公司筹建工作,目前已完成方案框架设计及核心机制论证,对于人员考核与招商任务体系,建立目标导向、量化考核、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

三、存在不足

(一)项目落地效率有待提升

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率仅17.6%,部分项目因土地审批、前期手续办理周期较长,导致落地进度滞后于预期,反映出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机制仍需优化。

(二)产业链招商深度不足

尽管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契合度达76.5%,但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下游物流配套等环节企业占比偏低,尚未形成“研发—制造—服务”完整闭环,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有待加强。

(三)市场化招商机制尚未完全落地

招商公司虽完成方案框架设计,但人员招聘、考核激励等核心机制仍处于论证阶段,市场化运作模式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尚未显现,专业招商团队的实战能力需加快提升。

四、下一步做法

(一)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

提速落地开工建立“签约—审批—开工—投产”全链条跟踪台账,联合规划局、行政审批局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压缩土地挂牌、规划许可等环节时限,力争下半年新签约项目开工率提升至50%以上。针对深圳海王等重点项目,成立专项服务专班,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确保年内完成土地平整及基础工程建设。

(二)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

补链强链以现有55家汽车配套企业为基础,绘制“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整车制造—物流售后”完整产业链图谱,重点瞄准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系统等上游领域,赴上海、广州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推介会3—5场。对接长三角汽车产业协会,建立“链主企业+配套企业”联动招商机制,力争引进2—3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关键环节企业,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

(三)加速市场化招商机制落地

强化团队效能尽快完成招商公司人员招聘,引入具有产业园运营、外资项目谈判经验的专业人才,建立“基础工资+绩效奖金+项目提成”的激励机制,将招商成效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制定《招商公司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年度签约额、重大项目数量等量化指标,每季度开展考核评估,动态调整招商策略,确保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四季度初见成效。


上一篇: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122号提案的答复
下一篇:
关于对政协六届四次会议123号提案的答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