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0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8-24

  

  分享到-倪明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标准建设“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的提案》(第4102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7月29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一)空间规划及产业协同一是优化整体空间规划。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位于南沙区北部东涌镇的庆盛枢纽区块,与海鸥岛隔水相望(沙湾水道)。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在2023年10月编制了《粤港深度合作园(庆盛枢纽区块(DC0301-DC0304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规划提出庆盛枢纽区块整体规划定位为“粤港枢纽·创新城区”,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庆盛枢纽站为锚点通过大学活力轴、创新功能生长轴、景观提升生长带“两轴一带”串联三个枢纽节点,构建“北研、南创、西城、东产、中核”的规划布局。其中“北研”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作为核心,配套粤港澳科教联合创新区及国际人才社区,形成创新链条完善的科学研发中心。“西城”以嘉学路-创智路轴线带动西部片区,集中布局具有港式特色的居住社区,形成港式国际社区。二是发挥产业协同作用。在庆盛片区集中布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集群,打造穗港科技产业创新合作区。产业联盟方面,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华为、港澳及国际知名机构,成立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整合国际、港澳及内地科研机构的技术资源,聚焦技术攻关、产业集聚、生态构建3大核心任务,重点突破大模型训练、智能芯片、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入驻,全面推动南沙人工智能产业升级。建设核心载体方面,庆盛人工智能孵化器“中铁AI汇”于2024年11月通过联合验收,作为《南沙方案》首批开工项目,已建成6栋产业研发及孵化塔楼,集成全周期孵化平台与商务办公功能,为青年创业和AI企业提供技术转化与市场推广支持。同时,越秀iPARK粤港智谷已吸引180家企业入驻,成为AI企业集聚核心区。技术突破方面,工业AI科技企业蘑菇物联将全国唯一总部落地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依托自主研发的通用工业设备AI大模型“灵知AI”,为美的、广汽本田等1600家工业企业提供节能降碳解决方案,累计节省工业用电18亿度。  (二)科创产业园区建设一是高标准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支持更多成果落地转化。2024年10月,广州市科技局、南沙区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订共建协议,建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入驻企业(项目)32家,使用办公面积超过6600平方米,入驻企业带动就业人数87人。在营收方面,基地入驻企业2024年营收超过1500万元。在融资方面,燎疆科技、凯佳光科、智科自动化在入驻后分别实现融资200万、1000万及1600万元。在项目获奖方面,广州智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获得2024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暨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广州赛冠军。二是依托港科大(广州)低空经济研究院,在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东部创新翼共建“大湾区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创新中心”,整合风洞试验平台、航电实验室等资源,聚焦氢燃料电池无人机、智能调度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例如,研究院研发的氢燃料无人机续航力达到同等质量锂电池无人机的2-3倍,这一突破显著解决了传统锂电池在长航时任务中的瓶颈,尤其适用于物流、巡检等需长时间作业的场景,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同时,联合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等机构,建立无人体系标准研究中心,推动粤港澳低空飞行标准协同制定。  (三)创投生态系统建设  南沙区正在逐步建立创投基金生态体系。一是依托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500亿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和500亿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落地南沙,积极吸引优质资本参与,共同打造万亿规模的产业母子基金群。二是设立20亿规模的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航天航空等南沙区战略性产业领域,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发展周期的创投类与天使类子基金群。三是形成支持港科大(广州)项目的基金群,已与广州产投合作设立10亿元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与粤科风投、哇牛投资、中企联创、道格资本、琢石投资等投资机构合作成立直投基金,签约总规模已达14亿元,重点支持港科大(广州)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四是设立首支由南沙区国企与香港投资团队强强联合设立的科创投资基金——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主要投资香港高校科技创新项目、高校师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国内外的科技创新项目。  (四)创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规划以“人本”原则聚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营造增强粤港居民认同的宜居宜业环境。周边引进及建成项目共14个,代表性项目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新鸿基轨道枢纽综合体、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港式社区一期、开建创新中心等,其中港科大(广州)、民心子弟学校已落实运营,新鸿基枢纽、越秀创新基地等项目加速建设。在交通方面,当前已接入广深港高铁及地铁4号线,设庆盛高铁站、庆盛地铁站、东涌地铁站实现区域联通。在教育方面,除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外,片区所属镇街还有6所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公办学校5所,民办学校1所。同时正在规划建设更多幼儿园、小学、中学,以提升片区系统教育质量。在医疗方面,规划建设国际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同时结合其他社区公服配套,布置规划多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健康中心(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极大满足区块居住工作的人群生活需求。在社区环境方面,滨水地带设计引入香港GIC(政府/机构/社区用地)。GIC混合社区会堂、体育运动、健康中心、社会福利、行政服务等功能形成港人熟悉的垂直邻里中心。在商业配套方面,创新区配套赋能产业升级打造“15分钟港式生活圈”,积极推进港式生活宜居场景落地。建成共享餐厅、园区图书馆、快递驿站、临时停车场等便民设施,米其林西餐厅、“图南式街区”已投入运营,稳步推进“iPARK粤港云谷”主题街区建设,招商率达70%。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高标准建设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是落实《南沙方案》、深化粤港澳科创协同的核心战略支点,对服务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具有全局意义。创新区承载“港澳技术、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的跨境创新链,是打通粤港澳三地科研要素流动的关键枢纽。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创新区发展。充分发挥南沙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园区开发指挥部作用,由南沙区委书记亲自牵头,指挥部整合科技、规划、产业、交通等多部门资源,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跨部门协同,向创新区注入更多科创资源,提升创新区城市品质。下一阶段,南沙区将会同战略规划、创新创业、未来产业、科创金融等领域专家,推动创新区的战略咨询、规划制订、项目指导、政策制定等工作。二是加速载体建设,开放更多科创场景。加快越秀云谷、南沙开建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的建设,新增产业载体,重点承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项目。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新增孵化空间1万平方米,引入30个科创团队,强化“港澳成果+南沙转化”的生态链条。加快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大湾区成果转化路演中心,强化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争取在创新区优先开放无人机物流配送、智慧交通管理、低碳建筑三大政府主导场景,链接明珠湾全域无人体系示范区,吸引企业技术落地验证。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景观。南沙区对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尤其是港式国际社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对庆盛高铁站进行改造,提升城市绿地系统,播撒草籽花籽,更换补充灌木,提升城市景观。同时增设门户构筑物、地面指引标识、城市家具、智慧路灯、公交站候车亭、标识牌等附属市政设施。四是优化人才服务,强化城市吸引力。落实南沙区“青出于南”英才汇聚行动计划,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健康医疗、配偶就业、文化商业等方面提供优质配套,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创新区的便利化和国际化程度,营造宜居宜业环境留住人才。打造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建设国际人才公寓、图书馆、展览厅等公共配套设施,衔接“图南港式街区”“iPARK港汇坊”等生活圈,提升片区科创氛围及宜居性。  以上内容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函达。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2025年8月22日发布

  

上一篇:
喜报华能新能源公司参加第二届光伏职业技能竞赛斩获佳绩
下一篇:
雅安市名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事务中心关于解除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征询异议的通告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