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陕建控股】亮相浐灞的“钢铁小虎队”——陕建九建集团首组建设机器人扫描
发布时间:2025-08-12



盛夏的西安浐灞生态区,中午时分烈日炙烤大地,多数工地停了工,工人们都在休息纳凉。而在陕建九建集团承建的浐灞第四学校施工现场,一群特殊的“工人”仍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不停。原来,这是一批外墙喷涂机器人,正在高空伸展着机械臂,轻松纾解着异形墙面的喷涂难题;而地面整平机器人则像一位严谨的“测绘师”,以毫米级精度为大面积地面整平……这支新奇的“钢铁小虎队”,正在用科技“绝招”重新定义建筑施工的方式。

西安市浐灞第四学校项目包括4栋综合教学楼、食堂、风雨操场及地下车库等施工任务。今年初夏,这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工人”:由外墙喷涂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和测量机器人组成的智能施工“天团”,在学校工地上集体亮了相。

“以前高空喷涂作业得搭脚手架,一个工人每天最多能干30平方米。现在机器人单班就能干90平方米,还不用担心中暑和坠落风险。”一名项目管理人员坐在电脑前笑着说道,他正通过监控屏远程观察机器人作业,“过去的‘操作者’如今变成了‘指挥官’,效率和安全都翻了番。”

连日来的持续高温,对项目进度和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外墙作业时热浪阵阵,人工作业必须避开高温时段,不然施工时眼睛几乎都无法睁开,安全也无法保证。一次,项目施工班组长老李突然接到紧急通知:为不影响后续玻璃安装,教学楼东侧飘窗的喷涂工序必须当天完成。

“日头正毒的时候,咱们的工人根本不敢上吊篮,太容易中暑了。晚上加班的话,现场照明度又不好,如果有弧形拐角还容易出现涂料堆积,很容易造成返工。”老李正犯愁时,外墙喷涂机器人已被调度到作业点。操作员小王手持平板、手指翻飞,迅速导入飘窗三维模型,机器人立刻“读”懂了要求,灵活转动着机械臂,自动调整涂料雾化颗粒大小,将需修补的“死角”依次补好,仅一次喷涂就达到了镜面效果。太阳落山之前,机器人顺利完成了最后一块墙面的喷涂,经检验,所有弧形面厚度误差全在0.5毫米内,效率和精度令人惊叹。

同样令人叹服的还有测量机器人的“火眼金睛”。它搭载的AI图像识别算法,能在2分钟内完成教室墙面垂直度、地面平整度、天花标高的全项检测,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形成三维模型。“过去3个工人测一个房间需要半小时,现在机器人单兵作战,效率一下子就提升2—3倍,还能避免人为读数的误差。” 项目质量负责人介绍道。这项技术让隐蔽工程验收从“纸质记录”升级为“数字留痕”,为后续运维埋下“智能伏笔”。

机器人不是简单地替代人工,而是重构了施工逻辑,其“人机协同”的新型施工模式成为常态:工人只需用平板电脑设定作业参数,机器人就会自主完成重复性高、危险性大的工序。遇到复杂情况时,工人通过远程操控介入调整。这种“人类智慧+机器精度”的组合,不仅让施工效率大幅提升,也让安全性显著增强,从源头降低了安全事故风险。

实测数据再次印证了智能建造的力量。施工测评报告显示:外墙喷涂机器人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色差统一度达95%以上;地面整平机器人在复杂区域的作业效率比人工提升了50%,平整度合格率更高;室内喷涂机器人通过高压无气喷涂系统,使天花板与墙面的边角覆盖率提升至100%,涂料利用率提高20%,每年可少用近10吨涂料!

近日该项目举办智能建造机器人观摩会,迎来陕西省建筑节能协会、西安理工大学等行业专家学者现场观摩,对机器人协同作业的高效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夕阳为教学楼镀上金边,外墙喷涂机器人仍在忙碌着——这场盛夏的“行业未来式”赋能探索,正在陕建九建集团紧锣密鼓地进行。未来,集团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构建“智能装备+数字平台+产业工人”的协同体系,提效降本、精细化管理,让智慧建造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硬核动能”。


上一篇:
四子王旗:农业社会化服务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篇:
滇中新区 三大科创平台揭牌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