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政协赣州市章贡区第六届委员会提案第2025031号关于推动城镇夜经济提档升级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8-26

  访问量: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国各地夜间经济快速发展,夜间经济的繁荣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间生活,还对消费的推动作用显著,2024年上半年,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整个营业额的一半,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3倍以上,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已达50.25万亿元。从“夜市桥边火”到“千灯夜市喧”“夜经济”的繁荣度被视作城市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也是提振居民消费、保障基本民生、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二、存在问题(一)基础设施及服务不足。一是公共交通组织不足,对游客有吸引力的景区、消费场所相对分散,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串联,尤其是对于一些夜经济圈和历史文化街区之间没有形成串联,且多数公共交通停运较早;二是大型商业综合体闭店时间大都在22:00之前,无法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娱乐消费需求,部分夜间饮食街环境脏乱差、档次低,不能吸引高层次消费者。三是公共场馆夜间开放不足。以赣州市章贡区为例,现有的赣州市博物馆新馆、福寿沟博物馆、图书馆新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规划馆等7所大型公共文化场馆,仅有福寿沟历史博物馆和图书馆新馆提供夜间服务,夜间开放率仅为28%。(二)业态布局有待加强。夜间网点规划不到位,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中,游客导向明显,对本地居民需求考虑得不够到位。夜间经营业态同质化严重,各夜间人群聚集区仍未摆脱传统夜市发展的惯性思维,大多仍以餐饮、特色小吃、购物为主,其他适合夜间消费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不足,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类产品匮乏。部分夜间出行目的地商业氛围缺乏。(三)运行监测缺乏手段。对政府而言,掌握夜间经济的发展情况是调度的基础,但目前缺乏有效手段。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运行监测没有从时间层面进行分类,无法掌握夜间消费额,不能通过直观的数据对全区夜间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实际的调度过程中,夜经济的相关数据多是依靠基层、商场主观填报,我们的夜间经济发展得怎么样,症结在哪里,缺少科学的数据评估支撑。(四)管理力量还有缺位。城区“夜经济”的发展无可避免地增加了垃圾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光污染,尤其是餐饮行业形成厨余垃圾,极易影响市容市貌。营业时间的延长直接增加了光照和噪声的时长,影响周边生活居民的正常作息时间。同时,为了鼓励地摊经济发展,区内马路市场逐渐复苏,基层综合执法队伍放管边界难以掌控,管好市容已经是力不从心,在用气安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无从下手。三、建议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夜间经济既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增加社会就业、促进消费释放。为更好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一要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建立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建立“夜间区长”“夜间片长”“夜间街长”制度。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夜间区长”,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由各镇街主要领导“夜间片长”,由各镇街分管领导担任“夜间街长”,协助“夜间区长”工作。二是完善相关数据指标监测。做好夜间经济政策的制定,关键是要掌握夜间经济的真实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安装在主要夜间经济区域的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等设备,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制作发布夜间消费热力图,强化夜间停车、公共交通、消费地图、节会活动信息调度与引导。与本地商户合作,收集夜间消费情况;与公交公司、网约车软件合作,了解居民夜间出行情况;与美团等平台公司合作,掌握居民夜间消费偏好等等,结合夜间设施数量与品质、夜间安全与环境质量、夜间文化活动数量和内容、消费者满意度等多个指标,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夜间经济的情况,形成相对科学的评判体系,进而指导相关决策。三要强化细化支持措施。制定夜间消费系列奖励方案,通过夜间经济商圈电子围栏,开展消费回馈活动。鼓励市场主体整合促销资源,创新促销方式,加大促销力度。对深夜营业的餐饮、零售、娱乐、文化等实体店铺给予一次性分档补贴,减轻商家经营负担。(二)进一步优化业态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坚持主客共享的理念,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和场景,让群众从单纯的“逛吃”到“视听”再到“体验”。一是要做好布局规划。围绕夜游、夜食、夜市、夜展、夜购、夜娱、夜演、夜读,夜宿九大方面激发夜间消费活力。在发力吸引外来游客,做好相关景区打造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本地消费人群夜间消费的挖潜。二要盘活利用辖区内资源,合理引入儿童娱乐体育设施、企业团建、城市露营等多种业态,让公园可逛、可赏、可玩;对符合条件的交通场站,小型公园等空间资源,通过投放厢(柜)式智能便利售卖设施等,提供基础消费场景;对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通过简易的改造,引入市场团队,在夜间开放,在为居民提供更多健身选择的同时,增加部分场馆收入。三要争取延长各类场馆的服务时间,让居民在夜间有更多的可“玩”之处。(三)提升夜间消费环境。一要优化夜间出行线路。调研组通过调查问卷就“您在夜间出门购物消费时,更关注哪些方面”,67.86%的受访者选择了“交通的便利性”,夜间经济发展的繁荣与否,是对一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考验。夜间经济延长了城市运转时间,适用于夜晚的公共服务、城市交通、城市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同步配套。因此,建议以各新建住宅区、成熟居民小区、商务写字楼宇区、火车站、汽车站为终端,以各大夜间经济聚集区、大型商圈、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为节点,以各夜间经济聚集区的位置为站点,设立若干条夜间经济循环公交车路线,并将运营时间延长,将夜间经济繁荣地段连接起来;将公交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充分融合起来,根据住宅区与商业区的实际距离,进行精准规划、梯次布局;在重点夜经济消费商圈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停车场18:00—次日7:30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其他类型停车场在相同时段内免费或给予停车优惠;因地制宜设置夜间动态路内停车位,对出于消费需要的临时性停车实施包容性管理。二是鼓励延长经营时间。对现有已经设立的夜市,进一步规范引导,加强环境、卫生、市场监管、技术监督、治安等方面的管理力度,杜绝欺诈、假货、服务不到位等行为,健全网络监控体系,实现夜游场所监控无死角及全覆盖,加大夜经济集聚区夜间治安巡逻力度;对目前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加以引导,可参照水南街道的治理方式,结合现实情况设立临时疏导点,对摊贩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三要丰富节庆活动。不同于日间消费,夜间消费的休闲、放松属性高,人们在节假日和周末往往有着更强烈的消费倾向,要结合不同时节开展好节假日主题活动。同时,夜间经济受气候影响较大,应抓住夏秋季两季黄金期,开展系列活动浓厚消费氛围。节庆活动的开展应有持续性、时点相对固定、扩大知晓面,在群众中形成节假日的夜章贡更精彩这样一个稳定预期。(四)培育夜间经济品牌。全力打造本地夜间经济品牌,鼓励研发适用于夜间消费的特色IP品牌活动及产品,推出一批夜游、夜食、夜市、夜展、夜购、夜娱、夜演、夜读,夜宿网红打卡地产品。一要加大宣传投入。探索“官方宣传+商媒传播”的夜间经济宣传工作模式,建立官方媒体、新闻自媒体、视频自媒体等共同组成的传播矩阵,政府主要承担宣传定调、明确品牌等责任,做好主流官方的形象定位,同时利用市场方,通过新媒体,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向本地和外地居民广泛推送和呈现更加多样的夜章贡。二要加强品牌打造。围绕本地文化特色,提出和打造本地夜经济的整体品牌形象、口号、标识等,响亮地。开展优质夜间消费服务商家评选,支持和引导自媒体加强推送宣传,挖掘更多“宝藏小店”,进一步提升具体商户的影响力。三要建立夜间旅游推介平台。梳理夜间演艺、餐饮、娱乐、运动等各方面资源,为游客和居民提供详细的旅游信息和各种游玩线路的推荐。  

上一篇:
协会开展海南核电CPIP电厂访问
下一篇:
7家山东企业入选2025年“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 入选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二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