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从方向盘到操作台 ——矿工老刘的“智能转型”路
发布时间:2025-11-24

清晨,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的晨雾还未散尽,刘永刚已经坐在远控中心的操作台前,双眼专注地盯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和缓缓移动的无人驾驶卡车轨迹图。他轻点鼠标、微调摇杆,远程操控着一台高达三层楼的矿用卡车,精准穿梭在矿区蜿蜒的道路之间。刘永刚的操作从容不迫,几乎让人忽略了他正在远程控制的矿用卡车竟是一台自重达300吨的“钢铁巨无霸”。

“我是一名卡车司机,在矿里开了20年的矿用卡车。”刘永刚,这位黑岱沟露天煤矿运输队无人驾驶集控员平静地说道。20年的驾龄练就了他沉稳的性格,而这份沉稳背后,是更多不与外人道的风霜。寒冬的刺骨、盛夏的炙烤、颠簸的煎熬,都成为他职业生涯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回忆起那些手握方向盘的岁月,他坦言:“一个班8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而且单机单人运行,吃饭也在车上,天冷的时候饭来了,为了多装几车,抢抓产量,只能随便吃几口。”

2020年,黑岱沟露天煤矿迎来智能化变革的重要节点。刘永刚驾驶的矿用卡车成为煤矿第一个进行无人驾驶改造的矿卡,他也由此转移“战场”,从驾驶室走向集控室,管理起这些“钢铁巨无霸”们。离开熟悉的方向盘,转而面对布满显示屏的操控台和复杂的系统界面,他深知新岗位的责任重大——每一次操作都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与效率。

为了尽快胜任新岗位,他利用工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请教,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渐掌握了集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在日常工作中,刘永刚总是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工位上那本厚厚的笔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系统参数和操作要点,书页边缘已被翻得卷曲。他还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集控系统的优化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如优化参数设置和改变运行道路宽度、弯度、坡度等,使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在边学边干中,他的无人驾驶操作技能日臻成熟。

在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刘永刚因技艺超群,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矿山生产集控员比赛桂冠。这份成绩,源于赛场外上千个日日夜夜的技能打磨。“远程操控存在网络延时现象,要掌握好时间量,提前控制卡车,同时紧盯卡车运行地图,如果发现卡车偏离运行轨迹,要及时调整。”刘永刚总结着自己的经验,“就是要多练习多摸索,注意每一个操作细节。”

夺冠归来,刘永刚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而智能化发展的道路还很长。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持续提升技能水平,更好地为智能化矿山建设贡献力量。

如今,在黑岱沟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已成为常态,刘永刚则从容不迫地远程控制着这些设备。

“507遇到感知问题,你去把507提到1090备停区。”刘永刚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在集控中心,他可以同时监控多台矿卡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无人驾驶的落地,使更多矿用卡车司机远离了方向盘前的颠簸,更于无声处,守护着千家万户柴米油盐中流露出的幸福。智能化托起的从来不只是机器,更是每一位矿工家庭的幸福与安宁。对于这一变化,刘永刚深有体会:“工作环境更安全了,效率更高了,还能去食堂吃上热乎饭了。”这一转变,也让他的妻子张树英放下了心中多年的牵挂:“他以前上班,我都很担心他,尤其是夜班,都20年了,我从来都没睡过安稳觉。他们都很辛苦,希望他们都能高高兴兴地上班,平平安安地回家。”

夕阳西下,又一批满载岩石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驶向排土场,刘永刚站在智能矿山建设现场指挥中心观礼台凝望作业面思绪万千……

从方向盘到集控台,刘永刚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中国矿山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在重量级“钢铁巨无霸”矿用卡车实现无人驾驶的背后,是无数个像刘永刚这样的智能化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现代化矿山建设的新篇章。

监制|王琨庞伟

策划|郭振华

文字|倪军

图片|黑岱沟露天煤矿

编辑|焦强

校对|奇宝音吉亚

上一篇:
(深互动)双汇发展:双十一期间积极开展促销活动并做好量利平衡
下一篇:
王凯在开封市杞县通许县调研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