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静乐示范区三大举措夯实发展根基
发布时间:2025-09-11



2025年,静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锚定“一区两园三核心”蓝图,交出高分“期中卷”。1—7月,产业项目投资3.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71%,全市农业类开发区领跑;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56个在库项目全部推进,全年19.37亿元目标可期。

一、坚持项目为王,筑牢发展基石。一是强化招商主动出击。6支小分队奔赴成都、天津、上海,与美团、重庆海特达成深度合作,新增在谈项目20个,总投资额超30亿元。示范区承诺“拿地即开工”,出让“标准地”8宗245亩,实现“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反转。二是聚力项目产业倍增。华启顺杂粮脆片、华青藜麦米加工、晋汾源酿造园三大项目同步建设,藜麦、酿造、休闲食品“三箭齐发”;晋通光伏支架落地,实现全县规上装备制造业“零的突破”;共享储能电站、天然气综合开发等新能源项目蓄势待发,预计新增投资5亿元。三是紧扣产业持续优化。主导产业量质齐升。43个村60790亩“两品一标”基地,藜麦、谷子、甜糯玉米总产量2.4万吨;农产品加工产值5.7亿元,农业总产值1.9亿元,比值2.9:1;北麦、华启顺、华青三家企业藜麦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二、聚焦营商环境,推动提质增效。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采取了“领导班子领办,全员代办”的工作模式,明确了4名领办员、27名代办员,组建了31人的“领办代办”服务团队和涉企服务专家团队,众多事项审批“即领即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4小时;二是健全要素保障环境。加大洞子头核心区基础建设力度,标准化厂房一期2.4万平方米已建成,现有4家企业入驻;总投资1.87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净化厂、供热站、水源地等基础厂(站)建设项目和总投资2.74亿元的企业办公用房、职工宿舍、人才公寓、职工医疗设施、低温仓储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主体已完工,为项目入园提供坚实保障。洞子头核心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全面谋划洞子头核心区分布式风电、屋顶光伏,年供清洁电量可达6000万千瓦时,为企业降本10%以上。三是推进惠企政策集中兑现。今年,县政府出台了《静乐县2025年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方案》(静政办发〔2025〕6号),对区内涉及藜麦、高粱、谷子种植的企业和合作社进行了奖补。年初,县财政、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发文(静财农〔2025〕13号)对华启顺、华青藜麦两家公司藜麦生产线提档升级项目各补助50万元,已帮助企业落实。

三、强化创新引领,推动成果转化。一是加强人才引领。与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藜麦研发中心,开展藜麦资源精准鉴定、品种引进筛选等课题研究,提升藜麦产业的科技含量。聘请朱波教授担任示范区顾问,并在山西财经大学校设立静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科创服务中心太原服务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藜麦高素质农民培育“万人计划”,累计培训1000人,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技能。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建设“静藜号”系列藜麦种子培育基地,开展高科技协作育种研发,建设藜麦育种日光温室基地和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基地,提高藜麦的育种和种植技术水平。三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创新理念,统筹推进抓项目、促改革、优资产、惠企业,积极配合做好“管委会+公司”改革工作。通过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截至目前,平台公司已建成厂房项目7个,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家。此外,平台公司对区内重点企业开展投资业务,同时创新投资手段,结合产业特色及发展规划,助力招商引资,做强特色产业。


上一篇:
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五寨甜糯玉米产业
下一篇:
黄海之滨起“绿潮” 如东打造零碳发展新高地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