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注入“心”力量 深圳坪山探索心理服务与综治工作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5-09-30

从区级中心到社区驿站,从校园课堂到企业园区,一张覆盖深圳市坪山区的社会心理服务“安心网”正越织越密。

今年以来,坪山区创新将心理服务深度融入综合工作各环节,从硬件建设、队伍培育、部门协同三个维度发力,构建“有阵地、有专业、有联动”的心理服务保障体系,不仅疏解了群众“心结”,更从源头上防范了社会风险,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注入了强劲的“心”动能。

聚焦“心”阵地,织密全域覆盖服务网络 在硬件阵地建设方面,坪山区打造“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在信访接待大厅、社区工作站、学校等场所建立标准化心理服务阵地。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区级心理服务中心1个、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粤心安”6个、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点“安心驿站”24个、学校心理咨询室87个、园区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室25个,形成“区级统筹、社区落地、校园园区延伸”的阵地网络。

设立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面积300平方米,配备测评室、个体沙盘室、团体沙盘室、热线值班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及团体培训室等专业功能区域,为辖区群众提供线下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心理沙龙、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等多样化心理关爱活动。

6个街道综治中心设置专业心理咨询室,配备沙盘游戏室、调解室、图书角等功能区,提供饮水机、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采用暖色调装修营造舒适环境,为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创造理想氛围。

24个社区建立“安心驿站”,配备心理测评设备与科普资料,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

驿站内设心理咨询角,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帮助居民提升心理素质。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安心驿站”成为居民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有效促进邻里间的互助与情感交流。

全区87所学校实现“心理咨询室”全覆盖,按照师生比1:1000标准配备心理教师108名,为师生提供就近、便捷的心理服务。

在大工业区党群服务中心、比亚迪、中芯国际、荣耀、捷佳伟创等园区企业设置25个心理服务室,配备心理咨询室、情绪疏导室、园艺角等功能区域,为园区职工提供心理服务。

聚焦“心”队伍,筑牢专业多元人才支撑 在专业队伍培育方面,坪山区组建“多元互补”的服务力量。

一方面,引入国内外知名专家,依托辖区康宁医院专业资源,深圳市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深圳市全程心理卫生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评估、危机干预等核心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综治、信访、公安、网格等工作人员心理素养培训,提升基层治理队伍的“心理服务能力”,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准确识别和应对各类心理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学习,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实战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坪山区还通过培育本土志愿者队伍,组建了由各社区心理爱好者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阳光心理志愿者团队,配合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心理活动;同时成立了由青少年群体构成的“明‘心’少年团”,充分发挥同辈引领作用,深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聚焦“心”协调,打造高效联动治理闭环 在部门协同机制方面,坪山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

与康宁医院合作开发区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整合信访数据、校园心理测评数据、社区网格排查数据,对高风险个体自动触发预警,确保各部门快速响应、协同处置。

坪山区印发《深圳市坪山区社会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机制》,构建“预防-预警-干预”全链条管理体系,前端建立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心理服务工作网络、培育社会心理课程、重点行业心理筛查等渠道筑牢预防网络;中端依托市、区心理服务数字化治理平台,整合心理援助“12356”热线、网格巡查、医疗就诊等多源数据,建立分级分类预警标准;末端打造“基层首诊-专家会诊-个案管理”快速响应处置闭环,形成心理危机识别、转介、干预、跟踪动态管理机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协同模式,增强社会心态风险防范能力。

在处置“骨头案”“钉子案”期间,坪山区实行信访、心理、司法、教育、街道多元联动机制。

在信访矛盾化解中,信访局、司法局、心理机构实时共享案件信息,同步制定“问题解决+心理疏导”方案;在青少年心理服务中,教育局、学校、社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青少年心理动态,协同解决个案问题。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海城 通讯员 何宇南 陈世豪

上一篇:
隆基绿能再获445MW光伏组件订单
下一篇:
惠誉确认顺丰的评级为A-;展望稳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