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当好开路先锋 铺就发展“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5-11-24

  我市发布“十四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绩单”——当好开路先锋 铺就发展“快车道”全媒体记者刘 晨 通讯员杨乐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90.5公里,稳居全省第一;累计完成交通投资480亿元,占全省总量1/10;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城通高速”;创成全国绿色出行达标城市……日前,市交通运输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晒出“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绩单”。五年来,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织密多元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交通惠民成效显著,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立体交通织密网络 枢纽优势持续凸显“从滁城到天长只要一个小时,比以前快了至少40分钟!”“现在去南京,可以坐火车、坐高铁,还可以坐城铁、坐公交车。”“去周边乡镇可以乘坐公交车,不用卡着客车时刻表了。”出行选择更多、效率更高,这是滁州群众对“十四五”交通变化最直观的感受。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区域竞争的硬实力,更是民生福祉的“连心桥”。五年来,我市以战略性重大工程为牵引,交通“主动脉”到“毛细血管”全方位贯通提质,出行便利触手可及。“十四五”期间,全市公路密度持续增加,累计建成公路总里程20798公里,新增高速公路4条210.5公里,滁天高速、明巢高速等重点工程先后通车,提前完成宁洛高速改扩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城通高速”。工程建设水平稳定提升,滁州大道洪武路至创业南路段等2个项目斩获中国公路建设最高荣誉“李春奖”,凤阳县99号公路获评全国交旅融合示范项目,成为交通与产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标杆。水路运输实现“通江达海”新突破。滁州着力构建“一横一干三线”内河航道水运网,《滁州港总体规划》(修编)获省政府批准,淮河87公里航道升级为二级,滁河汊河集船闸等3个关键枢纽建成运营,2024年水路货运量达2176万吨,较2020年增长17.9%。滁河清流河航运开发、全椒新港等一批后续工程加快推进,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服务外向型经济。创新“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铺就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旅游兴旺、百姓幸福的康庄大道。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020公里、危桥改造62座,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100%,累计创成1个国家级、4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来安县相关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滁州椒岭线)获评全国乡村旅游公路示范。运输服务提质增效 绿色智慧赋能升级织密交通网络的同时,滁州致力于运输结构的优化与服务效能的提升,推动交通运输向绿色化、高效化、一体化方向迈进。运输结构调整深化,多式联运“畅联天下”。以发展多式联运为突破口,我市着力提升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成功培育2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稳定运行4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不断构建低碳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客货运服务水平提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聚焦群众需求,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通车,老年人、残疾人等优待群体可畅享公交出行,全市所有建制村实现通客车,创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公共交通便捷度与幸福感大幅提升。客货运总周转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2024年,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13亿吨,自2020年年均增长6.77%;2025年1至9月综合运输量同比增长7.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档。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6.9%,2023年以来累计淘汰老旧营运货车3000余台、拆解老旧船舶135艘。推动交能融合,加大高速服务区等场景光伏发电力度,市本级绿色出行比例达79.77%。天长市相关案例荣获全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系全省唯一。治理能力迭代升级 安全防线愈加牢固五年来,我市坚持改革创新与依法治理双轮驱动,不断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筑牢了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坚固防线。法治建设持续深化,完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实施基层执法“四基四化”建设,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轻微免罚”“承诺轻罚”等包容审慎监管措施,累计减免罚款178万元,同时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考核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滁北治超站获评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协作示范点,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推行“不见面审批”“24小时不打烊”服务,5年办件53.58万件无滞办,连续5年获评“群众最满意窗口”。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交通运输领域178项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当天办、一次办。通过全省“信用交通市”建设试点评估,创新推出“信易+船检”“信易+维修”等特色应用场景,信用监管效能持续释放。本质安全持续强化,开展系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市“两客一危”、重点普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累计投入4.31亿元强化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水上交通连续37年无监管责任事故,渡运安全管理经验获交通运输部表彰并在全国推广,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创新动能加速集聚 智慧转型步伐强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市以前瞻视野布局未来,激发交通运输领域内生动力,培育增长新引擎。积极探索首创性改革,区域协作走向纵深。滁州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区域协调机制,承办长三角区域首次交通运输执法协作应急演练、皖苏两省八市交通执法(治超)区域协作联席会议等,开展跨省超限超载治理专项行动。全国首创跨省水上联合执法基地并实体化运行;创新打造的“煤化粮贸”多式联运枢纽获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专家组审查通过。紧盯科技创新赋能行业发展,研发应用成果丰硕。“十四五”期间,我市成功研发“高弯拉强度水泥混凝土路面”“旧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白改黑”等新技术,广泛用于全市干线公路建设。智慧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全省首个“空天地”一体化智慧交通综合执法体系,运用无人机巡航、AI智能分析等技术构建立体化监管网络,相关成果荣获全国“AI领航杯”三等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明光通用机场正式投运,引入飞行培训、低空文旅、科学实验等项目,与南航、小鹏汇天、中航工业等高校及头部企业开展合作,运营首年已吸引游客超1万人次,为滁州经济发展开辟了崭新的“空中走廊”。全市10家网络货运平台企业累计整合社会车辆超30万台,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展望“十五五”,滁州将锚定争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全省“物流成本最低”城市目标,突出交通科技与交通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推动绕城高速全覆盖、国道一级公路贯通全覆盖、美丽公路环线全覆盖、乡镇通公交和建制村通客车全覆盖、开发区路水联运全覆盖、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全覆盖等“六项全覆盖”宏伟蓝图,奋力加快推进全市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勇当开路先锋。

上一篇:
98亿!中国化学,欧洲市场又一签约!
下一篇:
二手经济华丽转身:旧货“盘”出新消费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