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榆林高新区创新驱动,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26

  

  

  调试设备

  

  项目建设现场

  

  秦创原(榆林)创新促进中心

  ./W020250827304481744535.jpg

  ./W020250827304482331340.jpg

  ./W020250827304483060240.jpg

  ./W020250827304483389502.jpg

  ./W020250827304483704613.jpg -->

  装备制造产业园调试设备项目建设现场秦创原(榆林)创新促进中心

  • 金秋的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建设工地上,6000余名建设者与1000台(套)大型机械在3000多亩土地上并肩作战,奏响施工大干的交响;中化学西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技术人员正为5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项目的投料试车做最后冲刺;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厂区,二氧化碳乙烷耦合羰基一体化项目的试车工作紧锣密鼓……今年以来,榆林高新区牢牢把握“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协同发力,创新成为贯穿发展的主线,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陕北能源基地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能。项目建设筑根基 产业集群显雏形日前,走进中化学西部新材料有限公司5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项目现场,项目正在为投料试车做最后准备。总经理许海鸥介绍,该项目采用中国化学自主研发的间歇淤浆法工艺,不但是西部地区单体规模最大、产品牌号最多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更能生产出可用于高端纤维、军工、新能源等领域的产品,有效替代进口。在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另一番景象同样引人关注。依托南京乌江化工的核心技术,该公司建设的国内首套直接利用二氧化碳乙烷耦合羰基一体化项目目前进入试车阶段,年产10万吨正丙醛、正丙醇和醋酸正丙酯。这些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绿色油墨溶剂、锂电池电解液及医药原料等领域,真正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两个项目有着共同的“源头”——它们的主要生产原料乙烯,均来自园区内中国石油兰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80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这种“就近取材”的模式,正是榆林高新区产业集群效应的直观体现。作为榆横工业区的“压舱石”,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中煤陕西公司205万吨/年煤制甲醇和60万吨/年聚烯烃项目等一批龙头项目,共同构成了年产480万吨基础化学品的大型煤化工产业集群。以此为依托,榆林高新区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相继落地,逐渐形成纵向关联、横向耦合、上下游协作配套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榆林作为我国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之一,4套煤(甲醇)制烯烃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会副产大量碳四和混合碳五。如何让这些“边角料”变废为宝?陕西探微日新化工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今年3月,该公司建成投产的国内首个5万吨/年煤制烯烃副产碳五深加工产业化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每年可产出1.9万吨甲基叔戊基醚、1万吨异戊烯、2000吨甲基叔丁基酮等产品,而原料正是附近中煤陕西公司煤制烯烃装置副产的碳五。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的产业链延伸同样值得关注。依托年产甲醇60万吨、醋酸40万吨等项目,该公司正统筹规划下游产业链:总投资110亿元的甲醇制乙醇及乙醇醋酸下游产品项目,通过原料保障“补链”、横向拓展“强链”、精深加工“延链”,全力打造煤基高端精细煤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目前,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项目已进入土建工程收尾、设备安装阶段,预计12月底投料试车。一组数据见证着园区的发展活力:今年,榆林高新区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8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9个,年度计划投资91亿元;前6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17.6%。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根,为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招商引资拓新路 精准施策结硕果今年5月,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举行。榆林高新区携优质项目高调亮相,与各地客商深入座谈、共商合作,最终成功签约41个项目,引资额达217.78亿元,涵盖精细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榆林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精准发力。今年以来,该区坚持统筹推动、强化举措、优化环境、广辟渠道,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榆林高新区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分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开展外出招商10批次,先后在西安、淄博举办专场推介会,精准对接了一批优质项目,以顶层推动为招商引资“破冰领航”。同时,依托中煤、兰石化等龙头企业的主副产品及需求,精心绘制产业链招商图,精准招引上下游填补环节项目。目前,已储备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并成功签约落地兰州翔鑫年产5万吨1-丁烯、洪宇环保10万吨醋酸酯等4个项目。以商招商则充分发挥了现有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年以来,榆林高新区依托园区原料、配套、产业基础等优势,重点围绕已投产和在建项目开展以商招商,储备了10余个二期项目,乌江化工5万吨/年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项目也成功签约落地。金融招商为招商引资增添新动力。该区借助市级产业引导基金,发挥“管委会+公司”模式的灵活招商作用,通过“平台公司+基金+担保”,以及设立1.1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融资担保资金池等方式,以投代招,储备了8个装备制造项目。在对外开放方面,榆林高新区持续加强国际招商和外企经贸交流合作,推动青岛恒科新材料、睿沃特香港物流等7个外资项目落地建设。同时,积极走出国门,赴德国、西班牙、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开展国际招商活动,并首次自主举办德国招商推介会,促成陕西氢翌与德国SPS公司成功签订合作协议,为园区发展注入国际元素。闲置资源盘活式招商则实现了“变废为宝”。该区通过盘活装备制造园区的空闲土地和厂房,成功招引落地华电新型高端矿用产品研发基地二期、陕西晟利睿莱物流基地等高端智能制造和延链补链项目,让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生机。科技创新强引擎 成果转化促升级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榆林高新区践行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努力。今年以来,榆林高新区成立项目落地服务保障专班,主动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审批备案等前期手续,将“企业跑部门”转变为“部门进企业”,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大幅缩短了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及完成验收的时间,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科技创新领域,榆林高新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园区出台《榆林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等政策,兑现奖补资金2147.43万元,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登记技术合同57项,完成技术交易总额1亿元;依托龙头企业,加快推动秦创原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依托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探索布局一批产业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征集“揭榜挂帅”关键技术,布局政产学研联动项目,推荐申报榆林市“科技之光”人才项目27项。此外,依托化工原材料的集群优势,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推动煤化工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着力打造高端聚烯烃材料、通用塑料、可降解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5条产业链。目前,已有30多个项目在该产业园落地,一批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项目正加快建设。作为陕西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创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该区还拥有榆横综合中试示范基地,一批科研及中试项目在此加快推进,形成了集技术研发、中试试验、产业化发展为一体的良好发展格局。在榆横综合中试示范基地,一期工程的10座甲类标准化厂房及综合楼、科研楼已建成,吸引了国内10多个中试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入驻。其中,千吨级乙醇制乙烯、煤基乙醇和苯制乙苯等中试项目近期已顺利投料运行。今年1月,150吨/年氢化镁中试产线在该基地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产出首批合格产品。这是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吨级氢化镁储氢材料中试产线,也是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运行后首个开展中试及示范试验的项目,标志着我国氢能储运技术及关键材料制备取得重大突破。6月,榆林国重煤化工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第一阶段)中试项目开工。该项目利用煤液化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新技术,开展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迭代升级和费托合成下游产品技术的中试验证,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工业化应用的核心技术成果。从传统的能源之城到崛起的科创之城,榆林高新区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零碳试点探路径 绿色发展谱新篇2023年9月公布的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名单里,榆林高新区成为榆林唯一的低碳近零碳试点园区。以此为契机,该区坚持“以氢换煤、绿氢消碳”理念,布局以绿氨、绿醇等绿氢化工为主、煤化工灰氢替代为辅的低碳近零碳产业示范,扎实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开拓“绿氢+二氧化碳+化工”耦合发展新赛道,积极探索煤化工产业低碳化发展新路径。榆林不仅矿产资源丰富,风电、光伏发电及工业副产氢规模也十分可观,具备发展氢能全产业链的巨大潜力。仅兰州石化榆林化工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每年副产的氢气就达7万吨。榆林高新区敏锐抢抓氢能产业“风口”,依托工业副产的蓝氢和新能源制取的绿氢,不断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全力构建氢能制、储、运和燃料电池全产业链,致力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氢谷。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陕西省国资委与榆林市政府联合国企组建的首个氢能产业平台。今年,该公司启动榆林零碳产业园氢能(制氢)示范项目,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绿氢1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计划今年12月竣工投产,可年产绿氢3000吨,将大规模应用于煤化工项目。在中煤陕西公司厂区东侧,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榆林城投佰盛有限公司100万吨/年二氧化碳利用项目备受关注。目前,该项目一期50万吨/年工程已建成投产,利用中煤陕西低温甲醇洗脱碳装置排放的工业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生产的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油田驱油和工业领域。根据榆林高新区刚刚公布的《低碳近零碳园区试点示范建设中期评估报告》,2024年园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为4.32吨二氧化碳/万元,较2020年下降34.35%。从示范建设方案中期进展来看,设置的28项主要指标中,8项指标已超过或达到时序进度要求,占指标总数的29%。其中,制度体系、碳排放指标好于预期,能源、建筑、交通、绿地、资源环境类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符合预期。榆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军表示,下一步,榆林高新区将以做强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做大能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做深氢能全产业链、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一区多园”空间布局,形成创新、产业双核带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上一篇:
    全省首个,专注低空安全研究合肥市低空安全实验室揭牌
    下一篇:
    刘晓军与太平洋建设集团有关负责人座谈 洽谈政企合作事宜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