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真知灼见、干货满满!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热议河源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5-08-10



8月8日,全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场)召开。专家学者以及人大代表、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齐聚一堂,从产业链强链补链、新赛道布局、产教融合育才、绿色智造实践、低空经济生态构建等多维度展开深度研讨,为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强基补链 转型促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河源电子信息产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突破低端锁定、发展壮大集群?

“河源电子信息产业正处由‘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的关键期,未来需以‘强链补链’突破低端锁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孙为军对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作出了客观评价。他建议在加强产业链协同方面,河源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本地配套率,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拓展高附加值领域方面,依托卓翼科技、华勤技术等龙头企业,延伸至车载电子、AIoT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等赛道,提升产品溢价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5月28日发布的《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提出,以构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并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敏锐地察觉出这一政策文件所释放的信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河源可以通过建设绿色智造先行区,出台智能制造先行区创建若干政策,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建设智能生产线及智能车间,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打造智能制造标杆。”

新域破局 育全链生态

技术浪潮奔涌不息,新赛道的选择,决定着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未来位势。

“电子信息产业迭代快、细分领域多,因此选对发展方向比盲目投入更重要。当前,6G研发、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等新领域正在加速崛起,这其中蕴藏着河源可以把握的机会。”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陆凯认为,不管是6G时代的环境感知、低空飞行器的智能控制,还是车载智能设备的工况监测,都离不开新型传感器这类核心器件。而河源已经有景旺电子在印制电路板、精电显示在显示模组领域的技术积累,加上2022年引进的京泉华等能源电子企业在精密制造方面的基础,完全可以衔接这类新需求。省里关于以河源等城市为依托建设高端化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的规划,也为河源发展这类配套器件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会长、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涛表示,河源“低空经济”的壮大,将反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形成“制造筑基、产业延伸、生态共赢”的良性循环。因此,他建议下一步在完善空域管理、无人机应用场景等配套政策的同时,联动中创无人机培训、国家质检中心等本地机构,整合培训发证、检测认证、场景应用等生态资源,推动形成“制造+服务+应用”的全链条体系。无论是农业植保的规模化应用,还是文旅领域的无人机表演、共享无人机创新服务,都能在这个生态中找到协同支点。

育引同频 强发展智源

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本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如何打通“培养—引进—留存”全链条,为产业升级注入持久动能?

中兴通讯技术总监朱晓光表示,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量质齐升”的显著特征。他建议可充分发挥本土教育资源优势,重点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办学规模、优化专业布局,尤其要加强与电子信息产业适配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建设力度。高校在做好理论基础培训的同时,还要引入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导师负责技能培训,并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跟岗实习、顶岗实训,真正实现“学习即工作、课堂即车间”的培养。

市人大代表、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汤晓宇认为,培育电子信息产业人才,不但自己要有造血能力,还要学会“借鸡生蛋”。“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高级人才供不应求,光喊口号不行,得动真格,如今各市县都卷起来抢人,我们也不能在政策上落后。比如硕博人才来河源,安家补贴加创业项目一起给,让他们来了能扎根。我们还可以跟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搞‘河源专项博士后站’,提供更好的平台研究智能终端等项目,项目落地在河源,成果双方共享,互利共赢。”汤晓宇说。


上一篇:
浦东局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系列活动“场景驱动•生态共赢”—无人驾驶装备赋能城市服务闭门交流会
下一篇:
秦普高会见中国银行客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