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市县人大“得意之笔”·柳州|为城市禀赋赋能 柳州人大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5-08-31

  图片图片  柳州是广西工业的摇篮。回顾柳州百年工业史,从第一辆“柳江牌”汽车驶下生产线,到钢铁洪流支撑共和国建设,再到“柳州制造”的工程机械走向世界,汽车、钢铁、工程机械“工业老三样”,承载着几代龙城儿女的奋斗记忆,早已融入柳州的城市血脉。近年来,柳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建设制造强市,坚持依法履职,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推动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6月25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在柳州召开,专题研究柳州市债务化解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柳州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为柳州市人大常委会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履职方向。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履职效能,以人大行动助推柳州实现“经济大市挑大梁”。图片筑牢基础强化产业发展优势  工业是柳州发展的“根”和“魂”。在工业领域“挑大梁”,把高质量发展抓起来,是从根本上解决柳州债务问题,真正担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的关键所在。  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柳州肩负着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的重大使命。市人大常委会作出推动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的决议、加快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的决议,以持续监督支持推动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柳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柳工股份“三全”规划等重大产业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号召全市人大代表坚守工业本色、挺起工业脊梁、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针对柳钢扎根柳州发展开展深入研究,形成调研成果向市委报告并送市人民政府作为决策参考,积极提出建议助推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图片柳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柳钢集团冷轧厂电磁钢项目现场开展调研(资料图)  作为老工业基地,如何用好产业家底,让人工智能完美嵌入工厂车间、城市管理这些具体场景,形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是柳州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答好的考题。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人工智能+”行动,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机关人工智能培训,开展汽车产业、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凝聚智慧和力量,提出对策措施,助力柳州从“制造重镇”向“智造高地”跨越。  “柳工已走过67年的发展历程,一直在工程机械行业坚守。”自治区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津说,“近年来,柳工深入实施‘三全’规划,2024年营收创下历史新高,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5%。在加快电动化与智能化工程机械产品开发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产品竞争力。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也与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和人大代表的群策群力密不可分。”图片法治护航提供产业发展保障  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的监督审查,是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职责内容,更是抓发展、促化债的重要举措。6月30日,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查了市本级决算、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首次全口径听取市人民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为柳州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既客观指出当前存在问题,又就统筹债务化解和高质量发展、完善债务管理机制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监督动真格,问效求实效,债务化解才有真进展。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建立政府债务报告制度,完善政府债务审查方式,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实地调研全市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后续,还将对自治区支持柳州市本级一揽子化债方案、柳州市本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实施方案进行监督,支持柳州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更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凭借着酸、辣、鲜、香、烫、爽的独特风味,柳州螺蛳粉从“小米粉”变为“大产业”,圈粉无数。为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品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11月,《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正式施行。在该条例的保驾护航下,柳州螺蛳粉产业交出了亮眼答卷,2024年全产业链收入达750亿元,同比增长13.4%。  法治之力,同样显现在柳州大步迈入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的进取之路上。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智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体系,2024年8月,柳州颁布全国首部综合性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条例》,规范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和发展促进,助力柳州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2024年,柳州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60.2%和61.9%,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突破250万辆。图片柳州雒容汽车物流基地里停满即将销往全国各地的柳州产汽车(资料图)  法治沃土滋养实业根基,产业兴市成为时代强音。柳州以法定程序设立“企业日”和“工匠日”,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的日子(4月26日)定为“柳州企业日”和“柳州工匠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制定出台的全国首部荣誉展示类地方性法规——《柳州市荣誉展示规定》,正不断增强市民荣誉感和自豪感,厚植崇德向善的城市人文精神,引导全市人民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图片代表聚力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同样也是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触摸产业发展脉搏的“前沿阵地”。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各县区创新代表联络站履职模式,鱼峰区官塘工业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服务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乘用车等企业,紧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支柱产业发挥代表作用;柳南区推出“联络站+工业企业110”;柳江区探索“联络站+农文旅融合发展”;柳城县在螺蛳粉原材料主产区设立专业代表小组服务站……目前,全市有118个代表履职活动中心、103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积极活跃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最前线。广大代表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共绘发展新画卷。在2024年“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中,全市70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提出900多条服务实体经济、助推产业发展的建议。  除了长期积累下的钢铁般坚韧的工业底气,柳州还有着如同奔流不息的柳江般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刘三姐”是多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是广西民族文化的“富矿”。市人大代表围绕保护传承“刘三姐”文化、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深入调研、汇集民意,提出《关于加强“柳州鱼峰歌圩”品牌建设,推动歌仙刘三姐文化旅游的议案》。柳州市人大常委会确立议案,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歌仙刘三姐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聘请义务宣传员,探索山歌、短视频等宣传形式,推动“柳州鱼峰歌圩”成为国内颇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越唱越响亮的柳州山歌如金线穿珠,将柳州的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经济巧妙编织在一起,“以歌塑城”,谱写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绚丽华章。来源:《广西人大》2025年第8期作者:黄星伟编校:赵思华 陈玲玲 主审:孙 曦图片图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
吐鲁番市税务局:合规经营开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之门”
下一篇:
王宏林赴山东开展黄金产业考察对接工作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