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改革破堵提质效 城乡畅通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11-24

  工业品顺畅进村、农产品便捷出县……在横峰,一场深刻的物流变革正重塑城乡生活图景。这个曾经的山区小县,如今已崛起为日均吞吐超180万件快递的省级物流枢纽。巨变的核心密码,在于横峰县以“交邮快供”深度融合为抓手的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系统重构、融合共享、数字赋能”的清晰思路,破解农村物流末端不畅、资源分散、成本偏高的沉疴,该项创新实践于今年3月入选全国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破局·重构——“一盘棋”谋划物流改革新路径物流是县域经济血脉,体制机制则是血脉通畅的核心保障。横峰县以系统思维重构物流体系,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突破口,为区域快递物流中心建设扫清障碍、筑牢根基。高位统筹构建制度框架是首要举措。横峰县委、县政府将区域快递物流中心列为重点改革项目,牵头编制专项产业规划,配套出台土地供给、人才补贴等靶向政策,形成“规划引领+政策护航”的顶层设计。针对物流产业集聚需求,在沪昆高速出口荒山区域规划3平方公里现代物流产业园,通过体制性资源整合,为产业发展划定物理空间、提供要素支撑。打破壁垒创新治理模式是关键突破。横峰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作的县级邮政管理局,创新构建邮政管理局、贸促会、快递物流行业联合党支部“三位一体”机制,从体制上破解部门分割难题,实现跨领域协同治理。这一模式有效凝聚监管与服务合力,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创新更体现在服务效能的提升上。紧盯圆通总部布局契机,依托协同治理机制形成服务闭环,以“80天极速落地”的体制性效率推动圆通综合智创园建成运营,使该园区成为圆通全国43个B级转运中心中唯一落户县域的节点。在此基础上,2024年10月依托三大快递转运中心集聚优势,规划800亩用地打造电商制造生态圈,通过“政府规划+企业共建”的体制模式,推动400亩智通一号营地加快建设,已签约企业6家,为2026年快递日出港量翻番目标奠定制度基础。融合·共享——“聚资源”合力释放发展新动能打破各自为政的碎片化困局,是横峰物流改革的关键一步。通过推动交通、邮政、快递、供销“四网融合”,原本分散的资源被有效聚合,释放出1加1大于2的发展动能。在莲荷乡上畈村便民服务站,村民张大姐的笑容格外真切:“以前取快递要跑到5公里外的乡里,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村口就能取快递,太贴心了。”服务站负责人张莲英介绍,该站点每天接收快递200多件,辐射周边3个村,每月还能增加4000多元收入。村级服务站的全面覆盖,让“快递进村”从愿景变为现实。横峰创新构建“邮快合作+交邮融合”的多元配送体系:开通4条共配运营线路,建成1个“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中心,升级14个乡镇物流配送站和54个村级服务站点,实现村级配送网络100%全覆盖。这一系列举措直接推动物流成本下降25%以上。两种合作模式各有侧重、精准补位。邮快合作以龙门乡快递超市为代表,通过联合第三方建设村级代投点,实现快递企业服务终端共享;交邮融合则充分利用农村客运班线的富余运力,为新篁、葛源等偏远山区提供邮件代运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以前单打独斗成本高,现在依托邮政网络整合资源,不仅运营成本降了,百姓也享受到了便利。”县邮政公司负责人徐顺的话,道出了融合发展的核心价值。赋能·增效——“数字化”重塑物流运行新生态如果说资源融合是物理聚合,那么数字赋能就是化学反应。横峰以技术为翼,推动物流模式从“人工粗放”向“数智集约”加速转型,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针对“人等货、货乱转”的效率痛点,横峰搭建县域物流数字化运营平台,将分散的配送资源“一网统管”。通过对农村邮路实施信息化升级、组建标准化车队,车辆满载往返率提升至50%以上,日均配送频次增加到2次以上,物流运转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数字赋能推动了物流从“单一运输”向“产业联动”延伸。横峰将智能物流枢纽作为产业融合的连接器,深化“物流+电商(云仓)+制造”协同发展模式,重点打造“飞天谷·上饶新零售电商产业园”,已吸引88家企业入驻、带动2800余人就业。创新探索“网点+金融”“网点+共享寄递”“网点+新业态”“渠道+惠农”四大服务场景,以线上线下联动打破产业壁垒,真正实现“一个包裹串联一二三产”的改革初衷。物流畅通更让“山货出山”加速快跑。横峰联动邮乐优鲜等电商平台,培育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将葛根、马家柚、富硒红薯等本地农特产品精准销往全国。在葛源镇、港边乡等农产品主产区,农户依托标准化物流站点的运输保障,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推介,单场最高销售额突破10万元。目前,当地已培育乡村带货主播超200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65%,“山村里的味道”通过快递走向千家万户,“山村里的味道”主播蒋金春一人每年就帮200多户农户销售山货。从“物畅其流”到“货通天下”,横峰以改革思维破除城乡物流壁垒,用创新举措激活乡村“微循环”,最终唤醒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这条扎根革命老区的物流改革之路,既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动力。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

上一篇:
2025深圳智慧养老展暨首届“兴业银行杯”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盛大开幕
下一篇:
毫末智行深陷“一夜停摆”传闻 长城汽车新能源渗透率仅30%智能化再掉队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