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乳业老三拟卖亏损资产,短期“回血”难掩掉队困局
发布时间:2025-09-30

  夹缝中挣扎的乳业老三,又卖资产“回血”。

  9月29日,光明乳业(600597.SH)发布公告称,其下属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莱特”)拟以1.7亿美元向新西兰雅培出售新西兰北岛资产。

  银莕财经注意到,从2002年上市即稳坐行业营收头把交椅,到如今在蒙牛、伊利的差距中越陷越深,光明乳业的“掉队”之路令人唏嘘:行业下行周期的冲击尚未消散,其自身战略布局的“后遗症”又持续发酵——十五年前押注的海外资产,非但没成为增长引擎,反而沦为长期“失血点”,常年亏损拖累上市公司业绩。

  如今,以1.7亿美元出售新西兰北岛资产,看似能短期缓解业绩压力,却难掩其核心业务疲软、本土优势失守的深层困局,这场“自救”能否扭转持续掉队的命运,仍充满未知。

  标的连年亏损,出售资产以“回血”

  公告显示,新莱特北岛工厂因产能利用率不足,业务出现大额亏损,影响新莱特整体盈利水平。为缓解这一经营压力,新莱特拟以1.7亿美元(约合12.1亿元人民币)向雅培(ABT.N)的子公司新西兰雅培出售新西兰北岛资产。

  

  (图源:光明乳业公告)

  从业绩来看,近年来,新莱特均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2024年、2025H1,新莱特净亏损分别达2.96亿元、4.50亿元和6346万元。

  此次新莱特出售的资产包含Pokeno工厂、RPD场地、JerryGreen仓库及租赁场地上的设备等相关资产。其中,Pokeno工厂于2020年竣工,年产能为4万吨,已成为最先进的营养粉生产基地,能够生产从高品质工业粉到营养配方奶粉(包括乳制品和植物配方粉)的多种产品。RPD场地主要用于安装奶粉产品混合及罐装线,对Pokeno工厂的生产流程起到补充作用;JerryGreen仓库则用于储存成品与原料。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北岛资产账面原值为4.4亿新西兰元,账面净值约为2.82亿新西兰元。受产能利用率不足影响,该部分资产在2025财年的息税前利润(EBIT)约亏损2000万新西兰元。

  此次交易采用成本法对北岛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最终估价为2.85亿新西兰元,增值率1.09%。经双方公平协商,最终确定交易价格为1.7亿美元(约合2.88亿新西兰元),高于评估价值。

  该项目的交割日预计为2026年4月1日,交易完成后,新莱特2026财年净利润预计增加约1000万至1500万新西兰元。同时,新莱特与新西兰雅培还将签署一系列过渡服务协议,根据协议约定,相关服务预计将持续三年,且部分服务存在延长期限的可能性。

  光明乳业表示,通过出售北岛资产,新莱特可以有效化解当下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将资源与精力聚焦于核心主营业务。北岛资产出售还将为新莱特带来充足现金流,用于偿还债务,能有效降低杠杆,优化融资环境。

  买不停,卖不赢

  事实上,这已不是光明乳业第一次靠资产“回血”。

  2022年底,其全资子公司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以3031万元为底价,挂牌出让天津市今日健康乳业有限公司30%股权,而2015年光明乳业拿下这30%的股份时却耗资4198.92万元。

  2023年,光明乳业通过浦东新区成山路777号收储获得4.25亿元补偿收益,其中有3亿元于当年到账,这直接使当年净利润增长168.19%至9.67亿元。

  2024年,光明乳业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吴中路578号、580号的地块被收储为国有划拨工业用地,获得补偿金额8.22亿元,其中4.11亿元到账后,占了光明乳业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6.9%。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光明乳业去年靠卖牛奶获得的净利润仅有1.70亿元,比2023年的5.23亿元减少了67.48%。

  除了变卖资产,光明乳业近年来还通过收并购、投资入股等方式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但这些资产的投资回报不尽如人意。

  2021年,光明乳业作价约6.12亿元并购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60%股权,以拓展西部市场。

  然而,2022年至2024年,小西牛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8718.52万元、7923.28万元、1.04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3.1%、82.56%、95.22%,三年合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7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93.32%,未能完全完成业绩承诺。

  而早在2010年就收购的境外子公司新莱特,如今也成为光明乳业的一大拖累,更因业绩的持续亏损而选择变卖资产。

  增长乏力,大本营失守

  从业绩来看,光明乳业营收已三连降。2022-2024年,光明乳业实现营收分别为282.15亿元、264.85亿元、242.7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39%、6.13%、8.33%;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1亿元、9.67亿元、7.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11%、168.19%和-25.36%;到了2025年上半年,下滑趋势仍未扭转,营收再同比下滑1.90%至124.72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22.53%至2.17亿元。

  回溯来看,2002年,光明乳业以碾压蒙牛(02319.HK)和伊利(600887.SH)的实力,登陆上交所。然而,两年过后,光明乳业就被蒙牛和伊利实现了反超,随后差距越拉越大,如今光明乳业更是望尘莫及。

  作为“中国乳业三巨头”之一的光明乳业,如今的增长愈显乏力。

  2025年上半年,三巨头中的伊利,净利润虽同比下滑4.39%至72亿元,但营收端展现出强大韧性,同比增长3.49%,录得617.77亿元。蒙牛虽也营收净利双降,但仍录得营收451.67亿元、净利润20.46亿元,仍旧远超光明乳业。

  

  (同行业绩对比,图源:银莕财经)

  而其余乳企的成绩与光明乳业相比则更为亮眼。新乳业(002964.SZ)、澳优(01717.HK)等企业更是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其中,新乳业营收同比增长3.01%至55.2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76%至3.97亿元。澳优营收同比增长5.6%至38.8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1%至1.8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域大本营方面,光明乳业在上海市场的优势也逐渐减弱。

  2022-2024年,光明乳业在上海的营收分别为74.19亿元、71.12亿元、67.2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6.86%、4.13%、5.39%。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延续下滑趋势,同比下滑6.93%至34.88亿元,下滑幅度大于其总体营收下滑幅度。

  主营业务上,光明乳业核心产品液态奶的营收也在不断减少。

  2022-2024年、2025H1,光明乳业液态奶营收分别为160.91亿元、156.48亿元、141.66亿元和66.06亿元,同比减少5.90%、2.75%、9.47%和8.64%。

  业绩不断下滑之下,光明乳业在营销方面也跟不上同行节奏。对比2024销售费用率来看,蒙牛为26.04%,伊利为18.98%,三元股份为17.26%,新乳业为15.26%,而光明乳业仅有12.24%,显著低于同行。

上一篇:
盖世汽车供应链:透视中国汽车座椅产业
下一篇:
雷军捧出的电饭煲大卖,年销17亿杀进新三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