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7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9-05

  张永忠委员:

  您提出的“推进我市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促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是贯彻党的二十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赋能制造业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智能制造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突破传统生产模式瓶颈,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以来,我市抢抓智能制造机遇,深入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与企业智能制造升级,全面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步伐。目前,我市已建成2个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推动超4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拥有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全省第二)、13个省级智能工厂、5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52.8%。其中,金冠铜业成功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精达股份获评省“两业融合”标杆单位,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亮眼名片。

  一、针对提案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答复

  (一)强化市级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市颁布修订《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铜陵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暂行)》等政策,鼓励企业工业改造、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大先进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产品研发、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设立“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专项,奖补条款包括对获评工业互联网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等荣誉称号,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认定的市级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获评省大数据企业认定的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按设备投入的8%给予补助;2024年,市级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资金超1500万元,增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心。

  (二)促进省级政策落地

  积极落实《安徽省制造强省、中小企业项目资金政策》等政策,2021年起,铜陵有色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累计争取省级资金900万元,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智能制造场景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累计争取资金150万元,3个园区(市经开区、狮子山高新区、义安经开区)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奖补资金4500万元,带动了一批数字化改造项目,显著增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针对提案中“推进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答复

  (一)促进关键技术研发

  支持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核心技术攻关,建立“300+省级新产品—97个三首产品—59个工业精品”品牌矩阵,其中国际先进的省级首台套数量居全省第二,安徽省工业精品在我市十大品牌中占全省份额比例第一,率先在全省实现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三个全覆盖”,规上工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50%,拥有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97家(其中国家级9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二)强化智能制造产业建设

  《以数字赋能传统行业为突破口,推动资源型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凭借“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特色路径,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及特色案例名单,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制造业转型的标杆经验。该案例以铜陵有色、海螺集团等龙头企业为核心载体,通过“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体系。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认定13个省级智能工厂、5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培育3个国家级优秀场景。

  三、针对提案中“加强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的答复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推进高速光纤网络与5G基站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实现5G信号100%覆盖全市工业企业区域,并向偏远园区延伸。大力支持企业采用工业以太网、边缘计算等技术改造内网,推动信息技术与生产控制网络深度融合,构建高速稳定的工业网络底座。铜陵有色依托5G+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仓储与无人运输系统,物流效率提升超30%;海螺集团部分水泥工厂将5G技术嵌入原料开采、粉磨生产全流程,通过设备远程运维和生产动态优化,能耗降低12%、资源利用率达100%,成为行业数字化标杆。加速推进4G升级和“双千兆”网络部署,同步优化铜官数谷等数字园区网络配套,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筑牢通信根基。

  (二)加快工业互联网布局

  加速推进5G专网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平台+场景”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以有色集团为标杆,其建成600万平方米5G专网、部署超6000台5G终端,创新应用于智能巡检、远程操控、设备预测性维护、无人化仓储等十大场景,相关经验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依托有色智联国家特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长江云区域型平台,构建“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全链条生态。2024年重点推动13家高耗能、高附加值企业(如精达、泰富、六国化工等)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数据采集率提升至80%以上,并探索数据交易试点,推动工业数据向生产力转化。

  四、针对提案中“优化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环境”的答复

  (一)示范引领与交流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以“示范引领、能力提升、宣传推广”为主线,形成系统推进格局。在示范引领方面,积极支持“工业大脑”“能源大脑”“智慧矿山”等创新模式建设推广,打造了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累计培育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试点示范及典型案例12个,充分发挥标杆带动效应。在能力提升层面,每年组织企业参与省工信厅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系统学习工业互联网、节能降碳等政策知识;举办工业互联网论坛、化工企业数智化转型论坛等系列宣贯活动,年均吸引超1000人次参与,有效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平台。在宣传推广方面,数字化转型等相关成果获新华社、人民网等国家及省市媒体广泛报道,营造出浓厚的数字化转型氛围。

  (二)数字化转型赋能

  以“入网上云”为路径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通过分类施策实现精准赋能。一方面,面向中小微企业发放价值1万元/家的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消费券,近两年累计超1000家企业领用试用,覆盖生产制造、设计研发等四大类近百种通用软件产品,直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超40%,有效降低数字化应用门槛。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半数规上工业企业(近300家)免费提供数字化及智能制造诊断,形成“一企一档”个性化解决方案,内容涵盖设备互联、工艺优化、能效管理等方向——对信息化基础薄弱企业,匹配轻量化软件工具;对有转型基础企业,提供产线智能化改造顶层设计。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依托有色、精达等企业打造3—5个省级AI示范场景,提升智能制造决策智能化水平。构建“基础级普及、先进级示范、领航级引领”的智能工厂培育体系,覆盖不同层级智能化需求。以金冠铜业国家5G工厂为标杆,推广“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同时扎实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改造,形成全产业链智能化协同发展格局。

  感谢您对我市智能制造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持续强化政策供给、技术创新和生态培育,全力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主办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协办单位:

  办复类别:A

  联系人:陈丽

  联系电话:0562-2832838

  2025年5月19日

上一篇: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44号提案的答复
下一篇: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世界?现场嘉宾这样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