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全国首开“百万科技重奖”先河 青年才俊共赴珠海科创“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5-08-11



  “五湖四海先来珠海”“新来珠青年人才住房‘一免两减’”“给予创新创业团队最高1亿元资助”……今年以来,珠海响亮的招才口号和引才政策频频“刷屏”,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共赴湾区的“星辰大海”。

  从上世纪90年代的“百万科技重奖”,到今年以来大力推进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珠海这座承载着改革开放基因的城市,以人才为笔、创新为墨,让人才成为推动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智力引擎。

  1992年,在珠海发生的一件事轰动了全国。这年3月9日,珠海举行首届“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会”。当迟斌元、沈定兴、徐庆中接过获奖证书和汽车、房子的钥匙时,珠海成为全国瞩目的“顶流”。

  原珠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卓家伦参与了筹备这届奖励大会。“宣布奖金金额,全场都沸腾了,欢呼声、掌声久久不停。”卓家伦至今难忘。

  彼时,年轻的珠海经济特区正迈入高速发展期,急需人才支撑。科技重奖如一声春雷,激发了无数科研人员的热情。“珠海科技重奖功载史册,关键是它为珠海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诠释了珠海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卓家伦表示。

  开创这一“先河”后,珠海逐步由一个科技人员奇缺的边陲小县,成为海内外科技人才的向往之地。据不完全统计,仅1992年珠海就引进了科技型企业28家,总投资6亿元;收到了1000多封海内外信函,其中500多封来自海外留学生。

  “长沙伢子”董凡就是其中一员。一次偶然机遇,他踏入医疗领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锐意进取,带领团队将濒临破产的小厂打造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更缔造了中国首家以血液净化产品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代的机遇与个人的胆识在这里交集碰撞,诞生出一个个人与城相互成就的动人故事,也孕育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珠海的探索不止于此:1999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珠海市技术入股与提成条例》,首次将技术入股写进地方法规;2013年出台中国首部人才开发促进条例《珠海经济特区人才开发促进条例》,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明确人才开发财政资金的科学投入和增长机制。

  近年来,珠海通过特区立法修订《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出台双“1号文”及相关文件(《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和《珠海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推动出台《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进一步完善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2020年5月启动“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斥资百万元奖励创新人才或团队项目。

  求伯君、雷军、董明珠从这里昂首起步,格力电器、纳思达、丽珠、云洲智能在这里奋楫争先,如今,珠海以千亿级产业集群会聚人才、以重大发展平台留住人才,越来越多大湾区青年在这里创新创业,成就了珠海创新前行的光荣与梦想。

  筑梦新未来,珠海更开放。珠海全力践行“城市对人才更友好,人才在城市更有为”的理念,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吸引八方英才,截至目前已会聚各类人才超90万,获评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竞逐新赛道,珠海更有为。如今,珠海“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建设在全国占得先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依托珠海丰富的应用场景加速集聚成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一个科技人员奇缺的边陲小县,成为海内外科技人才的向往之地,珠海的“逆袭”故事,生动诠释了改革是“动力源”,人才是“加速器”。

  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腾飞,更是城市精神的革新。“百万科技重奖”的一声惊雷,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历久弥新。

  如今,珠海再出新招:推出新来珠青年人才住房“一免两减”政策措施,三年内将储备不少于3.6万套专用房源,为创业青年提供200平方米、精装修、每年仅收1元租金的“1元创业空间”,提供最高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给予最高1亿元的创新创业团队资助。让青年人“居住无忧”“创业无忧”“成家无忧”,是珠海对青年奋进者的承诺,也是这座特区城市强大的决心。

  改革春风拂面,人才如潮涌至,期待珠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开放包容之姿,筑梦未来之城,书写更多人与城“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

  (来源:珠海特区报)


上一篇:
珠海智造驶向全球:中兴智能汽车的“小而精”突围
下一篇:
黄山局开展重大活动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检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