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拓展“两山”转化路径加快提升低碳发展“含绿量”——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5-08-14



±800千伏昆柳龙直流输电线路矗立在云南海拔3000多米的绿色山峦上。 杨兵 摄

  时间的如椽巨笔,绘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画卷。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彼时,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快速增长,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72.4%,新能源装机仍处于零星试点阶段。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年送电量仅为535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约40%。

  此后20年间,“两山”理念如春风化雨,润泽神州大地,引领人们重新审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两山”理念先后写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和党章,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意义重大而深远。20年后,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年送电量跃升至2384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超66%,达世界同等规模电网领先水平;新能源装机突破2亿千瓦,稳居第一大电源。

  时间镌刻着南方区域能源电力发展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变迁,在回望时更见清晰的脉络。一个个数字背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诉说着20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的躬耕实践:发挥电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核心平台作用,在供给侧支撑大规模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在消费侧服务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服务“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绿电赋能 谱写美丽中国的电网新篇

  万里山河,“风光”正好。

  在这片100万平方公里供电面积的土地上,2.73亿供电人口、1.2亿户供电用户,见证南方电网公司践行“两山”理念,围绕“绿”字谋发展,努力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支撑性力量的不懈努力。

  20年来,大电网建设牵起东西两翼,为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融入全国电力生产力布局,建设全球装备最先进、科技含量最高的大电网,既是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的应有之义,也是基于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的全局考量。南方电网公司2009年投运世界首个±800千伏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2018年全面投运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2020年投运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创下19项世界第一。此外,广东目标网架、闽粤联网等重大工程投产,藏粤直流工程开工在即……畅通“大动脉”,改善“微循环”,大电网的“四梁八柱”日趋完善,柔性互联、开放互济的主网架加速形成,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为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年来,清洁能源接入大电网,推动绿电成主流——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20年间,南方电网公司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世界同等规模电网领先水平,新能源成为新增装机绝对主力,西电东送累计输送水电等清洁能源占比约80%,清洁电源供给格局基本形成,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实现跃升,各级各类电力示范区已成燎原之势……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全域推进,以绿电重塑能源版图,构建绿色能源枢纽网,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绿电方案”。

  20年来,南方电网公司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索电网生态保护新路径——

  广东海龟湾保持养殖水温26℃的电力守护,护航我国攻克海龟人工繁育技术难关;云南“电网护象员”悉心守护象群北迁南返;广西红树林白鹭保护队连续10余年开展垃圾清理、鸟巢维护、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海南电力工人在铁塔顶端为鸟类搭建了3000多个新家……南方电网公司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于电网建设运行全过程,演绎着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两化促两型 数智加持“捕风追光”提质增效

  如何做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篇大文章“两山”理念破除了竭泽而渔的发展桎梏,开创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当数字浪潮与绿色革命相遇,南方电网公司从“两山”理念汲取智慧,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让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插上智慧的翅膀。

  清洁能源消纳算力充沛——

  云南大理,天峰山风电场的309.25兆瓦新能源送往云南省内及粤港澳大湾区仅需20秒,相比于此前需超过3小时才能完成的潮流计算、分析、校核全过程,效率提升超百倍。不仅如此,作为全球首款电力系统智能仿真专业大模型,南方电网公司自研的“大瓦特·驭电”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全年至少8760个运行方式的仿真计算,曾荣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借助“算力引擎”起跳,依托智能调度系统实现“风光水”多能互补,实现每一度绿电“颗粒归仓”,AI让新能源调控更“聪明”,昭示着新能源消纳的光明前景。

  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广东广州,设备的电鸿化让台区实现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以及光、储协调控制,光伏消纳能力的协同优化及台区的电量平衡和自治水到渠成。海南三沙,我国首个离岸海岛智能微电网为发展海岛经济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贵州毕节,新能源风机凝冻预警平台让新能源和储能设备无惧低温凝冻——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样板间”多种多样,绿色转型蒸蒸日上。

  绿电消纳新模式不断涌现——2021年9月,南方区域绿电交易试点启动,拉开全国绿电绿证规模交易序幕。2024年,南方区域绿电绿证交易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倍,实现绿电绿证市场规模、机制“双突破”。此外,南方电网公司还在深圳设置全国首个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实体机构,可调能力已超100万千瓦,最快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成为电力供需平衡的“灵活调节器”——从物理电网到数字电网,从传输通道到价值枢纽,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实践,正在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中国方案提供生动注脚。

 碳迹可寻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两山”理念从生态维度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提供了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滋养,南方电网公司深刻把握“两山”理念内涵,深度融入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勇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锚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好电网企业的战略支撑作用,先后印发涉碳业务发展工作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对公司涉碳业务发展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引领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串足迹,映见初心。在广东,南方电网公司全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再造一个新广东”“百千万工程”等部署实施;在广西支撑北部湾经济区、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与东盟国家开放合作;在云南、海南聚焦西电东送、南电北送战略互动,支撑绿美云南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在贵州突出西电东送、“东数西算”战略融合。2024年,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达1.7万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幅超30%。南方五省区的热土上,高质量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可靠电力服务经济发展的动能愈发强劲。

  一片红火,昭示信心。以珠三角城市为例,广州南沙智能制造基地获零碳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双零”认证,屋顶光伏满足园区20%用电;佛山、珠海等地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与园区,以低碳优势培育出在国际市场具备强竞争力的产品线。清洁能源替代助力企业打造产业生态化模式,将“绿色成本”转化为国际市场“绿色溢价”,离不开电网企业的给力支持。南方电网单位售电量化石能耗从2010年的210克标准煤/千瓦时降至2024年的116.15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幅达44.7%,推动电力生产更清洁高效。此外,2025年一季度绿色金融完成172.18亿元,同比增长30.47%,完成年度目标37.59%,跑出绿色金融发展“加速度”。

  为人民谋幸福,重塑城乡发展新模式——

  依托绿电,广东广州港南沙码头大力推进电能替代,龙门吊设备能耗下降56%,年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约6600万元;广东江门,每天2万多台电视机在“零碳工厂”诞生;广西桂林漓江1200艘竹筏实现“油改电”,每年充换电量可达25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2492.5吨;云南昆明,“低碳牛”“零碳奶”环保又健康……从东南沿海到西南内陆,在绿电的支持下,工业、建筑等领域“新电气化”进程及电能替代技术推广不断提速,绿色用能新风尚加速形成。

  全面开花,推动生活方式全面转型——

  南方五省区建成充电桩超10万支,在全国率先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深圳以1057座超充站、48.7万个充电桩织就密集充电网。广州710座充电站实现100%绿电充电,预计推动绿电消费近4500万千瓦时。兼具电计量和碳计量功能的电碳表,让碳排放“看得见”“量得准”。广东清远新马村,家家户户的光伏屋顶折射出熠熠光辉,近零碳的新型农村电网保障村民和游客尽享绿色生活……随着南方电网的绿色底色越擦越亮,从繁华都市到美丽乡村,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消费结构与模式趋于低碳化,新时代绿色消费群体加速形成,一幅幅山与水、人与城和谐交融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江水浩荡,时代潮涌。初心如磐,答卷常新。立足新起点,只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进一步把握能源转型大势和电力发展机遇,加快实施“两化促两型”,厚植绿色普遍形态,推动技术、产业、市场、机制等变革,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当好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支撑性力量。

  南网报记者 刘洋洋 通讯员 高红亮 刘年


上一篇:
2025年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示(1月~7月)
下一篇:
揭阳产业园6家企业入选“揭阳市工业企业50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