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四川羽佳模塑的创业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18

  

  工厂发货区里,一天十几趟物流车来来往往,循环发往外地,产品还随着整车出口到法国、越南等国家……谁能想到,当年跟随韩国现代汽车落户资阳,主要给商用车配套生产零部件的四川羽佳模塑有限公司,如今手里攥着30多项专利,成了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阳高新区的一片荒地上,羽佳模塑扎根12年,从5个人的小团队“长”成了横跨汽车零部件多品类、产品卖到国内外的产业龙头,从当初靠货车跑业务的“新兵”,到敢吞下韩资企业的“行业黑马”,这家企业在成渝汽车产业带的版图上,稳稳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路,从追着跑、齐头赶,到如今领着跑,每道辙痕都能触摸到坚韧跳动的脉搏。追着跑用“腿”跑出实底子从“新兵”到稳占市场生产车间里,一块发亮的耐磨地板成了老员工们的“打卡点”。“这是2013年最早的那5人团队磨出来的。”总经理翟继勇蹲下身,指尖划过地面深浅不一的纹路。那年他23岁。为给四川现代汽车做配套,他带着四个伙伴从江苏来到资阳高新区,落户时眼前还是片荒地,几个人在工地上守了整整7个月才把工厂建起来。之后就在这刚建成的毛坯车间里,他们用最“笨”的办法敲开了市场大门——连续三天三夜守在注塑机旁,眼睛熬得通红,反复调试参数、模具,直到做出符合四川现代商用车标准的保险杠样品。“那时候有人说,资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刚起步,本地没成熟的产业链,连像样的配套工厂都少见,这样的地方搞汽车零部件,难成气候。”翟继勇的办公桌上,一本翻得卷边的成渝地图记录着最初的闯荡:密密麻麻的钢笔字圈点出跑过的车企配套厂。那会儿团队开着二手货车跑业务,常常是一早出门,天黑才回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羽佳模塑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今年,羽佳模塑投资数百万元购置新设备,完成了又一轮设备升级,注塑车间里新添的五轴机械手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精准地对产品进行削胶口切割,极大提升了生产精度与效率。近年来,陆续引入的先进设备让车间产能稳步提升,凭借设备升级带来的效率与质量优势,羽佳模塑在与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成渝一带汽车产业早有根基,老牌厂子多,我们新来的要在这儿争口饭吃,不拿出点死磕到底的劲,怕是连门都摸不着。”就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他们在成渝汽车产业带里硬生生闯开一条路。沿海企业要三四天的改型需求,他们24小时就能拿出方案。大城市同行成本压不下来,他们凭借资阳的地利,价格上更有底气……随着资阳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本地汽车产业持续壮大、产业链配套愈发完善,也为企业增添了新助力,不仅让供应链响应加快,对接成渝车企也更便捷。凭借这些优势,羽佳模塑的客户体量不断增长。仅仅头五年,客户就拓展了蔚来、吉利、华晨、雪铁龙等,销售额几乎每年翻一番,在行业里稳稳站住了脚。如今,公司给小米、奔驰、特斯拉、领克、比亚迪等12家知名汽车品牌长期供货,其中,成都沃尔沃工厂的XC60系列,每个月要供8000到9000台套零部件,吉利星愿系列月订单量约2万台套。势头还在往上走,今年8月,订单量同比又涨了约25%。齐头赶以智谋整合资源从“单品类”到串起产业链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单一的保险杠生产已跟不上主机厂的配套需求。翟继勇站在车间的规划图前盘算:“要想接住更大的单子,就得努力把产业链补全。”收购,成了最直接的路径。2017年,刚收购韩资企业韩一内饰的车间里,常能看到有趣的场景:按照原企业保留的老习惯,需要拿着游标卡尺逐件检查零件,确保符合“0.1毫米误差”标准,而新的团队则使用现代化的三坐标测量仪,不仅测量精度更高,效率也变得更高。这样的默契来之不易。收购初期,车间里几乎天天“开战”:原班的汽车内饰“老把式”梗着脖子认死理“老标准动不得”,新团队则觉得“时代不一样了,老规矩也得跟着变”。一方想优化老流程,另一方又急得直拍桌子“怕砸了吃饭的招牌”。翟继勇看在眼里,干脆在车间摆了张桌子,就叫“吵架桌”,放话“吵归吵,吵完必须拿出个解决办法”。三个月后,变化慢慢显现出来了。原来的精密标准没丢,新的灵活法子也用上了,两样一合,活儿做得又快又准,真就跑出了“1+1>2”的效果。这样的磨合让羽佳模塑尝到了甜头,不仅吸收了精密的制造技术,还融入了本土灵活的管理经验。2021年,企业乘势而上,完成对四川利原座椅的收购。这家从事汽车座椅及零部件研发、制造与销售的企业,手里握着CCC认证等多项资质,正好让羽佳模塑的业务从保险杠等注塑件,延伸到了汽车座椅领域。收购完成后,羽佳模塑当年就新增了约1000万元的订单,进一步实现了从单一品类到多品类配套的跨越。技术与资源的叠加效应持续释放。如今的羽佳模塑,产品已拓展到汽车座椅、智能座舱等全品类,去年以来新增多项专利,既有巩固加工环节的技术优势,也包含高附加值的智能装备与材料创新。其中,“轻量化环保注塑材料技术”通过工程研究中心转化落地,成为抢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直接拿下东风神龙的年度大单。同时,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产品种类扩充至5大系列300多个品类,一条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已然成形。领着跑用“新”破解“卡脖子”难题从小城“链主”迈向全球新员工入职第一课,总会被带去看两个“传家宝”,一台是多年前的老注塑机,机身磨得发亮;另一台就是企业自研的“1号机器人”。“这两样东西,藏着我们变成‘链主’的密码。”翟继勇说。在组装车间的显眼位置,“1号机器人”正忙碌着。两个银色焊接头在机械臂末端灵活切换,蓝光闪烁间,汽车C柱上饰板的焊点精准落成。“50多秒就能焊完一块,比以前老师傅的速度还高五成。”在厂里干了五六年的工人王显英竖起大拇指,“以前我们车间里最多时有40多号人,光焊接就忙得胳膊酸,现在有了机器人,8个人搭把手辅助上料、质检,产能肉眼可见地往上蹿。”技术创新的脚步不止于此。在羽佳模塑的研发部门里,灯光经常彻夜通明。技术团队围绕新型注塑材料与工艺激烈讨论,这正是企业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技术迭代,破解海外市场准入“卡脖子”难题的关键。翟继勇说:“针对欧美市场对环保和精度的高要求,我们研发了全新的环保型高精度零部件,在材料和工艺上实现了多重突破。”公司展厅里陈列的轻量化环保材料,采用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结合改性钙矾石增强技术,通过了欧盟环保标准认证,完全符合REACH法规要求。针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开发的环保注塑材料,更能让零件减重20%、有害物质排放降低50%。这些创新不仅精准匹配了国际市场的环保标准,产品精度也跃升至行业顶尖水平,打破了高端材料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凭借技术创新成果,羽佳模塑积极亮相知名车展和汽车零部件展会,如“第十届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2024中国(成都)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等。展会上,羽佳模塑的新型智能座舱内饰和高精度零部件吸引了众多国际车企目光,当场就收获了意向订单。一位来自德国的采购商竖起大拇指:“技术硬,质量好,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如今,羽佳模塑的产品正走进越来越多国家,不仅成为大众、宝马等国际车企的供应商,还收获了海外市场的持续好评。用户反馈产品“稳定性强、适配性高”,市场订单量也实现了每年稳定增长,小城“链主”正稳步迈向全球。在羽佳模塑的厂区里,一张合影总是引人驻足。照片里,老工人和新员工搂着肩膀笑得格外真切。照片外,不远处的生产线上,刚下线的汽车配件正等着发往各地。这笑容与生产线叠在一处,便道出了最实在的答案:这家在川中小城扎根的企业,从来没停下前行的脚步,它每一道车辙里,都藏着把“小城的踏实和世界的标准”拧成一股绳的韧劲。(全媒体记者郭菁)

  

上一篇:
赵浩宇会见京东方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艺云科技董事长姚项军一行
下一篇:
公铁联运跑出巴州快递运输“加速度”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