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从 “罚款警告” 到 “被辞退”:腾总这波玩大了!
发布时间:2025-09-09

  当雷军在直播间调侃“腾总动不动泄密被罚款”时,没人想到这句玩笑会在半年后成为职场悲剧的伏笔。9月8日,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泄露公司机密+利益冲突”被辞退的消息引爆热搜,这位曾被网友戏称为“爆料大王”的高管,最终倒在了自己亲手模糊的营销与泄密边界线上。

  

  事件回顾:从“爆料大王”到黯然离场

  王腾的社交媒体账号曾是企业营销的另类教科书。2024年8月雷军直播中那句调侃,揭示了这位高管长期以“泄密”为营销手段的工作常态。从提前透露K70发布日期到汽车配置参数,他的微博始终游走在官方口径之外。这种“玩梗式泄密”为其积累了269万抖音粉丝,也为后续危机埋下隐患。

  小米内部通报中“利益冲突”的定性尤为关键。尽管王腾本人澄清“没有收钱泄密”,但公司显然认定其行为已超越营销范畴。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5年6月,小米保密办就将其列为重点防护对象,当时公关负责人王化在微博的调侃“王腾也收到保密协议了”,如今看来更像是一记警钟。

  

  营销与泄密的边界之争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可控泄密”曾是科技公司的潜规则。王腾式操作本质上是通过制造信息差来维持用户期待,这种策略能让产品长期占据话题中心。但营销专家指出,当泄密成为个人IP的核心标签时,发布会悬念价值与公司信息管控体系将同步瓦解。

  法律层面则呈现更严峻的现实。《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明确禁止披露商业秘密,企业内部保密协议通常包含更严苛条款。法务人士指出,即便如王腾所称“无主观恶意”,非授权披露行为本身已构成违约,而“利益冲突”的模糊界定更易成为企业追责的兜底条款。

  

  从个案看企业信息管控漏洞

  王腾事件暴露了科技公司普遍存在的管理悖论。小米既需要高管塑造亲民形象,又必须严防商业机密外泄,这种矛盾在雷军“公开调侃+私下罚款”的处理方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事实上,王腾并非孤例,测试机流出、供应链爆料等事件频发,反映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事后灭火”的被动管理阶段。

  值得玩味的是,王腾被辞退前刚升任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不足十个月。这种快速晋升与突然离职的强烈反差,揭示出企业在高速发展期往往忽视风控体系建设。当个人营销价值与企业合规要求产生冲突时,缺乏缓冲机制的决策必然导致两败俱伤。

  

  职场警示:高管该如何“安全发声”?

  该事件为所有企业高管划出三条绝对红线:未公开财务数据、战略合作细节、友商对比参数。华为余承东的“预告式发言”提供了一种合规样本——既保持个人特色,又严格遵循企业信息披露流程。相比之下,王腾将“泄密”作为人设标签的策略,本质上是将公司机密安全系于个人判断力之上。

  企业需建立“高管社交媒体预审”机制已成共识。理想汽车李想虽以争议性言论著称,但其团队设有法律合规岗实时监测,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模式,或许比简单禁止高管发声更具实操性。

上一篇:
思明区用好投洽会国际化平台招商引资 优质项目资本涌入
下一篇:
我国自主实现高丰度钼-98制备钼-99技术突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