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从“人海筛查”到“智慧监测” 我区用数字科技筑牢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27

  “以前查一家网店,得在美团、京东、抖音好几个平台来回切换登录,截图存证、手写记录更是少不了,一天下来眼睛都花了。”回忆起过去的网络巡查工作,区市场监管局市场所条线监管员小张仍有印象。而如今,在他的电脑屏幕上,“数字桌面系统”正跳动着各类数据,关键信息一目了然,风险线索还会自动标注提醒。这一变化,正是我区用数字科技赋能医疗器械网络监管的生动实践。

  “大海捞针”多犯难,人工巡查藏痛点

  随着在线医疗消费需求增长,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品类日益丰富,但也暗藏风险。过去,监管人员要给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体检”,全靠“人工跑腿”。小张记得,为了核查一家企业的合规情况,他得先登录企业备案的各个电商平台,在搜索框里一遍遍输入店铺名,遇到相似名称的店铺,还得逐一核对营业执照信息,有时没有备案的平台也要查,防止企业备案遗漏或是没有及时变更。

  “每家店铺都要查销售资质证明、产品备案证或注册证、宣传页内容好几项内容,每一项都要截图存证,再上传到系统里。”小张说,碰上凝胶贴敷类、医疗美容类这些重点监管的品类,商品数量多,宣传话术又复杂,一天下来最多能查十来家店,光是截图就存满好几个文件夹。更让人头疼的是“漏网之鱼”。由于平台信息更新快,人工筛查难以及时发现问题,等接到投诉再回头核查时,违规宣传页面可能已经下架,取证难成了监管痛点。“那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把监管做细,但人力精力实在有限。”

  数字系统来“搭台”,监管效率提上来

  改变始于“技术+业务”协同机制的建立。区市场监管局整合医械科、网监科、广告科专业力量,给监管工作装上了“智慧大脑”——“数字桌面系统”。打开系统,大数据抓取、智能分析、图像识别等技术开始发挥作用,就像给监管人员配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现在不用挨个平台搜店铺了,系统会根据企业备案信息,自动关联京东、淘宝、饿了么等8大主流电商平台的店铺数据,一次巡查就能把212家备案主体、1044个店铺、13898个商品信息‘一网打尽’。”执法人员小李展示着系统功能,屏幕上,资质合规性、产品合法性、宣传真实性这三大核心指标被拆解成具体数据自动筛查。

  发现风险线索的过程也变得精准高效。系统先通过“关键词筛查”锁定可疑信息,比如宣传中出现不符合备案信息的违规话术,或是产品资质展示不完整的情况,再推送给执法人员人工复核。“21条风险线索,就是这么‘筛’出来的,其中医疗器械类16条、广告类5条,未‘亮证亮照’等高发问题也被清晰标注。”小李说,相比过去的“大海捞针”,现在线索发现效率提升了不少,监管终于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驱动”的转变。

  闭环处置强规范,安全防线更牢固

  数字技术不仅让风险“看得见”,更让监管“管得好”。在“数字桌面系统”支撑下,我区构建起“线索推送—人工复核—查处整改—约谈指导”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收到系统推送的风险线索后,监管人员会建立台账,分派属地监管所实地核查。对轻微违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免罚减罚等柔性措施;对风险集中频发的,坚决立案查处。不久前,系统发现某平台店铺未规范展示医疗器械注册证,执法人员立即上门指导,企业当天就完成了整改。针对几家问题较多的企业,监管部门还开展约谈,解读《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指导企业明确责任,开展合规经营。一个月后,“回头看”再次线上复查,这些企业的合规率明显提升。

  如今,执法人员不再被重复操作占用大量时间,更多精力能投入到线索核实、企业指导等核心工作中。“数字桌面系统解放了我们的时间,也让监管更精准。”小张感慨道。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还将持续利用数字化监管工具,让“数字+监管”融合更深入。从人工筛查的繁琐到智慧监测的高效,监管方式的改变,正为我区筑牢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安全防线,也为在线新经济领域监管贡献着“杨浦智慧”。

上一篇:
江西和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再生电解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拟批准公示
下一篇:
工业统计中,企业所属分公司在统计年鉴中如何处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