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奇瑞IPO浮盈166亿!立讯精密“汽车梦”首战封神...
发布时间:2025-09-30

  

  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首日市值突破1840亿,成为年内最大IPO。

  而隐藏在聚光灯后的立讯精密,凭借9.2亿股持股(价值276.65亿元)浮盈超166亿元,一举成为最大赢家之一。

  

  这仅是立讯精密汽车战略的"冰山一角"。2024年,其来自奇瑞的零部件采购额从2022年的0.32亿元飙升至21.34亿元。在苹果业务占比超70%、毛利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立讯精密正通过"投资+并购+技术"组合拳,加速向汽车电子转型。

  消费电子基本盘与汽车业务爆发式增长。

  1.营收结构分析:苹果依赖度达历史峰值。

  2024年财报显示,立讯精密主营业务构成,消费电子业务营收1902.37亿元,占比70.74%,同比增长12.3%。

  

  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126.58亿元,占比4.71%,但增速达82.07%(电脑互联、通信设备等)占比24.55%。

  值得关注的是,苹果业务占比从2018年的44.85%升至70.74%,单一客户依赖风险持续加剧。

  2.汽车业务布局:三级跳式发展。

  2022年100.54亿元入股奇瑞,获取第二大股东地位。奇瑞采购额三年增长66倍,预计2027年达80亿元。2025年7月41亿元收购德国莱尼,获取1500项汽车电子专利。

  

  3.全球市场拓展:借船出海。

  依托奇瑞连续22年自主品牌出口第一的优势,立讯精密零部件随整车出口至全球80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35%。

  高增长下的隐忧与转型代价。

  1.盈利能力持续承压:毛利率降至十年新低。

  从2018年的21.05%下滑至2024年的10.41%,降幅超50%。2024年为4.2%,低于同业均值(富士康5.1%,歌尔股份3.2%)。2024年研发费用118.67亿元,占营收4.41%,重点投向汽车电子。

  2.投资回报分析:奇瑞股权增值与业务协同效应。

  初始投资100.54亿元,当前价值276.65亿元,收益率175%。奇瑞采购额预计2027年达80亿元,可贡献毛利约12亿元。收购莱尼新增商誉约28亿元,占净资产9.3%。

  3.现金流与负债结构:激进扩张下的财务压力。

  2025年上半年为258.34亿元,但短期借款达356.18亿元。64.3%,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的55%。2024年为净流入186.45亿元,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达241.23亿元。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我们不仅要做''与凤同飞''的俊鸟,更要成为能带领群凤飞翔的头鸟。汽车电子是立讯未来十年的核心赛道,我们有信心在2028年前将其营收占比提升至20%。"

  针对苹果依赖症,她强调:"深度服务大客户不是风险,而是能力。这种能力正在被成功复制到汽车领域。"

  言西认为奇瑞不仅是财务投资,更是业务入口,2024年带来21.34亿元订单。消费电子连接器技术与汽车线束同源,研发转化效率高。先后整合莱尼等多家企业,建立跨国运营体系。

  70.74%营收占比下,议价能力持续弱化,传统车企供应链封闭,莱尼整合需时3-5年,短期借款超350亿元,利息支出侵蚀利润。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路线尚未统一。

  2026年前将汽车业务毛利率从当前的18%提升至25%。2027年实现奇瑞相关业务80亿元交易额目标。通过莱尼切入奔驰、宝马供应链,2026年获得首个量产订单。

  立讯精密的奇瑞投资案,展现了中国制造业龙头从"代工思维"向"生态思维"的战略升级。166亿元股权浮盈固然亮眼,但更珍贵的是打开了汽车电子的大门。

  

  正如王来春所言:"真正的风险不是依赖大客户,而是没有能力服务更多大客户。"

  在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融合的十字路口,立讯精密的双轨转型。既深耕苹果生态,又拓展汽车版图,或许正是制造企业突破万亿市值的关键路径。如何在保持消费电子基本盘的同时,平衡汽车业务的投入与产出,将是其未来三年最大的考验。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
智行盒子系列车型重磅发布,以 “车 - 生态 - 场景” 全链路革新智慧出行新格局
下一篇:
手机厂商集体变阵:果米V谁能率先突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