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40亿资金浮盈35%!这个私募策略赢麻了...
发布时间:2025-09-08

  当市场还在争论牛市节奏和今年私募策略孰优孰劣时,私募行业的一种另类策略已悄然斩获了不俗的战绩!根据中国基金报数据,截至9月6日,今年已有81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合计募资6875.05亿元,同比增长673.81%;即便剔除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合计5200亿元的巨额定增,其余项目募资额较去年同期仍增长近89%。而其中,私募机构参与的定增合计获配39.6亿元。

  01 定增热潮再起

  私募机构已成为这轮定增热潮中最敏锐的猎手。根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截至9月4日,按定增上市日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1家私募机构参与40多只个股定增,获配金额合计39.60亿元;以当日收盘价计算,整体浮盈达13.90亿元。

  这轮丰收并非偶然,而是蛰伏后的精准出击。早在2023至2024年市场低迷时,部分私募机构的策略就开始转向极度谨慎,全年出手项目数也相对较少。但伴随2025年5月市场热度回升,许多此前活跃在私募定增策略的私募管理人们开始重新聚焦低估值、高折扣项目,两单出手全部实现浮盈。

  根据朝阳永续基金研究平台Pro数据,近10年看,私募并购、定增、其他事件驱动等另类策略产品表现各有千秋,但今年以来,伴随着市场好转,私募定增策略平均收益率已达21.22%,私募并购重组策略收益率20.77%,而其他类型的私募事件驱动策略平均收益也能达到19.17%,属实是全面开花。

  

  02 政策东风遇上私募独门武器

  定增市场爆发背后或许存在双重的引擎。政策层面,并购重组回暖、再融资审核趋严提升了项目质量,为资金注入强心剂。资金属性上,不少一级市场的私募面临的资金久期矛盾,推动机构主动配置定增这类“中期流动性资产”。而TMT、医药、高端设备等领域的折价机会,成为抵御波动的护城河。

  光上周就有13家公司披露并购重组,不乏配套定增

  

  ▲ 整理:AI 小二

  未来,定增市场可能正迎来“量价齐升”的结构性机会,核心支撑在于三方面:一是并购重组趋势回暖,为市场注入增长动能;二是折价“安全垫”厚度充足,有效降低参与风险;三可能是政策持续优化,显著提升资金参与效率。

  不过,在政策支持、市场活跃度提升和企业融资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定增虽然具有吸引力,但不少私募管理人在制定定增策略时依旧需要把握参与价格。在投资上,需要管理人具有更加灵活的应对能力、定价能力和深度研究能力。但无论如何,在市场大好的当下,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私募另类策略的崛起可能正在新一轮的爆发起点。

上一篇:
蚂蚁百宝箱企业版将亮相2025外滩大会 开放SDK+行业模板打造"一天上线"的AI生产力
下一篇:
安徽省国资监管企业去年三大指标增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