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毁灭性制裁!加税511%!中国化工巨头被“调查”!
发布时间:2025-09-30

  近日,美国商务部在对来自中国的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反倾销调查中,正式宣布初步肯定性裁定。这一裁定犹如一记重锤,引发国内MDI行业剧烈震动——公告中明确中国MDI的倾销幅度最高达511.75%!如此超高幅度的裁定,为中国MDI出口企业筑起贸易壁垒。

  

  毁灭性出口限制!加税551%

  从裁定细节来看,此次反倾销初裁公告裁定的加权平均倾销幅度有明确划分。其中,基于不利推定的事实,以下两类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均为376.12%:一是出口商和生产商均为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二是出口商为Shandong Mingko Co., Ltd.、生产商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中国其他出口商/生产商依据“不利可得事实原则”被裁定的倾销幅度高达511.75%。这意味着国内绝大多数MDI企业若想继续对美出口,将面临近乎毁灭性的成本压力。

  

  图片

  回溯此次美国对中国MDI反倾销案的起源,关键时间线清晰可循。2025年2月12日,应巴斯夫和陶氏的请求,美国特设MDI公平贸易联盟提交请愿书,针对从中国进口的MDI提出新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申请,当时请愿人计算出的倾销幅度估计在305.81%至507.13%之间。

  

  2025年3月28日,在美国对中国向其市场倾销MDI的指控展开调查一个多月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有理由继续进行调查。按照流程,美国商务部将在2026年1月23日前作出反倾销终裁。当前初裁已释放出严峻信号,终裁结果若维持肯定性结论,中国MDI行业将面临巨大冲击。

  MDI作为涂料、化工等行业的核心原材料,其贸易格局的变动直接牵动国内产业链上下游。近三年中国对美国纯MDI出口呈断崖式下跌,从2022年的0.47万吨、0.21亿美元,锐减至2024年的0.17万吨、0.05亿美元,几乎丧失市场竞争力;聚合MDI虽在出口量上维持一定规模(2022-2024年分别为22.56万吨、23.02万吨、26.8万吨),但交易金额波动剧烈(4.73亿美元、3.19亿美元、3.92亿美元),价格承压态势明显,企业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

  2025年上半年,反倾销调查与关税政策的双重施压已显现效果。从今年前7个月出口数据可见,俄罗斯凭借5.03万吨出口量跃居中国聚合MDI出口目的地第一位,而曾经的核心市场美国已跌至第五位,中国MDI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被快速蚕食。若后续美国商务部作出肯定性终裁,中国主要MDI生产商将面临更残酷的市场挤压——韩国巴斯夫、锦湖三井等企业已计划加大对美出口力度,抢占原本属于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亚太地区内部MDI货源将因外部出口转向而趋紧,国内企业既失海外市场,又面临本土供应链波动风险,处境艰难。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国内龙头企业万华化学与科思创中国的处境尤为严峻。作为中国唯一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万华化学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MDI制造商之一,欧洲最大的TDI供应商。万华向美国出口MDI约占公司出口总量26%,占公司MDI产能低于8%。2024年中国聚合MDI对美出口26.8万吨,万华化学是核心供应商,而2025年上半年受调查与关税影响,中国聚合MDI对美出口量同比骤降82.48%。

  科思创作为美国本土市场主导企业,可依托本土产能规避贸易壁垒,甚至借助反倾销政策巩固市场地位,而其中国公司的对美出口业务则将面临与万华化学同等的严峻冲击,成为科思创全球布局中被牺牲的一环。

  美国此次对华MDI的反倾销调查,是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典型缩影。通过高额税率设置壁垒,美方意在短期内保护本国生产商,并激励制造业回流。然而,在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尤其是在寡头垄断、资本与技术密集的MDI行业,这种“堵截式”贸易保护不仅将推高美国下游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削弱终端产品竞争力,更将对中国MDI行业造成系统性冲击。不难想象,未来全球的MDI行业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上一篇:
鸿蒙5终端突破2000万!超百家伙伴齐贺,近20家伙伴携手带来“鸿蒙有礼特别版”
下一篇:
瑶光 C-DM 寰球版上市,国外卖 40 万国内才 12.99 万起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