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国资院动态】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成立,上海国资院受邀担任副主任委员单位
发布时间:2025-09-08

      进群交流  添加国资晓智,验证入群  报告订阅  “国资智库”系列研究报告火热销售中  培训报名  2025年上海国资培训中心公开课计划    晓智导读    广州国资研究院承办的2025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暨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揭幕仪式在广州顺利召开。

  内容来源|中国企研  2025年9月4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中企研)主办,广州国资研究院承办的2025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暨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揭幕仪式在广州顺利召开。会议以“新质新局·智启未来”为主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推动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举行了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揭牌暨聘书发放仪式,上海国资院受邀担任副主任单位,上海国资院院长罗新宇受邀担任副主任委员。  中企研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中企研第一副会长,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国际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主任田世宏;广东省国资委原党委副书记、主任李成;广东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奇;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董事关永昌;中企研副会长刘续浩;安徽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吴明;辽宁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孙石栋;浙江省国有资产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国资委原副主任胡信才;陕西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李蓉;广州市国资委副主任方海卉;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广军;人民政协网总经理谭明悦;辽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王利民;广东国有经济研究智库理事长、中山大学原副校长李善民;中企研常务副秘书长李华等,来自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省国资委、安徽省国资委、辽宁省国资委、陕西省国资委、上海市国资委、广州市国资委、深圳市国资委、东莞市国资委、中山市国资委、江门市国资委、潮州市国资委等相关领导,知名专家学者、知名媒体代表,中央企业、省(市)属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有关负责人,以及地方国资国企研究院、智库单位及咨询机构有关代表齐聚一堂,共绘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蓝图。中企研第一副会长刘明忠、中企研副会长刘续浩主持会议。    会上举行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广州国资研究院揭牌仪式,发布2025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并为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表、委员单位代表以及2025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入选单位代表颁发聘书和证书。    彭华岗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智库机构发挥独特作用,并提出四大着力点:一是聚焦科技创新,当好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推动者”。要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深入研究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路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二是立足企业需求,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员”。要精准把握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提供可操作性解决方案,既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也为企业战略规划、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提供专业支持。三是强化协同联动,当好政企学研对接的“连接器”。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合作,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四是着眼全球视野,当好国际竞争的“智囊团”。要加强全球产业变革和国际规则研究,帮助企业应对国际挑战,总结推广中国企业在新技术领域的成功经验,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他表示,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新起点,要汇聚各方智慧,不负使命,为推动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尹艳林以《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题做主旨演讲。他指出,近年来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发展在稳步向“新”迈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他表示,“十五五”时期,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景广阔,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加全面深入,二是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积极迅速,三是未来产业布局更加明朗、更加普遍。为推动企业更好发挥主体作用,他提出,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全链条支持制度体系;二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三要健全有利于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行“先使用后付费”制度;四要发挥国企示范引领作用,将更多资源转向新质生产力发展;五要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广大企业要把握机遇,积极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明忠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把握未来竞争主动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既面临通过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机遇,又要应对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等现实挑战。举办此次大会正是为了全面搭建汇聚“政产学研用”多元主体的高端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企业改革发展的智力支撑,共同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方案。    陈新滋指出,当前正处于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其培育需把握四大关键路径。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二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三是营造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四是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建立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他强调,原始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变革,需要科研界、产业界与政府共同发力。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和广州国资研究院应发挥“创新引擎”和“连接器”作用,重点开展前沿趋势研判、促进跨界融合、组织协同攻关及培养创新人才等工作,坚持创新驱动、人才为本、开放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田世宏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质优”,需要通过标准引领、质量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阐释了质量标准变革的三大核心内涵:从跟随适用转向创新引领,推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产业国际化;从产品终端转向全链协同,构建覆盖研发设计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从单一要素转向系统集成,推进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质量基础设施高效协同。他表示,针对实施路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同发力:政府要优化政策环境、强化监管协同、加强引导服务;企业要强化战略意识、加大创新投入、优化管理体系,特别是向以数字化为核心的“质量4.0”转型;社会要发挥监督支撑作用,传播先进质量文化,营造重视质量、创造质量的浓厚氛围,坚持以标准提升牵引质量升级,以质量升级推动产业创新。    王奇表示,本次大会紧扣“新质新局、智企未来”主题,与广东推动国企提质增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高度契合。广东国资国企正积极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在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他指出,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以及广州国资研究院的揭牌“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期望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国企技术攻关、模式创新与管理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李善民提出,国有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应发挥“战略锚、创新源、协同桥”三大核心作用,并通过苏州工业园、招商局集团、广新集团三个典型案例阐释国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他指出,国企正从传统产业“压舱石”转变为新兴领域“开拓者”,并结合调研案例总结三大经验:一是战略引领要准、二是创新协同要实、三是资源整合要活。国企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优化产业布局,央地国企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深化改革,完善考核机制,注重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带动作用。他认为,国企应成为新兴产业赛道上的“领跑者”和“带动者”,通过战略引领、创新协同和资源整合,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跟跑”走向“领跑”。    高端对话环节,广州工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广军,辽渔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王利民,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副主任李奈青,金蝶中国数字化智库总经理鞠恒和广州国资研究院院长谢子凤,以“破局立新:企业创新突破与战略重构的关键路径”为主题交流对话,围绕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下的创新突破与战略重构,共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会上,彭华岗、刘明忠、王奇、关永昌、吴明、孙石栋、景广军、谭明悦等为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揭牌。彭华岗为来自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辽渔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国有资产管理协会、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协会、广东省国有资本研究会、广州国资研究院、深圳国资国企改革创新研究院、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院、北京正略钧策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浔集团有限公司的代表颁发中企研企业智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单位聘书。    会上,彭华岗、刘明忠、李成、刘续浩、吴明、孙石栋、李蓉、董卫军、李华共同发布2025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刘明忠为来自国家管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中国电信、中盐集团、中智集团、深圳港集团、珠海华发集团、金蝶集团、阳采集团等企业代表颁发2025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证书。    会上,彭华岗、陈新滋、王奇、方海卉、李善民、谢子凤为广州国资研究院揭牌。    刘续浩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成果丰硕,达到了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预期目的,对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各企业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企研将携手多方力量,发挥“政产学研用”多元主体的高端交流平台作用,持续聚焦前沿技术转化、产业结构升级、国企改革创新等关键议题,通过多种形式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指引,为强化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形成协同创新的融合生态。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的版权归属,如任何单位及个人认为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提出意见,本公众号将立即删除或采取其它相关措施。  主  编:周凯  责任编辑:周婧璇    热点阅读  【政策】最新国资政策|【动态】国资院动态  【招聘】国企招聘公告|【人事】国企人事变动  【声音】国企改革解读|【解答】官方热点解答  【荐书】每周好书推荐|【ESG】每周关注

上一篇:
中央企业贡献七成分红金额!中国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出炉,央企上市公司加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下一篇:
老铺黄金:港股“新股王”,还能疯狂多久?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