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中国金融:深交所:创业板打造创新成长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09-05

作者|深圳证券交易所

2025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45年来,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融入城市基因,不断转型升级,从昔日南海之滨的边陲渔村蜕变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国际化大都市。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金融助力深圳发展的政策支持,深化深港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试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金融制度创新和市场活力激情碰撞,在资本市场、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突破式发展,深圳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先锋样本。《中国金融》杂志特别策划“深圳特区金融45年”专栏,将机构成长历程融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之中,通过鲜活的金融实践案例,见微知著,展现特区金融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壮阔图景。

纵观全球资本市场400多年的发展史,大国的经济崛起、技术革命与资本市场的兴起繁荣相伴而生。创业板(ChiNext),寓意“中国的未来之板”,2009年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落地生根,从诞生之初就被寄予服务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厚望,在深圳乃至全国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十六载风雨兼程,创业板坚守初心使命,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有效激发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逐步成为高成长优质企业上市聚集地、高水平创新创业动能策源地、高质量民营企业发展主阵地,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挥创新试验田作用,引领制度新供给

创业板的诞生自带“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基因。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经济加速迈进现代化,大批创新型、成长型科技企业登上历史舞台,急需资本市场的助力。19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适时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2000年8月,国务院决定由深圳证券交易所承担创业板市场筹备任务。2009年10月,首批28家企业登陆创业板,A股市场真正拥有了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平台。至今,我国创业板已成为全球标志性的专为创新成长企业服务的市场之一。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

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创业板开创了一系列契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创新并不断迭代完善。启动之初,创业板制定了远低于主板的上市标准,这是境内资本市场首次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行上市条件。配套施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这也是境内资本市场首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作出有效探索和制度安排。2012年,创业板出台了较其他板块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市场化退市指标、快速退市、严控恢复上市标准等规定在后续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中被借鉴或采纳,带动了主板市场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2013年,针对新经济企业特征,创业板率先发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并逐步形成完整体系,大幅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后续其他板块完善行业信息披露规则提供了借鉴。2014年,创业板率先推出“小额快速”再融资机制,允许“不保荐不承销”,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空间,此后其他板块施行的“小额快速”并购机制就是这一理念的延伸。

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这是资本市场“增量+存量”同步推进的重要改革举措,一体推进发行承销、交易、再融资、并购重组等一系列基础制度创新,为全面注册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在发行承销方面,强化信息披露要求,精简优化发行条件,明确市场发行承销的基本原则,强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在交易制度方面,扩大个股涨跌幅限制,设置申报“价格笼子”,新股上市五日内不设涨跌幅限制等。注册制改革落地后,创业板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发行审核制度机制,引入了更加市场化的机制安排,推出涉及审核、监管、服务等环节的20余项具体举措,大力提升审核、监管和服务的透明度、可预期性。注册制改革以来,582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达5513亿元。

打造“三大高地”,建设特色市场板块

经过16年改革发展,创业板制度规则的包容性、适应性不断提升,创新属性愈发鲜明,成长特色日益凸显。

高成长优质企业上市聚集地。创业板积极培育支持创新、包容、高效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激发上市公司活力,打造高速成长的示范性样本,高成长特点愈加鲜明。开板当年,创业板尚没有年收入超过30亿元或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2024年已有238家创业板公司年度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90家公司年度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从增长速度看,创业板公司年度营业收入从上市时的1.41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03万亿元,增幅187%。其中,647家公司上市后营业收入实现翻番,105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达10倍以上;255家公司在上市后净利润实现翻番,39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达10倍以上。同时优质企业聚集效应不断凸显。截至2025年6月30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82家,总市值13.79万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197家,占比86.6%,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相关公司总市值超11.9万亿元,占板块比重达86.3%。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秀公司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努力赶超国际同行,有力提升了我国相关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高水平创新创业动能策源地。首先,创业板培育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力军。307家公司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占比22.2%;158家公司获得国家级创新基金支持。另据不完全统计,50余家公司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其中七成公司取得的科研成果已完成转化;894家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存在合作研发,其中800家公司的科研成果已实现转化;201家公司与国际组织或企业等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其中192家公司已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其次,创业板公司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从2013年按要求披露研发数据至今,创业板公司累计总研发投入超过1.11万亿元,以2024年年报数据测算,板块总体研发强度5.07%,高于A股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披露研发人员数据的1364家创业板公司中,研发人员合计超58万人,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近43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两成,其中240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最后,创业板建立了资本与人才激励的坚实纽带,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在创业板成功创业。据不完全统计,161家创业板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曾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这是对高层次人才、技术团队走出高校、科研院所或归国投身创业大潮,进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最强效、最具带动效应的激励。

高质量民营企业发展主阵地。创业板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水平,推动民营企业增量提质,有效激活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助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创业板民营企业突破1100家,占板块公司家数比例超80%,占A股民营企业家数比例超三成。创业板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出12家千亿市值民营企业,涌现出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新经济标杆。

突出“优创新、高成长”,着力构建良好市场生态

创业板设立以来,秉持服务创新使命初心,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持续优化制度规则,突出“优创新、高成长”,健全市场机制,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为企业上市后持续发展塑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优质创新资本形成生态。

板块定位更加清晰。开板初期,创业板主要面向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重点支持新能源、先进制造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进一步把准板块定位,明确“三创四新”评价标准,设立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更加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和融资需求,培育出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先后支持了安克创新、万辰集团等新模式新业态企业上市。

市场机制更加健全。在定价效率和流动性方面,2019~2024年,创业板市场效率系数(股票10分钟收益率方差与5分钟收益率方差的比值,市场效率系数越接近1,说明定价效率越高)从0.90升至0.94,比A股整体市场高0.01;创业板10万元冲击成本指数(10万元的交易对市场价格造成的影响程度,指数越低,抗冲击能力越强,流动性水平越高)从9.94个基点降至8.44个基点。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再融资、并购重组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并购,板块“三创四新”属性得到增强。据万得全球并购库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创业板累计实施完成349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3850.78亿元,募集配套融资金额合计1039.35亿元。

投资端产品吸引力不断提升。创业板指数自2010年6月1日发布以来,逐步成为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数。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指数的ETF规模达1167.85亿元,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ETF规模达到322.04亿元,“创”系列ETF总规模达1585.37亿元。2024年,创业板50指数在欧洲五国同步上市ETF,产品境外布局进一步优化,有力促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创业板机构持股占比持续提升。近5年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平均在五成左右,与创业板成立前十年平均38%的水平相比明显提高。截至2025年6月30日,创业板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与创业板成立前十年相比增加1.58个百分点至7.46%,外资持股市值占比增加3.12个百分点至3.76%。

创新资本中心加速形成。创业板公司的持续成长,引导优质资本“活水”投入创新浪潮,畅通“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据不完全统计,705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2615家次创投机构投资,投资金额709.89亿元,以目前股价模拟测算,投资增值近10倍;其中注册制改革以来新上市的218家企业,共获得992家次创投机构投资,投资金额合计293亿元。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内生发展的同时,通过并购或者设立产业基金,进一步支持创新创业、孵化中小微企业,形成了支持创新的生态圈,引导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高成长领域聚集,打造产、学、研、资共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好生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创业板将进一步发挥创新试验田作用,持续提升新股发行承销、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机制包容性、适应性,完善全周期、接力式市场服务体系,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断增强市场吸引力,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板块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金融)

上一篇:
鄞州这所学校新校区,正式启用→
下一篇:
铸就新能源汽车“合金铠甲”!曲阜这家企业的配件很畅销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