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安徽池州经开区铺就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09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池州经开区,每当曙光初露,安芯电子的无尘车间便已一片繁忙。光刻机组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传送晶圆,检测台上的半导体芯片泛着金属光泽——这些芯片,将从这里启程,奔赴欧美、东南亚的汽车电子工厂。而500米外的先捷电子车间里,工人们正将来自安芯的二极管芯片进行封装测试,每月经此产出的3亿只电子元器件,源源不断供应给华为、小米等企业。不远处的华宇电子厂区内,中高端封测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作为封测产能全国前十的企业,其三期项目即将投产,将进一步巩固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这幕“邻里协作”的场景,正是池州经开区半导体产业从“单点突破”到“聚链成势”的生动缩影。如今,这片曾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园区,已集聚36家半导体规上企业,构建起涵盖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的全生态链,在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地图上勾勒出鲜明坐标。

从“一棵苗”到“一片林”:产业链的“十”年蝶变

池州经开区的“芯”故事,始于一家小企业的突围。2012年,安芯电子刚落户时仅有数台设备,如今已成长为拥有4家制造实体、20项发明专利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从单晶硅片高温扩散到光刻电路制作,我们掌握了分立器件全流程核心技术。”安芯电子负责人指着生产线介绍,企业产品已打入全球高端市场,2025 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30%。

安芯的崛起并非孤例。专注于光伏保护功率器件的钜芯半导体,目前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有望成为池州第一家半导体上市公司;由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创立的芯池电子,在半导体芯片设计及封装测试领域崭露头角;百强科技的高密度印制电路板,则为产业链下游应用提供了关键配套。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池州经开区“十年”磨一剑:2012年园区首个半导体产业落地,2016年获批省级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20年成功创建安徽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2024年半导体产业集群入选安徽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今,这里已拥有“功率器件+封装测试”两大特色,聚集“车规级芯片、显示模组、存储芯片”三个新赛道,从芯片设计到智慧应用的全链条闭环初步形成。2025年上半年,这份坚持结出硕果:园区新签约长三角项目19个,总投资43.42亿元,全部聚焦半导体及先进材料产业链。

“飞地”破局:让创新资源跨江而来

“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池州”,这是池州经开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双中心”模式。作为内陆城市,池州经开区深知创新资源的重要性。2019年起,园区创新性布局 “科创飞地”,先后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松江设立3处创新平台。这些“不临海的码头”已孵化33家企业,推动3个项目落地转化,7家本地企业在此设立研发中心。

“飞地让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上海池州科创中心入驻企业负责人展示着最新成果,“这里有高校、人才和市场信息,研发效率大大提升,成果转化周期明显缩短。”目前,飞地已促成多项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带动池州本地企业研发投入保持可观的年均增长。

链式协同:500米内的“产业生态圈”

在池州经开区,500米是个特殊的距离——从安芯电子到先捷电子,这段路程串联起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的关键环节。2023年,先捷电子从广东揭阳整体搬迁至此,正是看中这份“近邻优势”。“以前在广东,芯片运输要3天,现在上午生产的芯片下午就能封装,库存周转快了一倍。”先捷电子总经理吴育洪算了笔账:落户后,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了12%,物流费用省了15%,产值实现显著提升,“园区还帮我们对接华为、小米,订单充足。”这样的协同效应在园区随处可见:丰芯半导体的骨干人员多来自日月光集团,凭借成熟技术和经开区基金支持,其封装产线与华宇电子形成错位互补;晶纭先进材料专注于半导体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其高纯度石英制品、精密陶瓷部件等,可直接供应给5公里内的晶圆制造企业。

目前,园区已形成“设备—材料—制造—封装—应用”的完整链条,上下游企业间平均距离不超过5公里,协同效率较分散布局提升50%以上。

立体交通+人才生态:为产业“输血供氧”

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工地,焊花映红江面。这座连接南北的枢纽工程,将与合池铁路(池州段)共同构建起“1小时到合肥、3小时到上海”的快速通道。“高铁一通,人才、物流、信息流动会更快。”池州经开区建设局负责人介绍,合池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通车后,园区到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

交通织网的同时,人才“活水”也在涌流。园区推出高层次创业人才最高200万元奖励,设立专项人才资金,组建“产业顾问团”,还建立人才服务专员体系,从落户、住房到子女教育全程护航。2025年初,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池州科创中心,当场达成多个人才项目合作,为华宇电子三期扩产、钜芯半导体IPO后的技术升级储备了智力资源。

“政策引才、服务留才、产业用才,形成了良性循环。”池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园区已集聚半导体领域专业人才千余人,其中不乏博士、高级职称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撑。

向“链”而强:绘就特色产业新版图

年底,总投资12亿元的半导体特色生态产业园将建成交付。这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将为池州经开区产业集聚发展和飞地项目落地提供重要的承载空间。池州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忆炎对园区的发展规划有着清晰的蓝图。她表示,园区始终聚焦半导体产业这条主线,通过动态梳理产业链各环节的缺口,精准施策,形成了“需求牵引、要素支撑”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从安芯电子以自主创新实现“单点突破”,到如今36家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材料等多个环节的企业“聚链成势”,池州经开区的“芯”版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延展。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配套和精准的政策支持,这里正成为半导体产业转移和集聚的热门之地。未来,池州经开区将继续聚焦半导体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补链、强链、延链,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入驻,在国家半导体产业布局中书写更精彩的篇章,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芯”动力。(记者 许邦荣 王兆 袁江凯)

上一篇:
奔腾再获85亿融资,央企改革进入2.0阶段
下一篇:
葛洲坝集团拟中标河北项目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