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争夺“超级AI助理”:本地生活入口战火升级,谁主沉浮?
发布时间:2025-11-25

  导语:AI Agent在本地生活已从“能用”走向“敢用”,但仍需跨越复杂语义、跨平台协同与实时履约三大门槛,才能达到好用水平。

  2025年11月17日, 京东 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三亚宣布 京东 外卖独立APP正式上线,同步推出AI驱动的 京东 点评及消费决策工具“ 京东 真榜”。这意味着本地生活服务赛道正式进入AI驱动的全新阶段,一场围绕“超级AI助理”的入口争夺战全面打响。

  巨头鏖战新入口

  近日, 京东 同步上线外卖独立APP与“ 京东 点评”“ 京东 真榜”,形成组合策略。

  刘强东明确提出的“永不商业化”铁律—— 京东 点评和真榜业务承诺永远不做商业化,这一原则直击当前行业痛点:传统平台普遍存在的付费推广、刷评控评等乱象,导致用户对点评真实性信任度持续下滑。

  引人注目的是, 京东 点评利用AI大模型分析全网消费场所数据,宣称打造全球首个AI生成榜单,涵盖美食、酒店、景点等五大场景。其创新引入“ 京东 美食八大家”虚拟人格增强文化属性;“ 京东 真榜”则融合AI全网评、用户复购数据及十万名用户参与的线下“买吃分离”盲测,实现“万人共荐,不说假话”的目标。

  值得留意的是,这并不是 京东 首次将AI融入本地生活领域。2025 京东 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 京东 就推出基于JoyAI大模型能力推出的三款产品“京犀”“他她它”“JoyInside2.0”。其中,京犀App通过一句指令就完成购物、点餐、订酒店等动作;面对C端服务场景,“他她它”数字人助手可以让帮忙用户点外卖、做理财咨询,还能在学习时获得陪伴式指导。

  美团 的AI Agent战略在AI领域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

  今年9月, 美团 推出首款AI Agent产品“小美”APP,搭载 美团 自研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通过简单的自然语言交互、内部接口调用,能够实现原生的外卖下单、餐厅推荐、订座导航等本地生活服务体验。

  这款产品并非 美团 内部功能的一个模块,而是独立面向C端的智能体应用,将其落地到现实的本地生活场景,真正服务所有C端用户,快速便捷地解决用户日常生活中具体而琐碎的痛点。

  滴滴 的出行智能体 滴滴 则从出行场景切入,开启AI出行助手“小滴”公测。这款产品改变了打车逻辑,从“人被动地匹配车”升级为“人主动挑车”。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表达需求,小滴会智能匹配并推荐多款符合要求的车辆供用户选择。

  萨摩耶云科技 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认为,目前AI Agent在本地生活领域已走出“概念验证”,进入“小规模公测+头部平台试水”阶段,但距离真正大规模、无缝自主的“服务闭环”仍有“最后一公里”。

  他表示,AI Agent在本地生活已从“能用”走向“敢用”,但仍需跨越复杂语义、跨平台协同与实时履约三大门槛,才能达到好用水平。

  技术破局需跨越门槛

  近期,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竞争白热化,硝烟弥漫。随着关键转折点临近,互联网巨头们正蓄势待发,新一轮角逐即将拉开序幕。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突破传统框架,转向新维度挖掘蓝海市场,或能大幅提升突围成功率。

  在各行各业被人工智能深刻重塑的当下,AI智能体(AI Agent)凭借其自主规划、工具调用及持续交互能力,作为新一代智能系统,正吸引科技巨头的密集竞逐。

  在AI智能体的多元化应用版图中,消费及本地生活类智能体因高频触达用户需求、深度优化生活体验,被行业视为最具商业化潜力的突破口。结合本地生活赛道的激烈竞争,率先布局这一领域,正是将技术势能转化为市场优势的突围之策。

  在 AI 智能体赛道加速升温的背景下,企业加速布局凸显行业共识预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AI化竞争已启。不过,相对其他场景,在本地生活场景下的AI Agent有哪些更高的要求和落地难点?

  郑磊认为,AI Agent在本地生活已从“能用”走向“敢用”,但仍需跨越复杂语义、跨平台协同与实时履约三大门槛,才能达到好用水平。

  中国企业资本 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称,技术成熟度方面,AI Agent在本地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今年AI Agent能够在本地生活领域陆续公测并有望落地,背后的技术推动力主要包括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平台生态的完善、用户对智能化服务的需求增长等。

  相比其他场景,本地生活场景对AI Agent的要求更高,落地难点也更多,主要体现在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高、多轮对话和上下文理解能力强、多轮对话和上下文理解能力强、服务链条长,协同难度大、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突出等方面。

  他举例,如本地生活服务涉及用户的即时需求,如外卖点餐、打车等,要求AI Agent能够快速响应并准确执行任务;本地生活服务涉及多个环节和商家,AI Agent需要与多个系统和平台进行协同,增加了落地的复杂性;本地生活服务涉及用户的大量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AI Agent需要在数据获取和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隐私保护规定。

  未来的决胜点

  当前,Gartner 已将“智能体 AI”确定为“2025 年最大的新兴技术趋势”, 中商产业 研究院预测,2025 年中国 AI 智能体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28.73 亿元增长到 69 亿元,增速超过 140%,到 2030 年将接近 300 亿元,远超 AI 市场的整体增速。这一数据也揭示了 AI 发展正从通用技术向更具自主性的智能体系统转变的战略性趋势。

  过去二十年,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竞争始终围绕着流量、补贴和商户覆盖率展开,但这种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决策成本高、信任机制脆弱等问题。而AI技术的引入,尤其是大模型的成熟,为解决这些痛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本地生活服务赛道加速AI智能体转型的浪潮中,企业率先布局AI Agent,既能快速抢占市场先机,又能沉淀用户行为数据与精细化运营能力,为未来行业整合期的竞争壁垒构建奠定基础。

  以Rokid与高德地图的合作为例,Rokid和高德地图合作的地图导航功能,能够将地理位置信息,在人眼前进行叠加显示,可实现在骑车导航场景下的解放双手。现在,导航、在 京东 购物、在QQ音乐听歌等功能,均集成于Rokid的手机APP内。

  此外,大模型厂商 智谱AI 推出的智能体AutoGLM也可以帮助用户完成点外卖、打车、订票等决策。从DEMO演示来看,在生活场景中,用户只需一句话,就能让AutoGLM 操作抖音、小红书、 美团 、 京东 等40多个高频应用。

  业内观点认为,入口价值的重新定义AI时代本地生活的新入口不再是简单的流量入口,而是智能决策中枢。谁能率先成为用户信任的“超级AI助理”,谁就能掌握连接各种服务的主动权,构建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柏文喜指出,各大厂商纷纷布局本地生活AI Agent,主要出于以下战略考量:巨大的市场潜力、数据和用户资源的争夺、提升用户粘性和平台竞争力以及推动业务创新和增长。“AI Agent的引入为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有助于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和增长空间。”

  未来展望未来十年,本地生活的竞争核心不再是谁有更多流量,而是谁更懂用户、谁的数据更真实、谁能与AI生态深度融合。AI Agent将逐步承担起“数字生活管家”的角色,实现从“用户意图识别”到“场景闭环执行”的无缝衔接。

  在郑磊看来,2025—2026年将是“单点渗透”期,预计外卖、咖啡、打车三大高频刚需可在一线城市达到一定占比;2027—2028年进入“跨场景融合”期,出现真正一站式“私人生活助理。未来2~3年,谁能把“多意图、跨平台、秒级锁定”做成隐形背景能力,谁就能拿下AI时代的本地生活超级入口。

上一篇:
2025年“梅钢杯”全省钢铁(冶金)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交流会在梅钢召开
下一篇:
用3C数码的模式卖低价咖啡,刘强东能再造传奇吗?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