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美食+文旅”带动山东暑期消费新浪潮
发布时间:2025-09-05

岱青海蓝——依山临海的山东美食可谓丰富多彩,结构多元。

为将“美食”与传统旅游深度结合,更好地丰富“好客山东”金名片,今年暑期,山东举办“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用美食撬动文旅消费的产业链,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

美食成为畅游山东“新密码” 8月29日,“龙”行天下·山东驴肉美食争霸赛暨美食促消费“运河大集”活动在德州宁津县举办。

仅三天活动期间,康宁湖文化主题公园总客流量15万人次,单日最大流量5.46万人次,现场200家非遗、文创摊位及知名本地餐饮企业外摆3天销售额近750万元以上,拉动住宿餐饮交通等综合消费3000万元以上,美食赛事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可见一斑。

鲁菜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风味,成为了中华美食的瑰宝,孔府菜也是鲁菜的重要传承。

由此往东,在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海鲜又赋予了山东美食另外一番滋味。

如何将“味蕾游”“美食游”与传统旅游深度结合。

山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7月底举办的“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是山东从省级层面统筹部署,覆盖全省16市,突破了市域限制,拉长了赛事时间,覆盖了暑期和“十一”两个旅游旺季。

在活动内容上,比赛设16个单项赛,每个地市举办1项赛事,同步联动重点景区、星级饭店和特色民宿,推出各类优惠措施,有效刺激居民和游客消费,推动餐饮企业提质升级,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

目前,已在济南、淄博、济宁、东营、德州分别举办了“鱼”跃龙门·山东鱼江湖争霸赛,“串”山越海·山东烧烤美食争霸赛,“包”打天下·山东大包争霸赛和“龙”行天下·山东驴肉美食争霸赛。

赛事让文旅消费“收获满满” 在济南举办的“鱼跃龙门·山东鱼江湖争霸赛”期间,优惠政策聚焦“鱼”特色,联动A级旅游景区、民宿、星级饭店等优质文旅资源,推出特色优惠活动。

淄博“串”山越海山东烧烤美食争霸赛期间,推出5项特色优惠活动,50余家景区及酒店餐饮统统优惠,让公众透过烟火气,感受到山东鲜活的文化活力。

在济宁举办的“虾”路相逢·山东虾味鲜争霸赛期间,三孔、微山湖、尼山圣境等热门景点推出门票折扣,周边酒店也紧跟脚步,推出“美食+住宿”套餐,性价比直接拉满。

在东营举办的“包”打天下·山东大包争霸赛,不仅设置黄河口“包”香流水席,包”教包会·鲁味面塑互动区,还送出现金大奖,推出99元东营文旅年卡等,让游客体验美食与文化的交融。

德州策划推出“多彩秋韵 畅游州城”秋季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包括“户外踏秋”“观演赏秋”“夜游乐秋”“研学探秋”“文化润秋”“乡村品秋”“美宿悦秋”等七大主题100余场重点活动,涵盖景区景点艺术表演、夜娱夜购、乡村旅游等领域,充分激活秋季文旅消费市场。

数据显示,“鱼”跃龙门美食争霸赛举办期间,仅济南融创文旅城推出的包括“yu”字在内的专项优惠产品就售卖3.15万张;“串”山越海——烧烤美食争霸赛则为承办赛事的美食城旅游区引客近5万人,当地特产好物、美食销额四天内突破130万元;“包”打天下·山东大包争霸赛活动4晚总客流量14.9万人次,拉动住宿购物、交通、旅游等综合消费2000万元。

一场比赛串出文旅发展新动能 大赛举办期间,山东各大景区借助美食争霸赛的影响力,配合赛事举办,进一步优化体验环节、加强周边文旅资源联动,在更广维度释放“美食+文旅”的带动效应,为消费者提供更深度的齐鲁风味之旅。

各市还因地制宜地推出促消费政策,联合美团、云闪付等头部平台推出旅行券包、红包、满减券等惠民大礼包,形成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的综合效益。

银联山东分公司联合银行共同发放1000万元额度的优惠券及投票激励,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促进餐饮与文旅消费。

据统计,济南站比赛期间,银联支付渠道的宾馆酒店、餐饮、娱乐、旅游售票、航空客运、一般服务等消费类行业交易金额为20.87亿元,环比上周同期上涨8.49%。

7月30日-8月24日,济南、淄博、济宁、东营同步开展的文旅促消费活动参与商户总计超过3000户,共计发放优惠补贴150多万元,直接带动交易笔数3万多笔,消费金额近千万元。

美食争霸赛启动以来,美团数据显示,“美食”及关联词搜索量同比增长45%,全省餐饮类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1%,目前全省文商旅(餐饮、住宿、旅游品类)交易额达21亿元,餐饮类订单量同比增长16.4%,餐饮商户数同比增长8.9%,文商旅高频活跃商户数达4万。

(贾云鹏、杨辰)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

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上一篇:
经销商陆续关店,魏建军被迫做直营,销售费高达50亿拖累净利
下一篇:
立讯精密被诉索赔3343万 供应商指控其拖欠订单
Title