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壮大我市海洋经济的建议》(第15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8-10



民盟营口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壮大我市海洋经济的建议》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的海域,通过人工渔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海洋牧场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一、海洋牧场发展情况

为了指导全市养殖生产布局、合理规划水域、滩涂养殖生产布局,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我市委托了技术单位编制了《营口市海洋牧场规划》《营口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以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绿色发展为原则,科学选定牧场区域,目前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正在推进中,无获批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营口市是辽宁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营口市经济产业结构以港口、临港产业、滨海旅游、冶金、化工等新兴产业为主。营口市所辖海域范围内,除生态红线、国家公园、海底电缆和天然气管道等用海限制外,其余大部分海域均为港区和锚地,因此,可用于海洋牧场建设的海域较为局限,面积较小,致使海洋牧场发展空间和布局受到多方面限制,而且我市海域水深浅、受冬季结冰等自然因素影响,部分适宜建设海洋牧场的海域无法有效利用,海洋牧场建设推进困难。二是缺少企业投入,我市国有投资集团、大型涉海、涉渔的企业对于海洋项目投资建设较少。三是规划相冲突,存在渔业用海区与港界、锚地相冲突的情况,限制我市海洋牧场发展。按照省政府批复的《营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我市委托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对营口市水域滩涂规划进行了修订,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交通运输部门反馈滩涂规划(海洋牧场拟建区域)与《营口港总体规划》在用海区域存在冲突。2024年8月市政府召开《营口港总体规划》专题协调会,确定滩涂规划(海洋牧场区域)按照营口港规划进行调整。

三、下步打算

1、培植我市渔业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推动海大集团营口海洋经济产业园项目。6月19日,老边区人民政府与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营口海洋经济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投资二十亿元的重大项目正式落户营口。营口海洋经济产业园项目是集海胆繁育养殖中心、大型海洋牧场、现代化水产饲料场及食品深加工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经济产业园。它的建成不仅填补了老边区海洋渔业产业空白,更将有力推动全市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渔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老边区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5亿元,利用老边区60万亩海域,建设2万亩高标准海洋牧场,主要建设人工鱼礁,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增殖和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用于养殖贝类、海蜇及大型藻类(海带、海裙菜)等。大型藻类精品部分用于加工成食用产品,另外余料部分用于海胆的饵料加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4亿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000万元。

2.确定海洋牧场发展方向。建议我市海洋牧场发展的方向为以政府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分两个片区同步进行建设,鲅鱼圈区重点以旅游观光、垂钓的养殖平台为发展方向。盖州市重点方向深海养殖发展,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实现风电养殖融合发展。以电养渔,以渔养电,实现海上风电海区渔业融合发展。

3.建设公益性牧场。一是为了保留我市中小型渔船的传统作业区,计划通过3~5年,在渔民传统作业区范围内建设政府公益性牧场。通过争取和利用省级渔业专项或引导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在选定的牧场区域,投放人工鱼礁,投礁规模不低于三万方。二是在牧场区域大力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放流品种为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底播海水贝类,依靠礁体使幼鱼幼体可得到有效庇护。

4.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建设。一是引导和推动我市政府投资开发集团、国企集团投资建设适合我市的海域环境的集休闲、旅游、垂钓、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渔旅融合养殖平台”。二是对接省外平台建设单位,探索研究以租赁的形式,将平台引入我市。

5.创新海洋牧场运营机制。探索以政府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可参照福建省养殖平台运营模式:由于平台建造成本较高,以“闽投一号”为例:先由省投资公司与地市达成租赁意向,省投资集团以8600万元进行承建,然后与地市政府签订租赁协议,由地市级政府的投资开发集团以每年300万元租金进行承租然后运营,同时省、市给予平台建设单位一定的补助,助力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明确投资、经营和管理主体,合理利益分配和责任分工,平台运营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优越。

6.创新海洋牧场政策支持机制。明确人工鱼礁的公益生态属性,出台海洋牧场海域使用金征收支持政策。鼓励各县区加大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扶持力度,并在减免海域使用费用,简化用海、环评、海事等审批手续,以及信贷、税收、保险、用地、融资等配套服务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7.加大苗种选育等科研的投入。要加大对养殖苗种的选育与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学习,积极对接省内外科研单位,选育适宜我市平台养殖的渔业良种,配套研发高质高效配合饲料,同步做好疫病预警和诊疗。

8.坚持生产和生态相协调。发展深远海养殖应符合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依法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和《水域滩涂养殖证》。依法开展环评,根据环境承载力,科学确定养殖模式、品种和密度,规范使用合法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配备养殖环保措施并按要求使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9.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建设海洋牧场,形成水产品“生产-精深加工-休闲渔业”三产融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架构。增殖养护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上一篇:
浙江局赴丽水调研行业重点工作
下一篇:
西山煤电绘就智慧化生产新图景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